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沉淀法回收砷理论与工艺

沉淀法回收砷理论与工艺

作者:郑雅杰著
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5-01
开本: 24cm 页数: 231页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57.6(7.2折) 定价  ¥8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沉淀法回收砷理论与工艺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8741268
  • 条形码:9787548741268 ; 978-7-5487-4126-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沉淀法回收砷理论与工艺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沉淀法回收砷理论与实践, 在全面论述含砷废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 为应用*广的沉淀法处理含砷废水所得砷酸钙、砷酸铜、砷酸铁、砷酸锌以及硫化砷沉淀的热力学稳定性、水溶性建立了理论体系, 从理论上指出复合盐有利于含砷废水的沉淀。

沉淀法回收砷理论与工艺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砷的矿物 1.1.1 砷化物矿 1.1.2 硫化物矿 1.1.3 氧化物矿 1.1.4 砷酸盐矿 1.1.5 自然砷 1.2 砷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2.1 单质砷 1.2.2 三氧化二砷 1.2.3 五氧化二砷 1.2.4 砷酸 1.3 砷的用途 1.4 砷的毒性及砷污染 1.4.1 砷的毒性 1.4.2 砷污染 1.5 含砷废水处理技术概况 1.5.1 化学沉淀法 1.5.2 物理法 1.5.3 生物法 1.5.4 电解法 1.5.5 氧化法 1.6 含砷废水资源化技术 1.6.1 制备三氧化二砷 1.6.2 制备砷酸盐 1.6.3 制备单质砷 1.6.4 其他资源化形式 1.7 我国冶炼行业砷排放现状及其潜在风险 第2章 含砷废水沉淀的p—pH图 2.1 妒一pH图绘制基本原理 2.2 Cu—As—H20系-pH图 2.3 Ca—As—H20系9一pH图 2.4 Fe—As—H20系一pH图 2.5 Zn—As—H20系一pH图 2.6 S—As—H20系一pH图 第3章 pH对含砷沉淀物溶解的影响 3.1 水溶液中As(V)的形态分布 3.2 Cu—As—H20系的Igc—pH图 3.2.1 cu4(As04):溶解度与pH的关系 3.2.2 CuHAs04溶解度与pH的关系 3.2.3 Cu5H2(As04)4溶解度与pH的关系 3.3 Ca—As—H20系的lgc—pH图 3.3.1 Ca3(As04):溶解度与pH的关系 3.3.2 caHAs04H:0溶解度与pH的关系 3.3.3 ca5(As04)30H溶解度与pH的关系 3.4 Fe~As—H20系的lgc—pH图 3.4.1 FeAs04溶解度与pH的关系 3.4.2 FeAs044H20溶解度与pH的关系 3.5 Zn—As—H20系的lgc—pH图 3.5.1 zn3(As04)2溶解度与pH的关系 3.5.2 znHAs04溶解度与pH的关系 3.5.3 zn5H:(As04)4溶解度与pH的关系 3.6 S—As—H20系的lgc—pH图 3.6.1 硫化氢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3.6.2 As:S,溶解度与pH的关系 3.7 含砷沉淀物在溶液中[As]T随pH的变化 第4章 砷沉淀物浸出与As(V)还原动力学 4.1 浸出反应动力学基础 4.1.1 基元反应动力学 4.1.2 液一固相浸出反应动力学 4.2 硫化砷渣的碱性浸出及浸出反应动力学 4.2.1 硫化砷渣的碱性浸出 4.2.2 硫化砷渣浸出反应动力学 4.3 As(V)还原动力学 第5章 含砷废水沉淀工艺 5.1 石灰与铁盐沉淀含砷废水工艺 5.1.1 7,硫酸亚铁絮凝法处理沉砷后废水 5.1.2 聚合硫酸铁絮凝法处理沉砷后含砷废水 5.1.3 实验室放大实验 5.2 共沉淀法处理硫化沉砷后废水试验研究 5.2.1 石灰乳处理沉砷后废水 5.2.2 石灰乳一磷酸钠处理沉砷后废水 5.2.3 石灰乳一磷酸钠一PFS处理沉砷后废水 5.3 聚磷硫酸铁絮凝处理硫酸铜沉砷后废水 5.3.1 聚磷硫酸铁处理沉砷后含砷废水工艺研究 5.3.2 实验室放大实验 5.3.3 絮凝法处理含砷废水过程机理研究 5.4 复盐法沉淀含砷废水工艺 5.4.1 复合盐沉淀含As(Ⅲ)废水 5.4.2 含砷废水二次沉淀脱砷 5.4.3 复合盐沉淀含As(V)废水 5 硫酸铜沉淀含砷废水工艺 5.5.1 中和除杂 5.5.2 亚砷酸铜的制备 5.5.3 聚丙烯酰胺(PAM)对亚砷酸铜沉降性能的影响 5.5.4 工业放大实验 5.5.5 制备亚砷酸铜后含砷废水的处理 5.5 硫化法沉淀含砷废水工艺 5.6.1 硫化钠与砷摩尔比对砷和铜去除率的影响 5.6.2 反应时间对砷和铜去除率的影响 5.6.3 反应温度对砷和铜去除率的影响 5.6.4 pH对砷和铜去除率的影响 5.6.5 不同搅拌速度对砷和铜去除率的影响 5.6.6 硫化沉砷优化及实验室放大实验 5.7 氧化铅处理洗涤As:0,后废水工艺 5.7.1 不同含铅物质对模拟废水脱砷效果的比较 5.7.2 氧化铅对模拟废水脱砷的影响 5.7.3 氧化铅脱砷工艺优化 5.7.4 氧化铅处理三氧化二砷洗涤废水 第6章 砷酸盐沉淀回收三氧化二砷 6.1 亚砷酸铜回收三氧化二砷工艺 6.1.1 实验原料及工艺流程 6.1.2 含砷废水净化除杂与亚砷酸铜的制备 6.1.3 亚砷酸铜的还原与砷铜分离 6.1.4 As203的制备 6.1.5 亚砷酸铜生成与还原化学反应分析 6.1.6 还原渣中硫酸铜的回收 6.1.7 合砷废水硫酸铜沉淀法制备As203工业试验 6.2 氧化铅脱砷沉淀物中砷回收 6.3 复合盐脱砷沉淀物回收三氧化二砷 6.3.1 复合盐沉淀物中砷的回收 6.3.2 结晶母液的循环利用 第7章 硫化砷渣回收三氧化二砷及三氧化二砷的精制 7.1 硫化砷渣的碱浸 7.1.1 实验原料和原理 7.1.2 氢氧化钠与硫化砷渣摩尔比对砷浸出率的影响 7.1.3 反应温度对砷浸出率的影响 7.1.4 固液比对砷浸出率的影响 7.1.5 反应时间对砷浸出率的影响 7.1.6 硫化砷渣碱浸优化及实验室放大实验 7.1.7 硫化沉砷和碱浸的p—pH图 7.2 碱浸液的氧化 7.2.1 反应时间对脱硫率的影响 7.2.2 反应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 7.2.3 空气流量对脱硫率的影响 7.2.4 对苯二酚用量对脱硫率的影响 7.2.5 表面活性剂种类和用量对脱硫率的影响 7.2.6 碱浸液氧化脱硫的优化 7.2.7 碱浸液氧化脱硫过程妒一pH图 7.3 氧化液还原 7.3.1 pH对产物中As203含量和砷回收率的影响 7.3.2 反应时间对产物中As2O3含量和砷回收率的影响 7.3.3 反应温度对产物中As2O3含量和砷回收率的影响 7.3.4 反应物砷质量浓度对产物中As203含量和砷回收率的影响 7.3.5 氧化液还原过程妒一pH图 7.4 三氧化二砷的精制 7.4.1 粗三氧化二砷酸性氧化浸出工艺研究 7.4.2 三氧化二砷的制备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沉淀法回收砷理论与工艺 作者简介

郑雅杰,出生于1959年7月,湖南省常德人。博士,中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专家、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及湖南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冶金与环境专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业领军人才,河南省三门峡市行业领军人才。作者主要从事铜电解工艺及理论、铁资源高效利用、砷污染控制等研究,其研究成果在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和环境保护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和环境保护技术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计55名,获得中国授权发明专利24项。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检索50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