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数字金融:科技赋能与金融监管

数字金融:科技赋能与金融监管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21-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29.7(4.3折) 定价  ¥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数字金融:科技赋能与金融监管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0166658
  • 条形码:9787500166658 ; 978-7-5001-6665-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数字金融:科技赋能与金融监管 本书特色

  金融与科技的真正融合,使数字技术加速了金融数字化、云端化、智能化的发展,金融的创新实践、行业发展、监管模式由此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金融在国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数字金融:科技赋能与金融监管》分为“创新与监管”、“数字化应用”、“技术与趋势”三篇章,系统全景式展现和剖析了中国数字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具体内容包括:监管政策、技术演变和应用,以及在银行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科技、金融IT等数字金融细分领域的发展生态和应用案例。

数字金融:科技赋能与金融监管 内容简介

金融与科技的真正融合,使数字技术加速了金融数字化、云端化、智能化的发展,金融的创新实践、行业发展、监管模式由此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金融在国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本书分为创新与监管、数字化应用、技术与趋势三个篇章,系统全景式展现和剖析中国数字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监管政策、技术演变和应用,以及在银行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科技、金融IT等数字金融细分领域的发展生态和应用案例。

数字金融:科技赋能与金融监管数字金融:科技赋能与金融监管 前言

序一

不能彻底实现数字化的金融机构将彻底消亡



柏亮

零壹财经·零壹智库创始人

数字资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院长

□0□1年的金融科技年度书籍,我们以“数字金融”为主题,因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已经进入数字金融阶段。在未来几年,金融业将彻底数字化。除了少数特例场景,不能彻底实现数字化的金融机构将彻底消亡。

□□,社会经济正在高速数字化。全球如此,中国对数字化尤其重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用了四章阐述“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纲要》中开宗明义写道:“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革。”

经济、社会、政府,生产、生活、治理——基本可以概括为全方位的数字化。如果金融业达不到相应的数字化水平,岂能服务实体经济?

第□,□币数字化。货币既是金融业的底层基础设施,也是金融业的服务和产品。且不说全球加密数字货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自身生态,更重要的是,全球主要法定货币都在加速数字化。数字人民币在主要经济体中是发展速度□快、应用□广的法定数字货币。中国人民银行自□014年开始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截至□0□1年3月18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已经形成“十地一场景”(深圳、雄安新区、成都、苏州、上海、长沙、海南、青岛、大连、西安、冬奥会场景)的格□,并在深圳、苏州、北京、成都等地先后进行了七轮红包试点。

不能彻底实现数字化的金融机构如何经营以数字货币为底层的金融业务?

第三,国家对金融科技的政策推动从试验性走向系统性。多年来,国家在金融科技上的推动大多是从技术应用、风险控制、场景拓展等角度提出的。但是□019年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019—□0□1年)》(以下简称《规划》)则有非常明确的系统性。《规划》要求到□0□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使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居于□□□□水平。它对金融机构的要求是“从战略全□高度谋划,加强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加快在运营模式、产品服务、风险管控等方面的改革步伐,制定金融科技应用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塑业务价值链,补齐传统金融短板,巩固和扩大竞争优势,打造新的增长点。金融机构要在年报及其他正式渠道中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用于创新性研究与应用的资金数额”。

□0□1年是这项规划的到期之年,也是承上启下之年。我们认为,金融科技的新规划中,对金融业数字化的要求、对数字时代的金融创新要求将是重点。

金融科技已经不是创新的代名词,而是商业银行的基本形态。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沿,是在金融科技的基础上如何创新。数字时代,数字金融应被提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把它从部门业务或是在部分业务领域的应用,提升到全□层面,制定整体战略,全面推进,贯穿到每个业务条线和基层员工。

不进则亡,别无选择。





序 二

消费金融与数字科技将深度融合

赵国庆

马上消费董事长

自□009年我国开始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工作以来,消费金融公司的诞生与发展在推动金融创新与金融普惠、助力消费升级、服务实体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这一进程中,消费金融公司与数字科技的深度融合起到了关键作用。消费金融具有小、灵、快的优势,成为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较活跃的领域。□0□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使产业端一侧的机构对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求□得更加迫切,产业数字化将成为行业重要趋势。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科技的创新应用对消费金融发展的意义在于,通过与消费金融业务的深度协同融合,有助于创新商业模式,优化产品体验,提升数字消费金融服务质效和风控水平,扩大普惠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降低服务门槛与服务成本,进而驱动行业更高效地推进普惠金融实现及发挥在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服务实体经济中的功能作用。

在消费金融数字化升级进程中,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消费金融公司差异化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消费金融公司打造数字化能力,应提高科技自主研发水平,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打造科技、业务一体化的全闭环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在实际业务中的转化与落地,以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为核心,切实赋能行业发展与用户体验。

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下,内需消费作为经济头驾马车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持牌合规经营也成为消费金融发展的主流趋势。随着科技自立自强,数字经济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诸多利好因素下,消费金融与数字科技的融合将会越来越紧密和深化,这将为行业带来新一轮发展的黄金机遇。

数字金融:科技赋能与金融监管 目录

□□部分 创新与监管篇

□□章 数字金融:监管态势与行业发展

一、数字金融发展

二、金融科技核心技术演□

三、中国数字金融监管政策

四、□0□0年中国数字金融发展大事件

第二章 投融资与资本市场风云

一、□0□0年中国金融科技投融资分析

二、□0□0年中国金融科技资本市场表现

三、□0□0年中国金融科技投融资大事件

第三章 中国版“监管沙箱”:创新监管试点

一、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政策及推进时间轴

二、创新监管应用案例总体分析

三、创新监管应用代表案例

第二部分 数字化应用篇

第四章 银行业数字金融生态

一、数字金融生态成为银行业转型风向标

□、□机银行App承担生态平台建设重任

三、从数字普惠进化为非接触金融服务模式

四、银行数字金融生态的趋势与挑战

第五章 科技赋能信贷

一、科技赋能信贷全流程

二、科技赋能信贷的业务应用

三、科技赋能信贷代表性案例

第六章 金融IT新机遇

一、金融IT行业步入虚拟化时代

二、中小银行数字化带动银行IT进入新周期

三、制度与市场红利带来证券IT新机遇

四、受益信息化提速,保险IT进入蓝海区

五、金融IT景气周期,“银证保”各有机遇

第七章 保险科技崛起

一、保险科技发展现状与监管

二、技术在保险的应用与互联网巨头布□

三、中国网络互助行业的崛起与问题

四、保险科技的未来展望和挑战

第三部分 技术与趋势篇

第八章 从专利看数字金融

一、国内外数字金融专利申请趋势

二、六大数字金融场景专利案例解析

三、数字金融专利排行榜

第九章 区块链的落地

一、区块链技术及产业发展趋势

二、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场景融合发展现状

三、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

四、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挑战及趋势

第十章 中国数字金融趋势

一、各项政策落实,监管沙盒试点深入,标准化有望提速

二、金融控股公司有望成立,反垄断监管加强

三、赋能实体经济,科技应用加深

四、持牌机构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型金融机构加速获批

五、数字金融深化:从信贷科技到保险、资管科技全面铺开;从线上创新为主到线上线下融合

六、个人数据和信息安全监管落地,市场化征信走向纵深

七、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继续推进,跨境支付或实现首次实践

八、5G、区块链等新技术加速数字金融深化

九、金融科技“马太效应”加剧,细分龙头企业加速上市

十、有望涌现一批基于政府数据开放的数字金融创新
展开全部

数字金融:科技赋能与金融监管 作者简介

柏亮

零壹财经、零壹智库创始人,数字资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横琴数链研究院院长,中国投资协会数字资产研究中心常务副秘书长。

曾任第一财经日报北京财经中心主任、第一财经新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秘书长。

香港科技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清华大学媒体EMBA,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学士。

长期关注数字经济、数字科技和数字金融的发展,主编的深度研究报告超过100份,专业书籍超过30部。

于百程

零壹财经合伙人、副总裁、零壹研究院院长。

曾任第一财经日报产经新闻中心主任、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长期关注新金融、数字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带领团队完成过数百份专业研究与咨询案例。

赵慧利

零壹财经创始合伙人,副总裁,零壹智库总监。

曾服务第一财经、中国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主笔多部融资租赁、金融科技行业专著,主编融资租赁、汽车金融、消费金融、金融科技等行业相关研究报告。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