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基础教育靠前比较研究丛书天赋与卓越:国际视野下英才教育的政策与实践

基础教育靠前比较研究丛书天赋与卓越:国际视野下英才教育的政策与实践

作者:肖甦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6.0(7.5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基础教育靠前比较研究丛书天赋与卓越:国际视野下英才教育的政策与实践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2003165
  • 条形码:9787572003165 ; 978-7-5720-031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基础教育靠前比较研究丛书天赋与卓越:国际视野下英才教育的政策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肖甦教授主持的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课题《英才教育政策与实践的靠前比较研究》的很终研究成果,是对世界主要国家近三十年来英才教育政策与实践的系统考察。本书集英才教育的理论研究、英才教育国别政策与制度研究、英才教育实施及个案研究于一体,核心板块由理论梳理、国别研究、专题探讨和中国考察四大部分构成。本书对英才教育的理论热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探讨,不仅介绍了俄、美、英、法、德、日等世界主要国家英才教育的整体情况,也对政策实施有特色的芬兰、西班牙、匈牙利、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的英才教育进行了角度不同的专门探究,多角度、多方面地勾勒出靠前英才教育发展的立体图景;进一步在放眼世界的考察中立足中国问题,在明晰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关注本土实践,对我国英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及问题瓶颈进行了讨论,很终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因此,本书不仅具有比较教育学的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推进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实践意义。通过一系列靠前考察和比较研究寻找有益经验,能够助力国家拔尖人才培养政策的落实、促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

基础教育靠前比较研究丛书天赋与卓越:国际视野下英才教育的政策与实践 目录

**章 总论 . . . 1

**节 国际英才教育的理论主题与相关研究 . . . 3

第二节 我国关于英才教育的文献研究 . . . 13

第三节 本研究的设想、核心概念和研究设计 . . . 25

第二章 英才教育政策与实践的国别研究 . . . 39

**节 俄罗斯英才教育的政策与实践 . . . 41

第二节 美国英才教育的政策与实践 . . . 70

第三节 英国英才教育的政策与实践 . . . 100

第四节 法国英才教育的政策与实践 . . . 123

第五节 德国英才教育的政策与实践 . . . 144

第六节 西班牙英才教育的政策与实践 . . . 169

第七节 澳大利亚英才教育的政策与实践 . . . 196

第八节 日本英才教育的政策与实践 . . . 219

第九节 印度英才教育的政策与实践 . . . 246

第三章 英才教育的国家与地区专题研究 . . . 271

**节 发掘天才的有效路径: 俄罗斯中小学生奥赛体系 . . . 273

第二节 运用社会资源培育STEM英才: 以美国教育卓越中心为例 . . . 287

第三节 在全体中发现卓越: 英国20 世纪初的“英才学生计划” . . . 303

第四节 平等中的差异: 芬兰英才教育的多元协作模式 . . . 316

第五节 国家推动,战略布局: 匈牙利英才教育网络的构建 . . . 329

第六节 校本计划与校外支持并行: 中国香港特区的资优教育探索 . . . 345

第四章 中国英才教育发展研究 . . . 359

**节 中国英才教育的发展 . . . 361

第二节 中学英才教育个案研究: 基于北京八中超常儿童教育的实践 . . . 387

代结语:推进英才教育,努力走向卓越 . . . 427

参考文献 . . . 441


展开全部

基础教育靠前比较研究丛书天赋与卓越:国际视野下英才教育的政策与实践 节选

代结语:推进英才教育,努力走向卓越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各行各业的人才不断涌现,社会对创新人才的渴求日盛。当前,我国正经历着社会现代化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综观世界各国的英才教育,可以为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 国际英才教育理念的发展 英才群体作为一国重要的人力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潜能。围绕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英才及其培养通常在国家安全和推进社会经济与科技创新发展层面被作为战略资源备受重视。 (一) 社会经济发展是促进英才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国家对人才资源的需要决定着其对英才教育的重视程度。当国家感受到威胁与竞争,对人才资源的重视就会上升,并寻求人力资源的扩充。从*初的国防安全,到如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要,均是如此。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的发射引发美国社会对自身教育的批评,并推动了《国防教育法》的出台,该法案**次明确提出教育之于国家安全的关键地位,奠定了英才教育在美国的发展基础。此后,美国的英才教育逐渐走向制度化。这在当今美国对数学、科学领域人才培养的财政支出与重视中均能体现。 英才教育自身所具有的“精英主义”色彩主要与其生成环境中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相关。在教育民主化浪潮高涨时期,普及义务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英才教育只作为“小众”诉求被边缘化并在低位缓行。而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及教育个性化的趋势加强,英才教育逐渐得到企业界和政府的支持。在亚洲,如新加坡、日本,英才教育的发展往往得益于经济产业界的推动,多是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产生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出发,倒逼教育界对个性化人才的培养作出回应。 自由主义或保守主义的社会思潮也对英才教育产生影响。保守主义倾向于追求卓越,对英才儿童持支持态度;自由主义倾向于公平以及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20世纪80年代,各国普遍受到新自由主义对个体发展的连续性以及个体选择多样化的关注的影响,政府开始在教育体系、管理方面进行改革,倡导为天才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环境。 90年代后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驱动的依赖日益凸显,更为英才教育提供了发展空间,各国对创新人才的渴求成为国际社会实施英才教育的新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 许多国家纷纷加大人才强国的推进力度,以求在新一轮科技竞争中争得优势地位。俄罗斯、德国、日本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英才教育的政策,逐渐建构起全面、系统的英才教育体系。匈牙利、芬兰这些传统上对英才教育重视不够的国家,也开始关注创新背景下英才教育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多渠道加强对英才教育的政策支持。 …… 三、 国际英才教育模式对中国英才教育发展的经验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实践工作者、教育理论工作者在英才教育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较丰富的研究,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也从本土实际出发,提出了中国英才教育的概念和理念。回顾本土,综观国际,本研究也为我国英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些许思考与建议。 (一)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才教育理论体系 一方面,要推动大学、科研院所开展英才教育研究。尽管在英才教育理论方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做过专门研究,一些高校学者也对英才教育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但从英才教育理论的元研究、天赋理论的研究来看,由于专门的英才教育研究中心很少,因此相关工作缺乏系统性。在我国,英才教育被误解,大众认为它就是培养“神童”“学霸”,为各类奥赛输送人才,学生取得各项荣誉便拥有了重点中学、大学的“敲门砖”。加强英才教育相关理论研究,有助于提高社会各界对英才教育的科学认识,减少英才教育实行过程中的舆论 阻碍。 另一方面,要加强英才教育的实证研究。就我国学者现有研究来看,对国际英才教育理论和其他国家英才教育培养体系的介绍,以及本国英才教育的个案考察比较丰富。但我国英才教育培养模式的具体成效如何?我们所选择的英才教育识别策略、培养项目的实施结果是否理想?如何将国际先进的英才培养经验进行本土化实践探索?这些都需要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显然,我国英才教育的开展需要更多的数据来提供支撑,需要更多的本土实践提供参考,这将更加有利于为决策者提供基于证据的可操作性建议,推动英才教育进一步取得实质性、具体化的成果。 (二) 形成与完善英才教育的制度保障 为保证英才教育合法、有序、高效地实行,首先应该出台关于英才教育的专项立法及政策法规。一直以来,英才教育在我国只是局部地、零星地、单独地开展。少数重点大学、部分普通基础教育学校有一些相对成型的英才教育系统实践,多称为少年班、实验班。这一方面表明英才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都存在,但另一方面,我国英才教育缺乏连续性且不够体系化,尤其是一些中学的天才少年实验班尽管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但一直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境地。没有专门的法令法规,也就没有这类教育机构或模式的合法地位,由此带来不少问题和遗憾。例如,英才儿童教育规模受到局限。相关机制的缺失使得很多有天赋的孩子错失在关键年龄接受关键性特别教育的机会,而一旦基础教育阶段的英才教育缺失,个体会错过潜能发展的关键期,从而导致一部分潜在英才被埋没。又如,英才教育存在衔接性与连续性问题。基础教育阶段英才教育的局限性会制约高等教育阶段的英才教育,因为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起步阶段就缺少足够的选拔空间;而对于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了英才教育的学生来说,其连续性的输送路径也缺乏保证。鉴于此,政府首先应该组织研究和制定英才教育的相关法规。只有为英才教育提供积极的外部环境保障,去除人才培养过程中关于合法性的障碍和争议,才能使特殊人才的培养教育渠道畅通。 其次,建立英才教育管理机构。建立专门的英才教育管理机构,可以为英才教育的有序运行提供监督与协调保障。借鉴国际英才教育的经验,在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三级教育管理体系中,应设立英才教育的相关管理部门,由中央对英才教育进行统筹,从师资培养、选拔标准、资金方面,为英才教育的开展提供指导。 再次,鼓励、引导社会机构广泛参与。当前我国英才教育主要以校内培养为主,鲜有社会组织参与。尽管我国各类教育及竞赛培训机构众多,但主要是从应试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缺乏真正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角度开展的竞赛活动。而针对家长和教师推广科学、先进的英才教育理念,提供相关养育经验、知识服务、方法指导的社会机构更是稀缺。随着我国社会教育机构的多样化蓬勃发展,政府应该对一些优秀的教育类机构进行引导和扶持,使之成为丰富校外英才教育的资源。 (三) 加强英才教育理论的实践转化 **,丰富英才教育培养模式。我国的英才教育主要是在专门的英才班级进行。按英才儿童在适龄儿童中占比10%计算,我国有大量的英才儿童尚未得到相应水平和层次的教育。尽管我国有重点学校、重点班级的传统,但这些主要针对的是在学业上比较优秀的学生,对于在其他方面有特殊表现的学生而言,这种单一、传统的培养模式可能无法为他们提供发展各自潜能的机会。鉴于此,我们应该有的放矢地借鉴他国有益经验,明确目标与定位,积极进行本土化实践探索, 以丰富我国的英才教育培养模式。同时,积极探索在普通班级中的区分化教学,完善课程加速模式,为英才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第二,探索英才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赋予了学校和教师进行课程建设一定的自主权。对于实施英才教育的教师而言,他们可以根据英才教育的学习年限和学业要求为英才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课程,但在加速课程、充实课程的具体实施方面, 依然缺乏合理的指导。为此,加强对英才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建立专业化的研究团队显得尤为必要。应借助学科专家的力量,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特点,设计英才教育课程体系。 第三,加强英才教育师资培养。就教师培养体系而言,当前我国依然以传统的学科教师为主,在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方面很少有针对学生多样性开展教学的内容,涉及英才教育的相关内容更是稀缺,鲜有专门的英才教育专业。教师在职培养中也缺乏对英才学生的关照。在关注学生多样性,注重差异性教学的国际趋势中,我国英才教师的培养培训制度亟待建立。 总之,从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培养现代化建设急需大量人才的背景下开办少年班,拉开我国英才教育的序幕,到如今社会经济转型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行业人才的需求;从高等教育阶段的少年班,到中等教育的各种实验班,再到基础教育阶段的少儿班、早培班等各类英才项目, 可以说,四十多年来,我国的英才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规模、种类、领域、学段等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就,发掘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从比较教育的角度考察我国的英才教育发展历程,我们还有相当多的地方需要健全、丰富和完善,要做的事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

基础教育靠前比较研究丛书天赋与卓越:国际视野下英才教育的政策与实践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名誉院长。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教育管理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教育学科召集人,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联合主席等职。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比较教育、教育哲学、基础教育、师范教育等,主编《教育大辞典》《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中国教育大系》等,出版《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等专著30余部,发表论文600余篇。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1999年被北京市授予“人民教师”称号,2001年获香港教育学院首届名誉教育博士学位,2008年受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荣誉教授,2009年获澳门大学、日本创价大学名誉博士学位,2014年获 “吴玉章终身成就奖”,2018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四有好老师终身成就奖”。 作者简介 肖甦,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苏俄教育理论、教育制度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参加guojiaji、省部级等课题数十项。著有《苏联教育70年成败》《俄罗斯教育10年变迁》《俄罗斯教育变革探讨》等,编写《比较教师教育》《生存与发展:国际视野下的私立教育》等,主持或参与翻译《比较教育学——历史与现代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格言》等,在《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