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小学篇/小杉拓也

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小学篇/小杉拓也

作者:小杉拓也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2
中 图 价:¥28.8(6.0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小学篇/小杉拓也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0499068
  • 条形码:9787540499068 ; 978-7-5404-9906-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小学篇/小杉拓也 本书特色

1. 畅销教辅《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系列之小学篇,让孩子从“满脸疑问”到体会到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的数学思考力锻炼书! 本书复刻了《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轻松易读易上手的体例,以引导的讲解形式让孩子一边思考一边理解,教授亲子共学的“蕞简单的算术思维方式”,帮孩子打造良性数学思考循环。 2.畅销日本21万册,与中国小学数学大纲同步,自学、教学、个人指导都好用! 本书虽引进自日本,所讲小学数学的知识与中国的教学大纲是同步的,小学数学的学习范畴都为: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小数计算、约数与倍数、分数计算、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数学单位、比率、正比例和反比例、排列组合等。 3.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活跃于日本辅导1线的高人气数学讲师、日本畅销数学教辅类作者小杉拓也的小学数学思维学习书! 本书堪称日版《53天天练》《黄冈小状元》,年复一年更新蕞新版,累计23刷,自2016年初版以来销量已突破21万册,作者的数学学习教辅书成为日本教辅的风向标。作者教授数学的方法可以切实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动力,具有让孩子成绩突飞猛进的教学实力,每年都培育出无数考入明星中学的学生。 4.学好小学数学,不能靠低效刷题或者死记硬背知识点公式,关键在于夯实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打造良性的数学思考循环。 孩子有时候是被父母教笨的。要想孩子学好小学数学,关键是从根源上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而不是一味地做难题怪题,这样不仅会过度消耗孩子的时间精力,也会严重挫伤孩子数学学习的动力。数学思维全方位提升后,自然可以大幅提高数学成绩。 5. 日本数学教辅类畅销书,《读卖新闻》、“东洋经济在线”等日本各大媒体杂志争相报道 本书位列日本纪伊国屋书店全店分类榜单d、日本三省堂书店分类榜单、日本亚马逊数学学习分类榜位居前列。

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小学篇/小杉拓也 内容简介

学好小学数学,不能靠低效刷题或者死记硬背知识点公式, 关键在于夯实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打造良性的数学思考循环。 总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数学思维能力更高! 正因为在学习数学中,孩子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对数学的兴趣才会不断增加,父母需要做的是尽量浅显易懂地解答孩子提的问题。为了不断提高孩子的数学思考能力,父母要帮孩子打造一个良性的数学思考循环:“产生疑问→解决疑问→思考能力提高→产生更不错的疑问……”要注意的是,父母给孩子解答问题,不应该是单向的“我讲你听”,而应该是一边解说一边引导,父母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才能帮孩子更透彻地理解知识点,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这才是培养孩子数学思考能力的正确方式。 本书是亲子共读的数学思维训练书,不是只停留在数学知识的表面,而是深挖数学背后的原理,小学6年学习的数学知识,都在本书的答疑范围之内: ?解决加法和减法中的“?” ?解决乘法和除法中的“?” ?解决小数计算中的“?” ?解决约数与倍数中的“?” ?解决分数计算中的“?” ?解决平面图形中的“?” ?解决立体图形中的“?” ?解决数学单位中的“?” ?解决比率中的“?” ?解决正比例与反比例中的“?” ?解决排列组合中的“?” 只有真正理解数学的意义,孩子才能真正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数学思维的基础打好了,便可以举一反三、学会变通。 数学学习的好坏,不取决于多迅速、多正确地把题做出来,而在于孩子有没有挑战困难、持续思考、理解过程的能力。没有养成数学思维的孩子不会做、不想做、不敢做,而养成数学思维的孩子,在尝试中找到了很优的解决问题的路径。 家长要成为孩子探讨数学问题的伙伴,而非孩子的。 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探讨和解答问题,孩子产生疑问,并在父母的引导下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思考能力会得到提升。而且,这样还能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乐趣,爱上数学。

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小学篇/小杉拓也 目录

第1章 解决加法和减法中的“?”
一年级 7+5怎么计算?
一年级 15—8怎么计算?
二年级 为什么笔算可以计算加法?
二年级 为什么笔算可以计算减法?
算术专栏 天才少年高斯一瞬间就给出了答案

第2章 解决乘法和除法中的“?”
三年级 两位数×一位数的笔算原理
三年级 两位数×两位数的笔算原理
三年级 乘法的笔算,有没有简便方法呀?
三年级 像17×13这样的两位数乘法,能不能通过心算来解?
三年级 为什么0×5和0÷5都等于0?
拓展 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
四年级 除法的笔算原理
四年级 在除法的笔算中,如何让试商一次性成功?

第3章 解决小数计算中的“?”
三年级 小数加减法的笔算,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
四年级 小数乘法(笔算)的方法
四年级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小数点移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五年级 有余数的“小数÷小数”,笔算该怎么做?
五年级 2÷0.4=5,为什么商比被除数还要大?
第4章 解决约数与倍数中的“?”
五年级 如何防止漏掉约数?
五年级 如何迅速找到(*大)公约数?
五年级 如何迅速找到(*小)公倍数?
五年级 如何区分*大公约数和*小公倍数?
五年级 1为什么不是质数?
第五章 解决分数计算中的“?”
五年级 如何流畅地约分与通分?
五年级 如何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法?
六年级 分数乘法,为什么要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六年级 分数除法,为什么要把除数的分子和分母颠倒过来,再与被除数相乘?
五年级 如何把分数转化成小数?
第六章 解决平面图形中的“?”
四年级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五年级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什么是“底×高÷2”?
五年级 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五年级 □边形的内角和为什么是“180×(□—2)”?
五年级 圆的周长公式为什么是“直径×圆周率”?
六年级 圆的面积公式为什么是“半径×半径×圆周率”?
六年级 3.14(圆周率)的乘法,怎么算才简单?
六年级 什么是放大图和缩小图?
六年级 什么是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第七章 解决立体图形中的“?”
五年级 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为什么是“长×宽×高”?
五年级 容积和体积有什么区别?
四年级 正方体的展开图有多少种?
六年级 如何求棱柱体和圆柱体的体积?
第八章 解决单位中的“?”
五年级 什么是平均?
五年级 用谁除以谁?
二年级 如何记忆各种单位之间的关系?
二年级 如何熟练掌握单位的换算?
六年级 如何熟练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
算术专栏 挑战初中入学考试中的单位换算
第九章 解决比率中的“?”
五年级 什么是比率?
五年级 在计算比率的时候,如何分辨基准量和比较量?
五年级 如何记忆比率的公式?
五年级 如何解比率的问题?
五年级 什么是百分数、成数?
五年级 如何解百分数、成数的问题?
第十章 解决比中的“?”
六年级 什么是比?
六年级 比率和比有什么区别?
六年级 如何解比的问题?
第十一章 解决正比例与反比例中的“?”
六年级 什么是正比例?
六年级 什么是反比例?
第十二章 解决排列组合中的“?”
六年级 排列与组合有什么区别?
六年级 解组合问题,还有其他方法吗?
后记

展开全部

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小学篇/小杉拓也 节选

●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提高思考能力! (面向小学生的爸爸、妈妈 ) 当孩子问您算术问题的时候,您能流畅地给出答案吗?当孩子问您问题时, 您会觉得麻烦吗? 对于孩子的提问,有些家长的回答是:“这个我不懂,明天你去学校问老 师吧!”也有的家长回答:“乱问什么!你作业写完了没有?”像这样,把问 题推给老师,或者转移话题,都不是*好的解决方法,或者说,都是反面教材。 那么,如果孩子问:“为什么分数除法要把除数的分子分母颠倒过来,然 后与被除数相乘?”这就是一个比较难解释的问题了,您会怎么回答呢? 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认为,父母首先应该*大限度地赞美孩子。“你能想到这样的问题,真的很不错!”“别人都没注意到,只有你发现了这个问题,厉害!你是怎么发现的?”像这样,对孩子不要吝惜您的赞美。 您的赞美能让孩子感受到“对数学产生疑问,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不仅 仅是数学,对其他任何科目产生疑问,都是很好的事情)。 这样一来,孩子就会继续积极地对数学知识提出问题。总能提出问题的孩子,他的思考能力就已经在提问中提高了。 赞美孩子的提问精神之后,还要尽量浅显易懂地给孩子解答他的问题。要注意的是,父母给孩子解答问题,不应该是单向的“我讲你听”,而应该是“一边引导孩子思考,一边讲解”。具体方法是,不要直接告诉孩子 “因为 A,所以 B”,而应该问孩子:“因为 A,然后呢?”父母通过提问,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 一边解说一边引导,父母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才能帮孩子更透彻地理解知识点,并且孩子会记忆得更加牢固。孩子产生疑问,并在父母的引导下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思考能力会得到提升。而且,这样还能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乐趣,爱上数学。 为了不断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父母需要帮孩子建立一个良性循环:“产生疑问→解决疑问→思考能力提高→产生更高级的疑问……” 本书涉及的数学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Why(为什么)”、“How(怎么办)以及“What(是什么)”。在和孩子一起解决这三类问题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能帮孩子提高数学水平,并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 但是,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如果父母以不会为借口推脱给别人,或干脆转移话题,那就等于切断了良性循环。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我向爸爸、妈妈提问也没用,他们不会给我解释的”,“对数学产生疑问,不是件好事”…… 如果孩子产生了这种想法,那他势必无法体会到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思考能力也没法得到提升。如果不能理解一个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只是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公式,那对培养思考能力有什么好处呢?另外,孩子心中的疑问一直得不到解决,那他们怎么能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呢?搞不好他们还会对数学产生厌恶心理。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面对孩子的提问,父母必须保持一种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的态度。 但是,也有一些孩子从来不会向父母提出有关数学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应该时常主动向他们提问,比如:“在分数除法中,你知道为什么要把除数的分子分母颠倒,然后再和被除数相乘吗?”像这样,提出问题,再引导孩子一起思考,直至找到问题的答案,才是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正确方式。 ●是什么把爱迪生变成了大发明家——是妈妈的力量 (面向小学生的爸爸、妈妈 ) 大家都知道电灯是谁发明的吧?那就是“发明之王”——爱迪生。爱迪生上小学的时候,听老师讲“1+1=2”,爱迪生说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为什么 1+1=2 呢?一块黏土和另一块黏土合起来,还是一块黏土啊,只是大了一点。”结果老师无言以对,非常尴尬。 不仅如此,爱迪生总是向老师问“为什么”,老师不胜其烦,*终给了爱迪生一个退学的处分。大家试想一下,爱迪生退学之后,如果没有人引导、教育他,他日后还能成为大发明家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爱迪生的母亲南希,在孩子退学后,没有放弃他。她成了孩子的家庭教师, 对于每一个问题,她都会反复教爱迪生,直到他彻底弄明白为止。而且对于爱迪生感兴趣的事物,母亲会尽量为他营造一个可以进行实践的环境。比如,她把自家的地下室腾出来,专门给爱迪生当实验室用。 结果,爱迪生在 21 岁的时候就申请到了人生**个专利。此后的一生中,爱迪生一共有 1300 多项发明,成了名副其实的“发明之王”。爱迪生后来说:“没有母亲的教育,就没有今天的我。母亲义无反顾地信任我,所以我也下决心要为了母亲而努力。我绝不会让母亲失望。”

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小学篇/小杉拓也 作者简介

【日】小杉拓也 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经济系。现为辅导学校“志进研究班”的校长,亦是活跃在日本辅导第一线、预约大排长龙的人气数学讲师。其指导方式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因此获得学生、家长极高的评价。他还致力于心算方法的开发和研究,著有多部畅销数学教辅书。 由他创办的“志进研究班”从事中小学辅导工作,尤以指导中学升学见长,具有让学生成绩突飞猛进的教学实力,每年培育出很多考入明星中学的学生。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