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第二辑)素问灵枢类纂约注/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第二辑)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第二辑)素问灵枢类纂约注/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第二辑)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32开 页数: 138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9.6(7.0折) 定价  ¥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第二辑)素问灵枢类纂约注/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第二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417357
  • 条形码:9787521417357 ; 978-7-5214-1735-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第二辑)素问灵枢类纂约注/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第二辑) 本书特色

中国从有文献可考的夏、商、周三代,就进入了文明的时代。中国人认为自己是炎黄的子孙,若以此推算,中国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中华□□崇尚自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信仰,中医学就是在这种信仰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传统医学。 中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炎帝、黄帝时期,根据考古、文献记载和传说,炎帝神农氏发明了用药物治病,黄帝轩辕氏创造脏腑经脉知识,炎帝和黄帝不仅是中华□□的始祖,也是中医的缔造者。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代的伊尹发明了用“汤液”治病,即根据不同的证候把药物组合在一起治疗疾病,后世称这种“汤液”为“方剂”,这种治病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由此可见,中华□□早在3700多年前就发明了把各种药物组合为“方剂”治疗疾病,实在令人惊叹!商代的彭祖用养生的方法防治疾病,中国人重视养生的传统至今深入民心。根据西汉司马迁《史记》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秦越人善于诊脉和针灸,西汉仓公淳于意善于辨证施治。这些世代传承积累的医药知识,到了西汉时期已蔚为大观。汉文帝下诏命刘向等一批学者整理全国的图书,整理后的图书分为六大类,即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方技即医学。刘向等校书,前后历时□7年,是对中国历史文献□为壮观的结集、整理、研究,真正起到了上对古人、下对子孙后代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之学者,欲考中国学术的源流,可以此为纲鉴。 这些记载各种医学知识的医籍,传之后世,被尊为经典。医经中的《黄帝内经》,记述了生命、疾病、诊疗、药物、针灸、养生的原理,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这部著作流传了□000多年,到现在,仍被视为学习中医的必读之书,且早在公元7世纪,就传播到了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近代以来,更是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许多国家广泛传播。 经方医籍中记载了大量以方治病和药物的知识,其中有《汤液经法》一书,相传是伊尹所作。东汉时期,人们把用药的知识编纂为一部著作,称《神农本草经》,其中记载了365种药物的药性、产地、采收、加工和主治等,是现代中药学的起源。中国历代政府重视对药物进行整理规范,著名的如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证类本草》。到了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历经30余年研究,编撰了《本草纲目》一书,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东汉时期的张仲景,对医经、经方进行总结,创造了“六经辨证”的理论方法,编撰了《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临床学的奠基人,至今仍是指导中医临床的重要文献。这部著作早在公元700年左右就传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一直受到重视。 西晋时期,皇甫谧将《素问》《针经》和《黄帝明堂经》进行整理,编纂了《针灸甲乙经》,系统地记录了针灸的理论与实践,成为学习针灸的经典必读之书,一直传承到现在。这部著作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第二辑)素问灵枢类纂约注/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第二辑) 内容简介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三卷,系明末清初徽州有名医家汪昂所*。书中摘录《素问》《灵枢》除针灸之外的精要内容分类纂注。分为藏象、经络、病机、脉要、诊候、运气、审治、生死、杂论九类,博采王冰、马莳、吴崑、张志聪四家注释,再兼以自注。因其所选经文多为精要,又以类相从,且以临诊之验参注,辞简义明,故对阐发经旨颇有裨益。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第二辑)素问灵枢类纂约注/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第二辑) 目录

卷上
藏象**
经络第二

卷中
病机第三

卷下
脉要第四
诊候第五
运气第六
审治第七
生死第八
杂论第九
展开全部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第二辑)素问灵枢类纂约注/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第二辑) 作者简介

汪昂(1615-1694年),字讱庵,初名恒,安徽休宁县城西门人,曾中秀才,因家庭贫寒,遂弃举子业,立志学医。他苦攻古代医著,结合临床实践,经过30年的探索研究。编著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决》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