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作者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9-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267
读者评分:4.8分4条评论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5.1(3.8折) 定价  ¥3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自卑与超越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9262198
  • 条形码:9787519262198 ; 978-7-5192-6219-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自卑与超越 本书特色

本书是心理学家阿德勒思想体系的总纲。阿德勒认为,人类生而自卑。自卑和自卑的补偿性是人类个体和整个文明的动力源,主宰着人类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爱情、工作及梦境中的各种表现。人可以**自卑,创造另一个自我。**了当下的自我之后,会产生新的自卑,因为不满足来自人类灵魂深处。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分析人们在童年时期的自卑与优越心理,从教育、家庭、梦境、社交、工作、婚姻等多个领域,用大量实例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对待职业与他人,克服自卑情结,*好地建立人际关系、融入社会生活。

自卑与超越 内容简介

本书是自我心理学的奠基之作。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认为,自卑与生俱来。自卑和对自卑的补偿是个体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主宰着人类的各个生命阶段和各个生活面向。个体可以克服自卑,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的*终目标。在本书中,阿德勒从自我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分家庭、学校、社会、职业、婚姻等多个方面,用大量的心理咨询故事阐明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自卑与超越 目录

**章
人生的意义/001
第二章
灵与肉/021
第三章
自卑感和优越感/043
第四章
早期记忆/063
第五章
梦/085
第六章
家庭影响/111
第七章
学校影响/143
第八章
青春期/167
第九章
犯罪及预防/181
第十章
职业问题/221
第十一章
同伴关系/235
第十二章
婚恋问题/247
展开全部

自卑与超越 节选

没有人能够长期忍受自卑,他会因紧张而有所举动
“自卑情结”,是个体心理学*重要的主题。这一术语已享誉世界,为各流派的心理学家所接受,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实践之中。然而,我并不确定他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和使用是否正确。比如,告诉病人他有“自卑情结”并无助益,这样做只会强化他的自卑感,无助于告诉他如何战胜这种感觉。我们必须认识到他的人生格调中呈现的特定障碍,找准他缺乏勇气的原因,并及时鼓励他。每个神经症患者都有自卑情结。事实上,自卑是神经症患者共有的症状。但是,每个患者无法发挥自身作用的情况有所不同,每个患者的奋斗和行为受制于不同的情况。告诉他们“你们带有自卑情结”没有任何作用,并不能让他们变得勇敢。试想我们对头痛的人说“我知道你头痛”,又有什么用 呢?在被问及是否自卑时,许多神经症患者都会回答“不”。
有人甚至会说,“恰恰相反,我比身边的人都强”。所以,我们不必问,只观察他们的行为就行了。我们需要注意个体确保自身重要性的手段。比如:遇到傲慢的人时,我们可以推断他想的是“其他人看不起我,我偏要他们觉得我是大人物”;碰到说话时动作夸张的人时,我们可以推测他想的是“如果不强调我说的话,它们怎会有分量”。每个妄图用行为显示优越感的人都只想掩饰背后的自卑感,就像矮子踮着脚尖走路,想让自己看起来更高一些。两个小孩子比高矮也是如此。担心比不过对方的那个孩子会一直昂起头,挺起胸,尽量让自己看起来高一些。如果拿“你觉得自己矮吗”这个问题问他,我们可不要指望他能承认自己矮这个事实!
因此,怀有强烈自卑感的人不可能表现得安静温和。我们不要期望这类人内敛无害。自卑感的表现形式可谓千奇百怪。对于这一点,我想借用一个小故事加以说明。三个孩子跟着妈妈去动物园,这是他们**次去动物园,**次看到狮子。**个孩子缩到他妈妈身后,说:“我想回家。”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嘴里却说:“我一点也不怕。”第三个孩子瞪着狮子,问妈妈道:“我可以朝它吐口水吗?”这三个孩子都觉得自己不如狮子,感到自卑,但每个人的表达方式却不尽相同。这与其人生格调一致。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感到自卑,因为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有尚待提高的地方。我们应该鼓起勇气,着手摆脱这种感觉。改变现状是唯一符合要求的方式,直接又切实可行。没有人能够长期承受自卑,他会因紧张而有所举动。但是,如果个体缺乏勇气,也不相信努力就能改变现状,那么就算他不能承受自卑感,想要摆脱这种感觉,他所采取的方式也无法引领他前行。他的目标并非“克服”困难,他会试图麻痹自己,沉醉于虚幻的优越感之中。但局面并没有得到改变,他的自卑感也越积越深。根源并没有被消除,他渐渐走入自我欺骗的深渊。问题越来越紧迫,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乍看他的行为,我们会觉得这些行为无意义可言,并不会对改善局面有所助益。然而,只要仔细一想,我们就会发现,与其他人一样,他因为忙于应对不足感,放弃了改变客观局面的希望。我们恍然大悟,原来他的行为具有一致性!他想逃离劣势环境,想让自己变得强大,但是,他不懂得训练自己,培养自己的能力,所以只能自欺欺人。这种做法或许有一定的成效,但归根到底,这不过是愚弄自己罢了。工作上不如人意,至少可以在家中专横跋扈。这便是他确保自身重要性的方式。虽然他可以麻醉自己,但自卑感却不会有丝毫减少。情况不变,唤起的自卑感也不会变。久而久之,它便成为永不消逝的暗涌。这便是我们所说的“自卑情结”。
现在,我们来说说什么是自卑情结。如果一个人遇到无法处理的问题,并坚信无法解决时,那么他的自卑情结就会出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愤怒、流泪和道歉,都是自卑情结的表现。自卑带来紧张,因此人们总会采取补偿行动。然而,这种补偿行动并非指向问题的解决,而是指向优越感,但指向优越感的行动并不能在人生中发挥作用。于是,真正的问题被搁置,被排除在外。个体会限制自己的活动范围,也会因忙于回避失败而不思进取。面对困难,他犹豫不决,停滞不前。
广场恐怖症(agoraphobia)患者呈现的正是这种态度。这一症状背后的信念为:“我不应该走得太远,我应该待在熟悉的地方。生活充满了危险,我必须躲着它们。”如果个体一直抱着这种态度,他就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甚至一直赖床不起。自杀是*彻底的逃避,意味着个体彻底向困难投降,坚信自己无能为力,无法改变现状。自杀代表着指责和报复,因此,它也是获得优越感的方式。每个自杀的人都认为有人应该对他的死负责。他借用自杀诉说着“我那么脆弱,那么敏感,你却如此残忍地对待我”!
从某种程度上说,每个神经症患者都会限制自己的活动范围,限制自己了解现实情况。他会试图远离人生的三类问题,将自己禁锢在可以掌控的环境中。他为自己修筑“牢笼”,关上门,隔绝清风、阳光、新鲜空气。他的支配方式是恃强凌弱还是哀怨哭诉,取决于他的习惯。他选择的方式,都经过测试,是*好的,并且能有效地实现他的目标。一种方法不好用了,他就会转用另一种方法,但他的目标不会变,仍然是在不改善局势的情况下获得优越感。儿童缺乏勇气,想要借助眼泪恣意妄为,他就会整日哭闹不止。如此发展下去,长大后,他定会患上忧郁症。眼泪和抱怨——我把这种方式称为“水的力量”——是非常有效的武器,可以破坏合作、奴役他人。这种人,与那些害羞、难为情和内疚的人一样,都表现出自卑情结。他们乐于承认自己的弱点,承认无力照顾自己。他们想以此掩饰凌驾他人之上的目标,掩饰他们不计任何代价奋勇争先的渴望。与之相反的是爱吹嘘的孩子,他们夸夸其谈,似乎很有优越感,但是只要静观其行,我们马上就能看到他们身上隐藏的自卑情结。
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实际上也是神经症患者为自己修筑的“牢笼”。个体害怕面对爱情问题,自然不能好好地处理这个问题。个体的活动局限在家庭范围内,他与异性的关系也会呈现这些局限。他没有安全感,除了少数几个*熟悉的人之外,不会再对其他人感兴趣。他害怕与人相处,害怕偏离自己熟悉的方式,害怕失控。“俄狄浦斯情结”害了那些娇生惯养的儿童,他们已经形成习惯,相信自己的愿望一定会得到满足。离开家庭,通过自身努力收获情谊与爱情这种事,他们才不会相信呢!成年后,他们仍系在母亲的围裙上。他们想要寻找的是仆人不是伴侣。他们相信,母亲就是*忠实的仆人。只要母亲保持溺爱的态度,父亲保持冷漠,不让孩子关注其他人,每个孩子都可能发展出俄狄浦斯情结。
所有神经症患者脑海中都会出现行动受限的画面。口吃者说话时犹豫不决。虽然他残留着少许社会情感,渴望与同伴建立联系,但他对自己的评价很低,害怕接受考验。这种冲突导致他说起话来思前顾后。学校里的“后进生”、年近三十还未立业的男男女女、无视婚姻问题的人、一再重复同样动作的强迫症患者、每天疲于奔命的失眠者都有自卑情结,无法顺利解决人生问题。手淫、早泄、阳痿、性欲倒错?,都表现出人生格调的缺陷,呈现个体认为自己不够资格接近异性的恐惧。目标太过高远,某些想法就会出现。如果问及“他为什么那么担心自己不够资格”,回答只会是“他太好高骛远了”。这一问一答倒颇具启发性。
我们说过,有自卑感本身并非不正常。自卑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科学得以发展,不正因为人类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想要预见未来吗?人类努力改善现状,更深入地了解宇宙,更好地管理它,这才有了科学。在我看来,自卑感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如果有外星人造访地球,他们一定会说:“这些地球人呀,组建协会机构,修房挡雨,穿衣取暖,建路通途,不遗余力地确保安全,他们一定觉得自己是这颗星球上*弱小的寄居者。”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的确是*弱小的生物。我们力不及狮子和大猩猩,也不比许多动物过独居生活,可以凭一己之力解决生活问题。虽然一些动物也总是成群结队出现,以群居方式补偿其弱点,但比起这些动物来说,人类更需要各方面的深入合作。儿童非常脆弱,需要受到多年的照顾和保护。出生时,每个人都很柔弱。不合作,人类只会受制于环境。鉴于这两个原因,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不习惯合作的人会越来越悲观、固着于自卑情结了。同样,我们也知道,就算是*具合作精神的人也会麻烦不断。没有人可以实现终极优越目标,完全控制他所处的环境。人生短暂,生命脆弱,解决三类人生问题的方法始终有待改进。我们总是可以找到新的方法,绝不要满足于既得成就。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继续努力下去。懂得合作、努力才有希望,才有成效,才能真正改善我们大家的处境。
……

自卑与超越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自我心理学之父,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第一任主席,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自卑与生活》《人性的研究》《自我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他认为人对优越感的追求源于自卑感,人的自卑感则源于人在幼年时产生的无能感。他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自卑情结对个体发展、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商品评论(4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