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名人传

名人传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18.9(3.8折) 定价  ¥4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名人传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5823621
  • 条形码:9787515823621 ; 978-7-5158-2362-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名人传 本书特色

《名人传》一书,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用感人肺腑的笔墨,着力刻画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这三位艺术家,为追求各自领域的艺术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介绍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记录了他们的艺术成就。该书语言澎湃,调理清晰,适合大众读者阅读。

名人传 内容简介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及《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由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完成。   《名人传》中的三人,一位是音乐家,一位是雕塑家,另外一位是著名的小说家。虽然三位在不同的领域内工作,但他们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且给世人留下深远影响的人。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上历经各种苦难却不改初衷,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出不朽杰作而献出毕生的精力。   罗曼·罗兰将这三位“英雄”放在一起,着力刻画了他们在面对人生悲惨遭遇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热爱、对信仰的执着追求,以及坚毅不服输的性格,为我们谱写了一幅激昂澎湃的“英雄交响曲”。

名人传 目录

贝多芬传
序言
悲惨的童年
病痛的折磨
光荣的壮年
凄凉的晚年
死亡的降临
贝多芬遗嘱
贝多芬书信集

米开朗琪罗传
序言
导言
崛起的巨人
力量的崩裂
痛苦的绝望
挣扎的爱情
*后的作品
孤独的晚年
死亡的降临
这就是神圣而痛苦的生涯

托尔斯泰传
序言
童年和狂热的青年时期
军队服役及创作时期
爱情和婚姻生活
宗教狂乱时期
创作《艺术论》
《复活》——晚年的巅峰之作
托尔斯泰的社会思想
晚年孤独的信仰
战斗的结束
托尔斯泰遗著论
亚洲对托尔斯泰的回响
托尔斯泰致甘地书
展开全部

名人传 节选

  《名人传》: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在波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   贝多芬身材矮小,看起来略显臃肿,但外表很结实,一副运动员的骨架子。他的脸是土红色的,显得有些宽大,到了晚年因为生病的缘故,皮肤变得黄黄的。尤其是到了冬天,当他将自己关在室内而远离田野的时候,脸色显得更黄了。他的额角隆起,十分宽广。乌黑的头发也异常浓密,乱蓬蓬地竖着,好像从来没有梳理过一样,有点儿像“梅杜萨头上的乱蛇”。从他的眼中,似乎总能感觉到一股燃烧着的奇怪的威力,让所有看见的人都会感到有点儿害怕。这双眼睛在他褐色而悲壮的脸上,总是放射出一道狂野的光,让大家以为他的眼睛是黑色的,其实却是灰蓝色的。平日里,他的眼窝深陷,眼睛显得十分细长,只有在兴奋或者愤怒的时候,才大张起来,眼珠在眼眶中打转,显得很有生气。他常常用忧郁的目光凝望天空。他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嘴巴却长得很秀气,但下唇显得要比上唇更向前凸出一些。牙床很结实,似乎可以用来磕破核桃。下巴的左下方有个深陷的小窝,使他的脸看起来很不对称,甚至有点儿古怪。据莫舍勒斯说“他微笑的时候是很美的,谈话之间总是流露出一股可爱并令人高兴的神气。但这样的微笑是很短暂的,往往给人一种不愉快,有点儿粗野的感觉”,那是不习惯欢乐的人所展现出来的笑容。他通常的表情是忧郁的,显示出“一种无可疗治的哀伤”。1825年,雷斯塔伯说看见“他温柔的眼睛极其剧烈的痛苦”时,他需要竭尽全力才能止住眼泪掉下来。一年以后,布劳恩·冯·布劳恩塔尔在一家酒店遇见贝多芬,当时他正闭着眼睛,坐在屋子的一角抽着长烟斗,这已经成为贝多芬的一种习惯。一个朋友过来跟他说话,他凄然一笑,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小小的本子,然后用聋子惯有的尖锐的声音,让对方把要说的话写下来。他的性情阴晴不定,脸色时常发生变化,有时是被人无意中撞见他在弹钢琴的时候,有时是走在大街上突然有了灵感的时候。   那种表情让看见的人都大为吃惊,“脸上的肌肉突然绷紧,血管膨胀,嘴巴发抖,狂野的眼睛变得加倍可怕,就好像一个魔术师召来了妖魔,却反被妖魔制服一样”,这种形象常常出现在莎士比亚的剧中。尤利乌斯·贝内迪克特说贝多芬无异于“李尔王”。   贝多芬出身于佛兰芒族。父亲是一个庸庸碌碌并且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初她嫁给了一个男仆,丈夫死后才改嫁贝多芬的父亲。   贝多芬的童年充满了艰辛,生活对他来说就像是一场悲惨的斗争,不像莫扎特的童年那样温暖。父亲想发掘他的音乐天赋,好把他当神童一样来向别人炫耀。贝多芬四岁的时候,就被强迫整天练习弹琴,父亲看到他不愿主动学习,就使用暴力方式来强迫贝多芬学习,经常将他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屋里,贝多芬被繁重的作业累得死去活来。   除了在学习音乐方面让贝多芬感到痛苦之外,他从少年时代开始就不得不操心家里的经济问题,过早地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每天都得盘算着如何赚取面包钱。11岁,他加入了戏院乐队;13岁,他当上了乐队的大风琴手。1787年,他的母亲去世了。“她对我是那么仁慈,已不仅仅是值得我爱戴的母亲,更像我的朋友一样!噢!当我喊出母亲这甜蜜的名字,而她又能听见的时候,这将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啊!”贝多芬的母亲是患肺病死的,贝多芬认为自己也染上了同样的病症,为此他常常感到十分痛苦。   除了健康方面的担忧,贝多芬还整日活在更深的忧郁之中。17岁时,他做了一家之主,承担起对两个弟弟的教育之责。另外,由于父亲酗酒,不能主持门户,他不得不羞愧地要求父亲退休。别人怕父亲糟蹋钱,就把退休金交给贝多芬来保管。这些可悲的事实在他心头留下了深刻的创痕。幸运的是,他在波恩的布罗伊宁家庭里找到了感情的依靠。他们可爱的女儿埃莱奥诺雷·特·布罗伊宁比贝多芬小两岁。贝多芬教她学习音乐和诗歌,她成为他儿时的玩伴,后来埃莱奥诺雷嫁给了韦格勒医生,他日后也成为贝多芬*好的一个朋友,直到生命的*后,他们之间还一直保持着纯洁的友谊关系,这些都可以从韦格勒、布罗伊宁和贝多芬交往的书信中看到。   尽管贝多芬的童年如此凄惨,但他还是会时不时地回忆起童年的这段时光,以及他生活过的地方。   后来他被迫离开波恩,居住在被称为花花世界的都城维也纳的近郊时,还会想起莱茵河畔的故乡,述有那条波澜壮阔的、被他称为“我们的父亲莱恩”的大河。的确,它是那样生机勃勃,充满了灵性,仿佛拥有着无穷的思想和力量。在贝多芬看来,莱茵河流域再没有一个地方比波恩更美、更壮阔、更温柔了,河流不停地冲刷和抚摸着浓荫密布、鲜花满地的坂坡。   ……

名人传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9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被誉为“欧洲的良心”,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这样描述罗曼-罗兰:他的目标不是成功,而是忠于信仰。   主要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白利与露丝》《母与子》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