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全国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研究

全国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研究

作者:高显连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707
本类榜单:农业/林业销量榜
中 图 价:¥225.4(4.9折) 定价  ¥46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全国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3889967
  • 条形码:9787503889967 ; 978-7-5038-899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全国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研究 内容简介

  《全国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从科学研究角度来看,它是宏观定性和微观定量方法结合,开展大区域森林生产力区划研究的一次尝试,较好揭示气候、植被和森林立地等自然条件以及现有森林经营对我国森林生产力潜力的影响和作用。从我国林业规划和生产角度来看,更具较高的实用价值。成果充分考虑了气候、植被和森林立地宏观因子的长期稳定影响并采用了我国实际应用较多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我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系统性强、样本量大、连续性好和多因子集成等优势,充分体现我国森林自然地理条件和林分生长特点和规律,在我国自然生态区划、林业区划以及生产实践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全国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研究 目录

前言
**部分 全国森林潜在生产力
1 森林生产力及其区划研究综述
1.1 森林生产力及区划研究
1.2 林业、森林区划研究
1.3 森林生产力分区相关研究
1.4 森林生产力及分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
2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技术路线
3 全国森林潜在生产力宏观区划框架研究
3.1 以气候为主要区划指标的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框架
3.2 以植被为主要区划指标的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框架
3.3 以森林立地分类为主要区划指标的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框架
4 归一化森林潜在生产力量化分级研究
4.1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样地的林分生长模型的建立
4.2 森林潜在生产力量化分级
5 全国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研究分析
5.1 全国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研究
5.2 主要林区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分析
5.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分析
6 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研究成果和创新
6.1 主要成果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林潜在生产力
1 河北(含北京、天津)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1.1 河北(含北京、天津)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1.2 河北(含北京、天津)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1.3 河北(含北京、天津)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1.4 河北(含北京、天津)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2 山西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2.1 山西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2.2 山西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2.3 山西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2.4 山西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3 内蒙古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3.1 内蒙古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3.2 内蒙古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3.3 内蒙古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3.4 内蒙古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4 辽宁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4.1 辽宁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4.2 辽宁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4.3 辽宁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4.4 辽宁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5 吉林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5.1 吉林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5.2 吉林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5.3 吉林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5.4 吉林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6 黑龙江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6.1 黑龙江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6.2 黑龙江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6.3 黑龙江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6.4 黑龙江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7 江苏(含上海)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7.1 江苏(含上海)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7.2 江苏(含上海)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7.3 江苏(含上海)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7.4 江苏(含上海)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8 浙江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8.1 浙江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8.2 浙江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8.3 浙江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8.4 浙江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9 安徽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9.1 安徽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9.2 安徽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9.3 安徽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9.4 安徽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10 福建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10.1 福建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10.2 福建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10.3 福建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10.4 福建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11 江西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11.1 江西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11.2 江西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11.3 江西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11.4 江西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12 山东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12.1 山东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12.2 山东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12.3 山东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12.4 山东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13 河南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13.1 河南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13.2 河南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13.3 河南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13.4 河南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14 湖北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14.1 湖北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14.2 湖北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14.3 湖北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14.4 湖北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15 湖南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15.1 湖南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15.2 湖南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15.3 湖南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15.4 湖南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16 广东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16.1 广东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16.2 广东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16.3 广东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16.4 广东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17 广西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17.1 广西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17.2 广西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17.3 广西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17.4 广西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18 海南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18.1 海南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18.2 海南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18.3 海南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18.4 海南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19 重庆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19.1 重庆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19.2 重庆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19.3 重庆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19.4 重庆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20 四川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20.1 四川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20.2 四川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20.3 四川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20.4 四川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21 贵州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21.1 贵州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21.2 贵州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21.3 贵州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21.4 贵州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22 云南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22.1 云南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22.2 云南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22.3 云南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22.4 云南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23 西藏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23.1 西藏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23.2 西藏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23.3 西藏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23.4 西藏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24 陕西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24.1 陕两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24.2 陕西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24.3 陕西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24.4 陕西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25 甘肃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25.1 甘肃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25.2 甘肃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25.3 甘肃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25.4 甘肃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26 青海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26.1 青海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26.2 青海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26.3 青海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26.4 青海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27 宁夏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27.1 宁夏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27.2 宁夏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27.3 宁夏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27.4 宁夏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28 新疆森林潜在生产力分区成果
28.1 新疆森林生产力一级区划
28.2 新疆森林生产力二级区划
28.3 新疆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
28.4 新疆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