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名人:传播符号学研究:a semiotic communication study

名人:传播符号学研究:a semiotic communication study

作者:闫文君著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3-01
开本: 24cm 页数: 189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19.3(3.9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21.4(4.3折)定价  ¥4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名人:传播符号学研究:a semiotic communication study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9015058
  • 条形码:9787569015058 ; 978-7-5690-150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名人:传播符号学研究:a semiotic communication study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研究“名人”这一特殊的群体所携带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内涵,这正是其符号价值的核心,也是本书的研究重点所在。而进行这一研究,符号学的视角*为适用,因为符号学即意义学,*适于透过表面现象发掘深层意义。

名人:传播符号学研究:a semiotic communication study 目录

导论一、当代中国的名人现象二、符号学视野下的名人文化三、何谓名人符号四、展开线索**章 名声生成的路径:象征化与标出性**节 名声传播与符号的象征化一、名人的符号结构二、名声的象征化传播第二节 符用理据性上升与象征化深入一、成名之初的内理据性二、象征化与符用理据性上升第三节 名声象征化之自我标出路径——以网红文化为例一、标出性——网红文化的立身之本二、网红的自我标出与粉丝的自我映射三、网红文化繁荣与文化标出性翻转第二章 名人的符号价值**节 名人的价值溢出一、名人的符号价值二、名人代言与意义迁移三、名人产业与他律性欲望主义第二节 名人产业——伴随文本的游戏一、关于伴随文本二、副文本的引导作用三、型文本的品牌效应四、元文本的造势功能第三节 名人产业的符号修辞机制一、名人代言一一价值观的转喻与信奉转移二、名人印象——名片提喻与修辞选择三、名人输出——文化霸权与象征趋同第三章 名人符号的受众认同**节 受众认同——名人符号的构建基础一、认同:名人符号的建构二、选择:符号价值的生成第二节 身份一自我——受众认同的核心一、个体认同二、群体认同三、文化认同第三节 名人符号——大众内爆的引线一、名人符号的意动性二、名人符号的无限衍义三、名人符号的意图定点第四章 名人符号的隐含作者**节 名人符号的隐含作者一、隐含作者的社会学意义二、名人的隐含作者:代理作者与共同作者三、名人隐合作者的语境顺应第二节 名人隐含作者的价值预设与自我危机一、名人的隐含作者价值预设二、名人的自我分裂三、草根文化对名人自我分裂的影响第三节 名人第二自我——主流意识形态的风向标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0年(1949-1978年)二、改革开放探索期(1979一1992年)三、改革开放创新期(1992年一)第五章 名人符号泛化与当代社会心理危机**节 名人泛化与符号泛滥一、名人泛化的表现二、名人泛化的原因三、“地球村”视角下的名人泛化第二节 名人泛化与现代人的自我危机一、名人泛化一语境元语言的分歧二、语境元语言的分歧一自我阐释漩涡三、自我阐释漩涡与自我危机第三节 名人泛化与信仰危机一、名人是一种文化信仰二、名人的祛魅三、信仰的失落第六章 名人符号与社会价值观转向**节 名人神话的意识形态性一、传统神话与现代神话二、传统神话中的名人符号三、现代神话中的名人符号第二节 “名人场”的解构与经典重估一、名人场的解构二、全球文化经典重估三、名人场解构的符号学分析第三节 名人符号的能指漂移与价值观转向一、名人符号的能指漂移二、“漂移的能指一虚化的所指”邻接之途三、能指漂移与价值观转向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名人:传播符号学研究:a semiotic communication study 节选

  《名人:传播符号学研究》:  **节 受众认同——名人符号的构建基础  认同,其对应英文形式有二:“identity”与“identification”。“identity”意为身份,词源为拉丁词“identita”,意为“同一性”,即不同个体之间或个体与群体之间赖以维系的利益、情感或信仰上的一致性,所以“identity”更多指向本体,常用来表达主体通过自我反思、自我发现、自我阐释等行为所进行的自我建构。“identification”的词根“identify”,有“认出”“鉴定”“共鸣”等含义,而再度追根溯源,发现“identify”源自拉丁词“identitas”,“identitas”的词根“iden”又源自拉丁词根“idem”,意为“相同”,所以这就能解释为何“identification”多用于表达主体对客体的身份鉴别过程与情感共鸣反应了。而具体到中文的“认同”,则既有确定身份一自我的自主型建构,又有寻找归属感与追求情感共鸣之意的求同性归属。  无论是自我建构还是归属求同,都必须借助客体进行。这点已被多名学者反复论证过。纵观查尔斯·泰勒的“与其他自我的对话关系”、库利“镜中我”,以及米德的“主我客我”等自我理论.无不体现出自我认同的社会性。青木贞茂针对符号消费社会的语境,又进一步阐发,商品是当下社会的重要镜像,是人们自我认同的重要素材。作为当代社会的精神隐喻,商品的符号化差异性彰显出其拥有者之间的个体差异。①  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产业元素的名人也不例外,其所蕴涵的不同意义正如商品的符号性一样,能够折射出消费主体的自我认同心理。名人象征化的过程,就是其身上的意义引发大众认同的过程。能够引发的社会认同范围愈广,名人意义的符用理据性就相应地随之增强。所以,名人不是自封的,而是基于大众的认同。  这里的认同包括几个层次:**层次是大众对某个名字的耳熟能详,第二层次是对其这一名字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即象征意义的了解,第三层次是大众看到这个名字能够触发某种情感。  名人就是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人士,“知名”即名字被他人知晓。在图像盛行之前的漫长几千年人类文明史中,大众对名人的认识是从名字开始的,所以看历史题材的小说或影视剧时会经常看到“久闻大名,如雷贯耳”或“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等人物评价。虽然近几十年来,由于电影、电视、网络等图像媒介的发达,我们常常会在屏幕上看到一些较固定的面孔,俗谓“脸熟”,但仅是面熟还称不上认识某个人,往往只有在知道名字之后,才会发出“我终于知道他是谁了”的感叹。若以名实论而言,必先“见其象,正其形”然后方能“正其名,得其端”①。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知晓一个人的名字是认识一个名人的开始。  ……

名人:传播符号学研究:a semiotic communication study 作者简介

  闫文君,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国家新闻出版署注册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曾任“符号学译丛”特约编辑,承担《符号学诸领域》《符号与传媒》等书刊的部分编校工作;发表《作为修辞幻象的名人符号及名人影响力》《“名人场”的解构与经典重估》《论名人神话的意识形态性》《论网红文化的标出性》等论文20余篇;获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主持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丝绸之路河南段文化符号的系统开发与传播策略研究”与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中原文化符号的影响力提升策略研究”,参与国家与省部级课题多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