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学业负担论纲

学业负担论纲

作者:靳玉乐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513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3.9(5.5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学业负担论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2178255
  • 条形码:9787562178255 ; 978-7-5621-7825-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学业负担论纲 内容简介

  学校教育的旨趣在于育人。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人,应该是可以乐学、会学,不断享受教育趣味的人;作为教育结果中的人,应该是整全的、得到良好发展的人。而今,被全社会普遍诟病乃至“声讨”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实质上深刻制约着学校教育旨趣的实现,这是我们之所以探讨学业负担问题的驱动力。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学业负担问题由来已久,而且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征,伴随着新世纪课程改革的启动和推进,学业负担问题表现得更加“活跃”、更加被关注,却更加难以把控。由此,学业负担问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影响学业负担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应当怎样治理学业负担问题等相关问题构成了本研究的逻辑线索,需要深入探索做出回答。  学业负担问题长期处于“扑朔迷离”的状态之中,既有认知的模糊也有研究的混乱,学界希望将其根治,却又只能轻描淡写式地“围观”。在学界广泛的探讨争鸣中,有论者认为学业负担问题是教育问题,有论者认为学业负担问题是社会问题,也有论者认为学业负担问题是政策问题,还有论者认为学业负担问题是多因共果的综合性问题,等等。学业负担问题似乎成了一个变化莫测、奇妙玄虚的问题。显然,学者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以不同的视角,形成了关于学业负担问题的不同认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认为学业负担是学生这一主体角色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只是这种负担必须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而言,其学业行为的主阵地是学校,而影响学业行为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个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学业负担问题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都应该首先将讨论的视角拉回学校这一场域,将着眼点置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之上,这是我们确立本研究假设的基本认识。

学业负担论纲 目录

导论
——背景与意义
一、文献评论
(一)学业负担的内涵研究
(二)学业负担的归因研究
(三)学业负担的对策研究
三、研究设计

**章 学业负担的定义与假设
一、定义:内容、外延、特点
二、学业负担与教学效能的关系
(一)学业负担主观判断与教学效能主体理解的体认内化
(二)学业负担客观表征与教学效能客观表现的运行轨迹
(三)学业负担与教学效能主客互动的相互作用图式
三、学业负担与学习效能的关系
(一)学业负担主观感知与学习效能自我认知的契合
(二)学业负担主体担当与学习效能客观存在的统
(三)学业负担与学习效能主客统一的作用图式

第二章 学业负担的水平及特征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目标与内容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二、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水平
(一)小学生学业负担**水平
(二)小学生学业负担第二水平
(三)小学生学业负担第三水平
(四)小学生学业负担水平演变的内在规律
三、初中生的学业负担水平
(一)初中生学业负担**水平
(二)初中生学业负担第二水平
(三)初中生学业负担第三水平
(四)初中生学业负担第四水平
(五)初中生学业负担第五水平
(六)初中生学业负担水平演变的内在规律
四、高中生的学业负担水平
(一)高中生学业负担**水平
(二)高中生学业负担第二水平
(三)高中生学业负担第三水平
(四)高中生学业负担第四水平
(五)高中生学业负担第五水平
(六)高中生学业负担水平演变的内在规律
五、学生学业负担的外部特征
(一)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外部特征
(二)初中生学业负担的外部特征
(三)高中生学业负担的外部特征

第三章 教学效能的水平与特征
一、教学效能的概念重建与数据说明
(一)教学效能概念重建的背景
(二)教学效能的内涵与指标体系
(三)教学效能的调研工具与数据处理
二、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
(一)教学效能的水平
(二)教学效能的特征
(三)教学效能的影响因素
三、初中教师的教学效能
(一)教学效能的水平
(二)教学效能的特征
(三)教学效能的影响因素
……

第四章 学生学习效能的水平及特征
第五章 学业负担与教学效能的关系
第六章 学业负担与学习效能的关系
第七章 学业负担的改善与优化
展开全部

学业负担论纲 节选

  《学业负担论纲》:  (一)学业负担主观判断与教学效能主体理解的体认内化  学业负担是学生主体对学业客体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而教师主体对其教学效能的认知深刻影响学生的这种感受和体验。因此,从主观生成这一属性来看,我们对于学业负担本身的认识、学业负担的影响因素、学业负担的表征等等都是主观判断的结果,自然带有主体性;从教师教学效能的主观表征来看,其教学认知、教学情绪和教学期望等也是受制于主观判断的。就此而言,学业负担的主观生成与教学效能的主观表征必将深刻影响学生学业负担的主观判断。在这里,教师的自我认知将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因素,而这又是一个包含多重要素的复杂问题:从宏观上讲,包含着教师的教育哲学,即教师如何看待教育及其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与作用;从中观上讲,包含着教师的个体认知,即教师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如何理解自己的情绪、期望等对于学生发展将产生的影响及其这种影响的可能限度;从微观上讲,包含着教师的教学理解,即教师怎样看待教学之于不同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以及如何让这种意义朝着更合乎每一个学生成长方向发展等。如此,以教育哲学——个体认知——教学理解为关键刻度,将形成内化于教师内心深处的教育教学观并将或隐或显地影响其教肓教学实践。由此论之,教师的自我认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我们首先应该要认识到教师对于学生学业指引作用的发挥逻辑。从当前我们对于学生学业负担的内涵剖析及其成因分析来看,无论是在教育哲学还是个体认知抑或是教学理解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别,比如有教师认为教育是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教育的质量决定国家的前途命运,从而以一种崇高使命感进行教育教学;也有教师认为自己将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到重要指引作用,学生成长成才离不开教师指导,从而以研究的态度进行教育教学;还有教师认为自己要真正有效地“传道、授业、解惑”,脚踏实地为学生学习发展助一臂之力。这样的教师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当然不会成为学生学业负担的羁绊。与此相反的是,有的教师由于对教育的理解还不到位,对自我定位也欠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是将就而为,如此,也就不会意识到、更不会去反思自己已然成了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因素。据此,我们认为,学生学业负担的主观生成深受教师教学效能主观表征的影响,这是学业负担主观判断的体认内化之果。教师到底是成为学生学业负担的铸造者还是消解者,取决于其教育哲学、个体认知和教学理解,而其教学认识、教学情绪和教学期望将是*直接的作用因素。  (二)学业负担客观表征与教学效能客观表现的运行轨迹  合理的学业负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必然存在的,教师教学效能的客观表现将直接影响这种负担是否在合理的限度内。因此,从客观存在这一属性来看,学生作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人类文明成果的主体,一定的学业负担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从教师教学效能的客观表现来看,其教学能力、教学策略、教学业绩和教学环境等,是学生学业负担的客观变量。诚然,学生的学习是必须要耗费一定的时间、投入一定的精力,可能还有一定的心理压力的,这些使得学生学业负担有着必然的、客观的一面。而在一定场域、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一定环境内的教师,其教学能力、教学策略、教学业绩和教学环境等也具有相对客观性。虽然基于教学能力强、教学策略选择恰当、教学环境适宜、教学业绩突出等要素的教学成效可能更高,学生的学业负担可能更轻,但是特定时空不可能实现每一个教师教学效能的集体跃升,因而也就使得提高教学效能成为解决学业负担问题的路径之一。在已有的研究中,由于少有对学业负担和教学效能客观属性的探讨,归因与对策也就没有从教学效能的客观表征中进行深究,因而在学业负担问题的解决路途中,教学效能的价值式微甚至被遮蔽。观照当前解决学业负担问题的教学效能逻辑,由于对学业负担和教学效能的客观性考虑不足,加之对学业负担客观表征何以呈现的探讨的缺失,导致了教学中的一些异化和扭曲现象,这已经大大远离甚至背离了教学的本真意蕴。具体表现为,教学目的观的“失准”、教学实施观的“失当”、教学关系观的“失真”、教学评价观的“失范”等等,已经绑架并挟持着教学在一条险象丛生的道路上步履维艰地前行着。而这些,无形中铸成并加剧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我们认为,教师的教学价值观、教学目的观、教学关系观、教学评价观等都统摄于教师的教学哲学,而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策略、教学业绩和教学环境都是其教学哲学落地生根的必然支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依托教师教学效能客观表征四个方面的改善,才有助于确立正确的教师教学哲学,也才可能塑造教师正确的教学信念体系,而这不仅有助于现今学业负担问题的解决,也将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学业是在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过程中处于合理的负担限度内。  ……

学业负担论纲 作者简介

  靳玉乐,男,1966年生,河南邓州人,现任西南大学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六、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人社部等七部委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重庆市首批“两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高等学校“名师奖”获得者,“课程与教学论”国家重点学科领衔人、国家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精品课程、精品资源课程“课程与教学论”主持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发表论文280多篇,出版著作30余部。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罗生全,男,1976年生,四川南充入,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全国课程论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重庆市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09-2010年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2-2013年度英国伦敦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重庆市高校骨干教师。在《光明日报》《教育研究》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已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3篇,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等各类课题20余项,出版和编撰学术著作10余部。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重庆市第五届基础教育优秀著述二等奖1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