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文艺心理论丛

文艺心理论丛

作者:吕俊华著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4-01
开本: 24cm 页数: 247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3.4(7.2折) 定价  ¥32.5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文艺心理论丛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5634642
  • 条形码:9787565634642 ; 978-7-5656-3464-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文艺心理论丛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作者历年发表的多篇文章, 研究范围涵盖现代文学创作心理、变态心理、教育研究等多个方面, 有的研究突破的固定模式, 开辟了新的途径, 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可为现代文学的学习者、文艺心理的研究者提供参考依据。内容包括: 论阿Q精神胜利法的哲理和心理内涵 ; 文艺创作与变态心理等。

文艺心理论丛 目录

论阿Q精神胜利法的哲理和心理内涵
文艺创作与变态心理
变态心理与文艺
鲁迅论创作心理
阿Q的精神胜利法小议
论非对象性思维
非对象性思维谈
也谈应该用什么“准则”来要求作家
论自发性
为自发性正名
体认论
情理新论
谈爱情的生灭与消长——从鲁迅小说《伤逝》得到的教训
谈观察与体察
谈审美知觉
谈“体会”
从《独立苍茫自咏诗》看独立的心理内涵
“神入”与“身入”
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序
写意——中国美学之灵魂·序
谈谈反向努力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新解
从“他人就是地狱”说开去
《鲁迅杂文选》序言
论鲁迅的民族自尊心
尊重人、尊重教育对象——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有感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展开全部

文艺心理论丛 节选

  《首都师范大学·秋韵文库:文艺心理论丛》:  精神病学家证明,所谓变态心理,其*显著的特征就是混淆现实与想象或幻想的界限,失去与外界情境的真实联系而生活在想象的或幻想的世界中,如同做梦一样。其实做梦也就是一种变态心理,人们在梦境中也生活在虚幻世界中。精神病学家C.费希尔指出:“梦是正常的精神病,做梦是允许我们每个人在我们生活的每个夜晚能安静地和安全地发疯。”由此可知,心理正常的人也有时发生变态。常态与变态,很难明确区分。世界上没有绝对常态的人,也没有绝对变态的人。任何常态的人都有几分变态,而任何变态的人也都有几分常态。所谓变态只不过是泯没了幻想和现实的界限,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不同于常态的心理内容。变态时的心理内容在常态的心理中也完全存在,而且,同样的心理现象,可因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而有不同的含义。例如,未开化的人就分不清虚幻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他们白天可有幻听幻象或可以和鸟兽草木进行对话,实际他们生活在幻想和迷妄的世界中,这在今天看来显然是变态表现,但在他们却是司空见惯的常态。但今之视昔,犹后之视今,今天我们认为是事实的东西,明天可能会被证明是错觉。现代科学证明:人们据以生活的许多真理,在一个新的参考系统中也许不得不承认是一种幻觉、一种变态心理的反映。可见变态与常态的区分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像原始人那样的幻听和迷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感情激动或一往情深之际。据报载,作家杨沫爱花草,她把花草称为自己“*真挚、*接近的朋友”,她对花草的感情“如醉如痴”。每逢她看到美丽的花,她总要久久地凝视,甚至忍不住向它们低低絮语:“生活——人的一生应当像这美丽的花,自己无所求,而却给人间以美……”以花为友、视无知为有知,不是也有点幻想和迷妄吗?但这样的变态心理,有谁未曾体验过呢?像这样的例证是随处可见的。在文艺创作中,出现心理变态更是常见现象。  现在,让我们从“对牛弹琴”说起。不消说,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心理健全的人都不会去做对牛弹琴的蠢事。但在有情要抒,除了牛以外又一时找不到抒发对象的情况下,“对牛弹琴”这种反常或变态的行动却是可能出现的。高尔基在《我的大学》里,写到他在流浪的日子里,在一家面包作坊里当伙计,得到外祖母——他的“*知心的人”、“*了解、*珍贵的人”——逝世的消息的时候,他强烈地想要对人讲述一下他的外祖母,藉以抒发他的痛苦和哀伤,但他一时找不到任何可以作抒发对象的人。  “过了许多年以后,当我读到契诃夫的关于马夫的异常真实的故事的时候,我想起了这些日子。在契诃夫的故事中,马夫对马诉说着自己儿子的死。遗憾的是,在那些辛酸的悲凉的日子里,我的周围既没有马,也没有狗,我没有想到把悲哀分一些给老鼠,在面包作坊里,老鼠是很多的,我和它们的关系也很友好。”和对牛弹琴一样,把马甚至老鼠作为知音不是同样反常或变态吗?其实,不仅牛马之类的动物可作知音,山川草木同样可以成为抒情的对象。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孤独中,曾把莱茵河作为唯一的知己,“他唯一的朋友,听到他吐露思想的知己,只有在城里穿过的那条河,就是在北方灌溉他故乡的莱茵河,在它旁边,克利斯朵夫又想起了童年的梦境”。这种心理变态现象,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文艺创作中都是普遍存在的;人在悲哀、寂寞、孤独中,在人世间找不到温暖和同情之际,就必然寄情于自然,和小草对话,听天籁奏乐,“正须闭口林间坐,莫道青山不解言”(王守仁);“乡无君子,则与云山为友;里无君子,则与松竹为友;坐无君子,则与琴酒为友”(元结)。晋王徽之把竹作为不可须臾离开的亲密伴侣,他对朋友指竹日:“何可一日无此君邪!”尤其是在忠贞贤士、怨悱君子眼中,则美人明月、芳草珍禽,无往而不可藉之抒发我之怀抱,亦无往而不可自其窥见我之性情。应该说,这是普遍的自然的现象,它出于生理一心理的要求,符合生理心理学的规律。正如饥思食、渴思饮一样,人有情就要宣泄、抒发,否则便活不下去。而宣泄、抒发就要有点反常或变态;不反常、不变态,则无由宣泄、抒发。变态的深浅、久暂是与情感的强度成比例的。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