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州杏林古籍选刊

中州杏林古籍选刊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1-01
开本: 32开 页数: 796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3.4(6.4折) 定价  ¥9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州杏林古籍选刊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4525835
  • 条形码:9787564525835 ; 978-7-5645-2583-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州杏林古籍选刊 内容简介

  中医文化兼具“道”“器”两端,是厚重、多元、经典的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卓越学术文库:中州杏林古籍选刊》从灿若群星的中国古代医家群体里遴选出张仲景、王贶、龙之章等七位有典型代表性的豫籍医家,对他们的八部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中医著作《伤寒论》《全生指迷方》《蠢子医〉等加以点校,不单是给中医学界增添了学术研究资源,从更广泛的读者受众方面来说,亦是为展示中原文化提供了一个中医新视角。

中州杏林古籍选刊 目录

伤寒论
金匮要略方论
卷上
卷中
卷下
褚氏遗书
小儿药证直诀
卷上
卷中
卷下
全生指迷方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儒门事亲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伤寒温疫条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蠢子医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展开全部

中州杏林古籍选刊 节选

  受形  男女之合,二情交畅,阴血先至,阳精后冲,血开裹精,精人为骨,而男形成矣;阳精先入,阴血后参,精开裹血,血入居本,而女形成矣。阳气聚面,故男子面重,溺死者必伏;阴气聚背,故女子背重,溺死者必仰。走兽溺死者,伏仰皆然。阴阳均至,非男非女之身;精血散分,骈胎品胎之兆。  父少母老,产女必赢;母壮父衰,生男必弱。古之良工,首察乎此,补赢女先养血壮脾,补弱男则壮脾节色。赢女宜及时而嫁,弱男宜待壮而婚。此疾外所务之本,不可不察也。  本气  天地之气,周于一年;人身之气,周于一日。人身阳气以子中自左足而上,循左股、左手指、左肩、左脑,横过右脑、右肩、右臂、手指、胁、足,则又子中矣;阴气以午中自右手心通右臂、右肩,横过左肩、左臂、左胁、左足、外肾、右足、右胁,则又午中矣。阳气所历,充满周流;阴气上不过脑,下遗指趾。二气之行,昼夜不息,中外必偏,一为痰积壅塞,则痰疾生焉。  疾证医候,统纪浩繁,详其本源,痰积虚耳。或痰聚上,或积恶中,遏气之流,艰于流转,则上气逆上,下气郁下,脏腑失常,形骸受害。暨乎气本衰弱,运转艰迟,或有不周,血亦偏滞,风湿寒暑,乘间袭之,所生痰疾,与痰积同。凡人之主,热而汗,产而易,二便顺利.则气之通也。阳虚不能运阴气,无阴气以清其阳,则易独治而为热;阴虚不能运阳气,无阳气以和其阴,则阴独治而为厥。  脾以养气,肺以通气,肾以泄气,心以役气。凡脏有五,肝独不与,在时为春,在常为仁,不养不通,不泄不役,而气常生。心虚则气人而为荡,肺虚则气人而为喘,肝虚则气人而目昏,肾虚则气入而腰疼。四虚气入,脾独不与,受食不化,气将日微,安能有余以人其虚?乌乎,兹谓气之名理欤。  平脉  脉分两手,手分三部。隔寸尺者,命之日关,去肘度尺曰尺,关前一寸为寸。左手之寸极上,右手之尺极下。  男子阳顺,自下生上,故极下之地,右手之尺为受命之根本,如天地未分,元气浑沌也。既受命矣,万物土上而出,惟脾为先,故尺上之关为脾。脾土生金,故关上之寸为肺。肺金生水,故自右手之寸,越左手之尺为肾。肾水生木,故左手尺上之关为肝。肝木生火,故关上之寸为心。  女子阴逆,自上生下,故极上之地,左手之寸为受命之根本。既受命矣,万物从土而出,惟脾为先,故左手寸下之关为脾。脾土生金,故关下之尺为肺。肺金生水,故左手之尺越右手之寸为肾。肾水生木,故右手寸下之关为肝。肝木生火,故关下之尺为心。  男子右手尺脉常弱,初生微眇之气也;女子尺脉常强,心大之位也。非男非女之身,感以妇人,则男脉应胗;动以男子,则女脉顺指。不察乎此,难与言医。  同化五谷,故胃为脾府,而脉从脾;同气通泄,故大肠为肺府,而脉从肺;同主精血,故膀胱为肾府,而脉从肾;同感交合,故小肠为心府,而脉从心;同以脉为窍,故胆为肝府,而脉从肝。澄生后世,传其言而已,尔初决其秘,发悟后人矣,非至神乎。  体修长者脉疏,形侏儒者脉密。肥人如沉,而正沉者愈沉;瘦人如浮,而正浮者愈浮。未烛斯理,曷愈众疾。表里多名,呼吸定至,抑皆未也。世俗并传,兹得略云尔。  津润  天地定位,而水位乎中;天地通气,而水气蒸达。土润膏滋,云兴雨降,而百物生化。人肖天地,亦有水焉。在上为痰,伏皮为血,在下为精,从毛窍出为汗.从腹肠出为泻,从疮口出为水。痰尽死,精竟死,汗枯死,泻极死,水从疮口出不止,干即死。  至于血充目则视明,充耳则听聪,充四肢则举动强,充肌肤则身色白,渍则黑,去则黄。外热则赤,内热则上蒸喉,或下蒸大肠。为小窍,喉有窍,则咳血杀人;肠有窍,则便血杀人。便血犹可止,咳血不易医。喉不停物,毫发必咳,血渗入喉,愈渗愈咳,愈咳愈渗。饮溲溺,则百不一死;服寒凉,则百不一生。血虽阴类,运之者其和阳乎。  ……

中州杏林古籍选刊 作者简介

  李东方,男,汉族,1966年生,河南信阳人。语言学硕士,现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语言学、文献学及情报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情报杂志》《新闻爱好者》等期刊上独立发表论文20篇,参编及主编《现代汉语教程》《毕业设计与信息检索指南》等教材与论著4部,参研并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水利部及河南省省政府、科学技术厅、教育厅相关科研项目9项,曾获河南省科技情报成果一等奖、省教育系统科技成果一等奖等省厅级奖励7项。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