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2014-道德教育评论

2014-道德教育评论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165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19.6(6.8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21.8(7.5折)定价  ¥2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2014-道德教育评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4193698
  • 条形码:9787504193698 ; 978-7-5041-9369-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2014-道德教育评论 本书特色

高德胜主编的《道德教育评论(2014)》汇集2014年度道德教育研究的*新成果,较为全面地反映了2014年度国内道德教育研究的概貌。 本书分多个专题,内容涉及德育基本理论研究、公民道德教育研究、德育文化研究、学校德育问题诊断、年度德育研究评述等,涉及2014年度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的所有重大课题,反映了国内德育研究的*新进展。

2014-道德教育评论 内容简介

  《道德教育评论2014》为我社教育评论系列图书之一。该书汇集2014年度道德教育研究的*新成果,较为全面地反映了2014年度国内道德教育研究的概貌。《道德教育评论2014》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组稿,主编为现任所长高德胜。《道德教育评论2014》分多个专题,内容涉及德育基本理论研究、公民道德教育研究、德育文化研究、学校德育问题诊断、年度德育研究评述等,涉及2014年度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的所有重大课题,反映了国内德育研究的*新进展。

2014-道德教育评论 目录

德育理论研究
论道德作为现代教育之代价/高德胜
道德智慧培养的意义与局限/郑富兴
论幸福作为道德教育的目的/薛晓阳
教师的教育良心:师德生成之基/马多秀
主体的降格:学校仪式神圣性缺失的
秘密/刘华杰
公民教育研究
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的设计/冯建军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认同教育/余维武
作为“转化性知识分子”:教师在公民教育中的角色担当
基地成果选登
论人类的教育/王建华
时间·道德·道德教育/孙彩平
后生活化时代的学校德育及其制度困境/齐学红
从绘画符号看城乡学生之差异/易晓明
展开全部

2014-道德教育评论 节选

  国家化是现代教育的第三种推动力,或者说,国家化是现代教育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教育国家化,即教育由国家来承办是一个从古希腊就有的梦想。柏拉图及其老师苏格拉底对父母和家庭都不那么信任,主张教育应该脱离家庭,由城邦接管。为了使儿童免受父母的影响,柏拉图甚至主张城邦的统治者把儿童从父母身边带走,由护国者统一抚养与教育。亚里士多德同样认为教育应该由城邦来掌控,他对雅典人各人关心各自子女、各人按自己的标准对子女实施教育颇有微词,对斯巴达人“把儿童的教育作为全邦的共同责任”①则大加赞扬。古罗马的昆体良也对家庭教育充满戒心,认为父母并不天然都具备教育子女的资格,在教育应该公立还是私立的问题上,他坚定地站在公立这一边。但教育国家化在教育史的多数时期都只是未能实现的梦想,直到19世纪,有权接受教育的人绝大多数依然是在家庭教师和私立学校的帮忙下完成受教育过程的。  教育的国家化与教育的民主化、大众化是同时发生的现代事件。教育国家化的内在动机恐怕不是现代国家所宣扬的那样“高尚”,而是现代国家看到了教育的“有用性”。一方面,虽然私人商业机构对教育热情高涨,但工业化所推动的教育大众化不可能仅仅由这些零散的商业企业来主导,作为代理人的政府必须承担起办教育的责任。另一方面,将教育纳入政府职能范围,既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可图”,又增强了自身的政治合法性。有利可图在于,通过举办教育,使穷人子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以此来谋生并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使他们由国家的“债务”变成国家的“资产”。同时,通过举办教育,现代国家调和了社会矛盾,安抚了下层百姓,使统治的合法性得以增强。更重要的是,教育可以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正是现代民族国家在兴起过程中所迫切需要的,“无论是19世纪60年代的侵略性国家普鲁士,还是70年代后的战败国法国,它们都发现在自己的公民中培养集体性的自我本位意识的益处”①。在这些动机的综合作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投资办教育的热情商涨起来,比如拿破仑构建了从小学到大学、*后进入“法兰西大学”的国民教育体系,从而使法国教育发生了国家化的永久转向。此后,教育国家化成了历史的潮流,哪怕是贫穷落后的国家,也不会让教育放任自流,而是将教育作为一项政府职能。教育国家化的古老梦想,经过几千年的延宕,在现代终于初步实现了,虽然这一巨变的复杂后果还有待历史的检验。  教育国家化的典型表现是义务教育的推行。义务教育发源于德国。有“国民教育之父”之称的马丁·路德提倡国家广设学校,并强迫百姓送子女入学。1691年,德意志魏玛邦颁布法令,规定6—12岁的儿童必须入学,这是义务教育的开端。德国是推行义务教育*早的国家。到了19世纪下半叶,经济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包括英国、法国、美国等都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令。义务教育是教育国家化的一个装饰性说法,所谓义务教育,其实是强迫教育,即在国家主办的教育面前,家长必须送子女上学,否则就是违法。“义务教育的核心内涵涉及使用强制力与法律制裁确保学生必须出勤和参与一个规定的标准化课程。”②当然,这种强迫主要还是针对下层人民,上层阶级子女有充分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用不着强迫。  与教育的民主化、国家化密切相关的是教育的正规化。虽然作为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早已存在,但在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期,教育主要是以非正规或半正规的方式存在着的。就连作为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在进入现代之前的多数时期,也很难说其是完全正规的。因为在教育国家化之前.学校的主办主体是多元化的,不同的主体所举办的学校的存在样态差别巨大,有的是组织严密的教会学校,有的则是松散的私人研习所。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