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近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

近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

作者:李佳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3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1.8(7.8折) 定价  ¥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近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8078436
  • 条形码:9787308078436 ; 978-7-308-07843-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近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 本书特色

本研究强调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现实,从现实的角度观照历史,尤其突出从中外交流的视角下,近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形成、沿革与发展过程;本研究将探讨和论证近代中国大学在冲突与选择、吸收与调适、融合与发展西方大学通识理念和课程的这一重要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路径,从纵向线索分析在近代的不同阶段,大学通识课程的目标、设置、内容、组织结构、教材与教学方法,以实现对近代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宏观梳理与分析;本研究将从横向角度分析近代大学通识课程统整与分化的关系,说明针对不同的大学、学科以及个人,通识课程所需要的不同的模式结构,剖析通识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关系,以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通选课、公共课之间的关系。

近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近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形成与发展、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与通识课程实践、清华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与通识课程实践等。

近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 目录

目录

导 论
一、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二、已有研究成果的综述
三、研究范畴的界定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章 近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形成与发展
**节 大学通识教育思想及课程的渊源与主要流派
一、中国通识教育思想与通识课程的渊源
二、德国教育中关于通识教育思想的渊源
三、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
四、对近代中国通识教育影响较大的主要流派
第二节 通识教育的萌发(1862-1911)
一、通才教育的提出
二、"中体西用"的通识教育雏形:唐文治与交通大学
三、通识教育课程的发端
第三节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形成(1912-1928)
一、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养成硕学闳材
二、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的导入:郭秉文与东南大学
三、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形成
第四节 通识教育课程发展的黄金期(1929-1949)
一、关于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大学一解》的产生
二、西方通识教育中国化的努力:竺可桢与浙江大学
三、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发展的黄金期
第二章 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与通识课程实践
**节 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
第二节 蔡元培的通识教育理念
一、通识教育的目标:培养四育新人
二、通识教育的实施基础:学术分离与文理融通
三、通识教育的理念保障:学术自由与兼容并包
四、通识教育的制度保障:重视师资与教授治校
第三节 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以北大中文系为个案
一、学分制和选科制相结合的通识教育课程制度
二、共同必修科目和共同选修科目的不断调整与充实
三、若干有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
第三章 清华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与通识课程实践
**节 从留美预备学校到清华大学
一、历史沿革的背景
二、大学理念所体现的通识教育精神
第二节 潘光旦与梅贻琦的通识教育思想
一、潘光旦的通识教育思想
二、梅贻琦的通识教育思想
第三节 清华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
一、四个阶段的发展
二、对通识教育的质疑以及师生们的坚守
第四节 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外语教学
一、通识教育的移植性与重视外语的必然性
二、通识教育体系中的公共外语课程
三、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公共外语课程
四、外语系的通识教育
第四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通识教育 理念与通识课程实践
**节 南开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与通识课程实践
一、严修、张伯苓与中国近代*著名的私立大学
二、南开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
第二节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理念
一、蒋梦麟:对北大通识教育思想的延续和发展
二、潘光旦与梅贻琦通识教育思想的发展
三、南开、北大、清华三校的比较及对西南联大的影响
第三节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课程
一、背景
二、西南联大教师的整体特点
三、西南联大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结 语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