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佛舍利五重宝塔

佛舍利五重宝塔

作者:暂无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77.0(2.8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00:00:00
中 图 价:¥154.0(5.5折)定价  ¥28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佛舍利五重宝塔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073583
  • 条形码:9787010073583 ; 978-7-01-007358-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佛舍利五重宝塔 内容简介

安奉有佛舍利的五重宝塔,早年流失海外,2007年4月,由海外爱国华人王崇仁先生抢救回国。五重宝塔由海外回归后,考古、佛教、文物等各界专家学者,围绕五重宝塔的始制年代、舍利座藏形式、舍利主人、舍利安奉者身份、诸塔形制、制作工艺、装饰以及其中包涵的佛教仪轨制度等,进行考证、鉴定及研讨。
  与此同时,海内外佛教界的百余名高僧活佛,先后参拜五重宝塔。经各界人士的细致论证以及科学检测,认定五重宝塔为安放佛舍利的佛教遗物,定名为“佛舍利五重宝塔”。
  佛舍利五重宝塔高174.40厘米,由外及内依次套装为石塔、铁塔、铜塔、银鎏金塔和金塔(卧狮托金瓶),在石塔之外还立有四尊天王石雕像。诸塔的制作与装饰集雕刻、冶铸、锤錾、彩绘、鎏金、珍珠编缀等诸工艺于一身,其形制、工艺、装饰、材质,尤其佛像系统的内容,表明五重宝塔先后制作于不同时期,年代跨度上自唐代直延北宋。
  考古、佛教、文物界专家定论五重宝塔内安放佛舍利,提出一系列依据:一、舍利塔的套装层数多达五重;二、铁、铜、银三塔的相轮级数为十三层;三、宝塔雕塑或錾刻两幅释迦牟尼涅盘图;四、银鎏金塔与金塔包裹银丝串缀珍珠的“天”,又称“因陀罗网”;五、石塔顶部雕刻“五佛顶尊”;六、五重塔身的佛像与纹饰融合显密二宗、汉传南传、大乘小乘;七、石塔檐脊雕刻龙纹;八、石、铜二塔雕刻绘画皇室人员典仪仗等等。针对上述一系列发现,国内外各界学者相继撰文,进行详细系统地阐述。
  佛舍利五重宝塔回归之后,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邀请考古界、宗教界、文物界的专家学者,组成“佛舍利五重宝塔回归捐献委员会”,主持五重宝塔的学术研究和捐赠事宜。应社会各界的殷切呼吁,汇集“佛舍利五重宝塔学术研究委员会”专家学者的研究论文和论点,编辑了本书。
  本书分为五章:佛陀舍利及佛塔源流、佛舍利五重宝塔图解、考证综集、学术论文、高僧题辞和论文等。

佛舍利五重宝塔 目录

前言
佛陀舍利及佛塔源流
佛舍利五重宝塔图解
石塔
四大天王
铁塔
铜塔
银鎏金塔
金塔
考证综集
学术论文
海加回归五重宝塔佛像系统的宗教内容与意义
五重舍利塔中的金银二塔之浅谈
佛牙舍利与招仙浮图
浅析佛舍利五重宝塔的内容和制作年代
五重舍利宝塔的基本情况
唐代宗教和五佛、五佛顶
五代至宋佛舍利五重宝塔探微
……
高僧瞻拜题辞、论文
媒体报道综述
展开全部

佛舍利五重宝塔 节选

《佛舍利五重宝塔》分为五章:佛陀舍利及佛塔源流、佛舍利五重宝塔图解、考证综集、学术论文、高僧题辞和论文等。安奉有佛舍利的五重宝塔,早年流失海外,2007年4月,由海外爱国华人王崇仁先生抢救回国。五重宝塔由海外回归后,考古、佛教、文物等各界专家学者,围绕五重宝塔的始制年代、舍利座藏形式、舍利主人、舍利安奉者身份、诸塔形制、制作工艺、装饰以及其中包涵的佛教仪轨制度等,进行考证、鉴定及研讨。
与此同时,海内外佛教界的百余名高僧活佛,先后参拜五重宝塔。经各界人士的细致论证以及科学检测,认定五重宝塔为安放佛舍利的佛教遗物,定名为“佛舍利五重宝塔”。
佛舍利五重宝塔高174.40厘米,由外及内依次套装为石塔、铁塔、铜塔、银鎏金塔和金塔(卧狮托金瓶),在石塔之外还立有四尊天王石雕像。诸塔的制作与装饰集雕刻、冶铸、锤錾、彩绘、鎏金、珍珠编缀等诸工艺于一身,其形制、工艺、装饰、材质,尤其佛像系统的内容,表明五重宝塔先后制作于不同时期,年代跨度上自唐代直延北宋。
考古、佛教、文物界专家定论五重宝塔内安放佛舍利,提出一系列依据:一、舍利塔的套装层数多达五重;二、铁、铜、银三塔的相轮级数为十三层;三、宝塔雕塑或錾刻两幅释迦牟尼涅盘图;四、银鎏金塔与金塔包裹银丝串缀珍珠的“天”,又称“因陀罗网”;五、石塔顶部雕刻“五佛顶尊”;六、五重塔身的佛像与纹饰融合显密二宗、汉传南传、大乘小乘;七、石塔檐脊雕刻龙纹;八、石、铜二塔雕刻绘画皇室人员典仪仗等等。针对上述一系列发现,国内外各界学者相继撰文,进行详细系统地阐述。
佛舍利五重宝塔回归之后,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邀请考古界、宗教界、文物界的专家学者,组成“佛舍利五重宝塔回归捐献委员会”,主持五重宝塔的学术研究和捐赠事宜。应社会各界的殷切呼吁,汇集“佛舍利五重宝塔学术研究委员会”专家学者的研究论文和论点,编辑了《佛舍利五重宝塔》。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