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少年不识愁滋味:宋词,我的温柔体验

少年不识愁滋味:宋词,我的温柔体验

作者:谢柏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1-01
开本: 16 页数: 252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0.2(4.3折) 定价  ¥23.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少年不识愁滋味:宋词,我的温柔体验 版权信息

  • ISBN:7807533927
  • 条形码:9787807533924 ; 978-7-80753-392-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少年不识愁滋味:宋词,我的温柔体验 本书特色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在我国蕴藏极富的文学宝库中,宋词是一株光耀千古的奇葩,是一块无比珍贵的珠宝。干百年来,其随着时光的流逝愈发显出其千古不衰的魅力,为我们后世立起了一座奇崛的艺术丰碑。
  本书共分五代与北宋前期的词、北宋中后期词、南宋前期词、南宋后期及遗民词四大部分,分阶段对宋词中的精华按时期进行了逐一点评和赏析。其中穿插了大量的创作背景故事,使读者更能深刻体会每一首词背后的辛酸苦辣,分享词作者的智慧与经验,体味“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人生境界。

少年不识愁滋味:宋词,我的温柔体验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五代与北宋前期的词、北宋中后期词、南宋前期词、南宋后期及遗民词四大部分,分阶段对宋词中的精华按时期进行了逐一点评和赏析。

少年不识愁滋味:宋词,我的温柔体验 目录

**编 五代与北宋前期的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与北宋前期的词概述
百代词曲之祖
双双金鹧鸪
人人尽说江南好
举头闻鹊喜
菡萏香销翠叶残
重按《霓裳》歌遍彻
垂泪对官娥
问君能有几多愁
绿杨芳草几时休
柳外轻雷池上雨
平山栏槛倚晴空
红杏枝头春意闹
无可奈何花落去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针线闲拈伴伊坐
今宵酒醒何处
归去凤池夸
塞下秋来风景异
梦魂惯得无拘检

第二编 北宋中后期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北宋中后期词概述
云破月来花弄影
犹解嫁东风
谁念玉关人老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也无风雨也无晴
无情流水多情客
十年生死两茫茫
酒酣胸胆尚开张
明月几时有
人生几度秋凉
大江东去,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谁见幽人独往来
此心安处是吾乡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山抹微云君”
飞红万点愁如海
杜鹃声里斜阳暮
试问闲愁都几许
芭蕉不展丁香结
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恐花也如人瘦
云中谁寄锦书来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人在何处
怎一个愁字了得
亘古男儿一放翁
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秋到边城角声哀
当年万里觅封侯
佳处缥渺著危楼
红酥手,黄滕酒

第三编 南宋前期词
易水萧萧西风冷——南宋前期词概述
壮岁旌旗拥万夫
落日塞尘起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生子当如孙仲谋
罢长淮千骑临秋
马革裹尸当自誓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几人真是经纶手
倚天万里须长剑
醉里挑灯看剑
楚天千里清秋
少年不识愁滋味
醉里且贪欢笑
杯汝来前
春在溪头荠菜花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树犹如此堪重别
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平沙浅草接天长
瓜洲渡口,恰恰城如斗
客来不放酒尊空
江上渡,江边路
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
曾扫百万胡羯
怅望金陵宅
旌旗蔽满寒空
“燕可伐欤?”日“可”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
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箫声一去无消息
素面原无粉黛
尽说番和汉
问长缨何时人手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
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落日暝云合
一洗北尘昏
制荷衣,纫兰佩
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雪洗虏尘静

第四编 南宋后期词及遗民词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南宋后期词及遗民词概过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凄凄更闻私语
别是东风情味
一春长费买花钱
且莫令、榆柳塞门秋,悲摇落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
但掉头、笑指梅花蕊
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天下事,问天怎忍如此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
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
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
展开全部

少年不识愁滋味:宋词,我的温柔体验 节选

**编 五代与北宋前期的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与北宋前期的词概述
提起“词”。人们往往会想到“宋词”,其实,“词”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体裁,只不过是在宋代达到了一个高峰而已。“词”的本义就是配乐歌唱的韵文,大概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歌词”。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很早就有这样的“歌词”。我国现存*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保存了很多上古时代的民歌,这些民歌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只不过到后来,有一些歌的曲调失传了,而歌词却保留下来,这些歌词只能用于朗诵。渐渐地,一些文人开始专门创作只能朗诵而不能演唱的韵文,也就是“诗”。而与此同时,民问又产生了很多新的歌曲、新的歌词,这些新的歌词是被用来演唱的,它们的作者也往往不是文人,而是一些默默无闻的民间音乐家。为了区别这两种不同的韵文,人们往往把那些用于朗诵的韵文称为“诗”,而把用于歌唱的韵文称为“声诗”或“曲子词”,“声诗”、“曲子词”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词”的前身。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