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创业非常道:中国20位商界领袖的创富真经

创业非常道:中国20位商界领袖的创富真经

作者:余胜海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本类榜单:成功/励志销量榜
中 图 价:¥15.1(4.3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创业非常道:中国20位商界领袖的创富真经 版权信息

创业非常道:中国20位商界领袖的创富真经 本书特色

在30年改革开放大潮中诞生了数量很少很少,而其经验十分宝贵的领航企业及其CEO。在本书中,作者以他那柔婉的笔触,全方位、大视野、大纵深地开掘了他们打造成功商业模式的奥秘,我推荐此书。
        ——著名战略管理学家、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会长 管益忻
  余胜海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是居高临下地俯瞰企业家,也不是挺着脖子仰视企业家,而是沏一壶茶,与企业家坐下来拉家常。
        ——著名管理专家、清华大学中国企业家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王育琨
  在创业的时候,要记得佛教中有一句话叫急事慢做,就是越着急的事情,越快的事情,慢点来做,有的时候想不清楚的事情,稍微等一等,可能会比你匆忙去做要更有效一点。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 俞敏洪
  在路上,企业家秉承这种思维便有了宽广的边界。胜海的思维已触及比这更远,我相信有了“在路上”的坚持,中国企业家们会走得更远。创业无止境,我们都在路上,这是《创业非常道》的智慧所在。
        ——品牌营销整合专家、资深财经评论员 于清教
  中国20位商界领袖的真经
  任正非、马云、刘永好、李书福、张近东、严介和、张跃、施正荣、许荣茂、张茵、俞敏洪、鲁冠球、郭广昌、江南春、史玉柱、祝义才、李金元、王玉锁、李宁、杨卓舒
  资深商界观察者与中国*具影响力的成功创业者品茶论道分享他们追逐财富梦想过程中的命运转折及心路历程帮你实现创业梦想。

创业非常道:中国20位商界领袖的创富真经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任正非:专注成就“狼性”华为;马云:互联网上笑傲江湖;刘永好:亿万财富源于梦想;张跃:在否定中超越等。

创业非常道:中国20位商界领袖的创富真经 目录

序言
触动心灵的财智故事王育琨
创业“赢”在心态俞敏洪
任正非:专注成就“狼性”华为
 从军营走出的CEO
 创造“狼性华为”
 用毛泽东兵法治商
 打造国际化程度*高的企业
 在整合中跨越
 任正非经典语录
马云:互联网上笑傲江湖
 教师出身
 投身互联网
 惊人发展
 把红旗插遍全世界
 演绎网络传奇
 马云说:开创“阿里巴巴模式”
 坚持*初梦想担当复苏使命
 启示与展望
 马云经典语录
刘永好:亿万财富源于梦想
 1000元起家
 生产饲料发家
 组建民生银行
 光彩事业的先行者
 走出国门
 打造世界级农牧企业
 生命价值在于过程
 财富只是一种符号
 刘永好经典语录
张近东:做中国的“沃尔玛”
 下海一年净赚千万
 宁亏4000万的转折
 苦练内功,夯实基础
 渠道为王,服务致胜
 义利并举的财富观
 张近东经典语录
李书福:做汽车的“疯子”
 从照相馆起家
 开民企造车之先河
 突出重围
 从模仿到自主研发
 三链协同,流程再造
 从“价格取胜”转向“技术领先”
 责任与使命
 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李书福经典语录
严介和:苦难铸造的英雄
 被逼无奈地“跳海
 从教师到杰出商人
 “BT”魔方
 在质疑中前行
 “布道”中国
 从蛹到蝶的蜕变
 严介和经典语录
张跃:在否定中超越
 追求艺术人生
 专注创造奇迹
 **个玩飞机的人
 用服务代替销售
 在否定中超越
 塑造自己的“雕像
 张跃经典语录
俞敏洪:从草根跃向贵族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
 开弓没有回头箭
 “游击战”中诞生“正规军
 打造民办教育**品牌
 大步迈向国际化
 上市后的“苦衷”
 俞敏洪经典语录
施正荣: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华丽转身
 走出大山
 巧遇“太阳能之父”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
 “以退为进”赴海外上市
 拥硅者为王
 痛斥“害群之马”
 突破产业链“瓶颈”
 从100亿向1000亿迈进
 环保是*大的“慈善”
 成就感比财富感更好
 施正荣经典语录
鲁冠球: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表情
 “打铁匠”叩开通用之门
 “蚕食式”海外收购
 锻造完整的产业链
 向世界级企业迈进
 创造资本神话
 鲁冠球经典语录
许荣茂:大智者与大冒险家
 香港做股票掘得**桶金
 转战房地产
 “借壳”上市
 独到的眼光与魄力
 保持一颗平常心
 许荣茂经典语录
张茵:从收废纸起家的女富豪
 收废纸起家
 进入造纸业
 香港上市
 成功秘诀:专一
 夫妻间公私分明
 回报社会
 张茵经典语录
郭广昌:创造“复兴"神话
 人生的三大转折
 玩转资本“魔方”
 从专业化到多元化
 打造“贴心”的团队
 复兴不是“神话”
 修身齐家立业助天下
 郭广昌经典语录
江南春:做有创意的生意
 读大学攒下百万财富
 牵手IDG传媒
 创造自己的“蓝海”
 一统“江湖”
 “公交车”理论催生亿万财富
 江南春经典语录
祝义才:演绎“雨润"传奇
 怀揣200元辞职下海
 艰难起步
 靠诚信开拓市场
 惊天之举“蛇吞象”
 创新则生,守旧则亡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
 金钱并不代表富贵
 祝义才经典语录
李金元:与天狮共舞
 做“倒爷”攫取“**桶金”
 “冷水桑拿”让我时刻保持清醒
 走出国门,实现国际化
 “尊重差异,法为己用”
 “赢”在心理素质
 慈善是我一生的责任
 李金元经典语录
王玉锁:从小商贩到“燃气大王’’
 罐煤气掘到**桶金
 借力“西气东输”
 石家庄“战役”
 打通“生命线”
 贯通产业之脉
 挑战燃气巨鳄
 公益事业绽现光彩
 王玉锁经典语录
杨卓舒:一个人与一座城的传奇
 苦难的童年
 借来的“**桶金”
 宏伟的造城计划
 对教育情有独钟
 财富与责任成正比
 成就百年基业
 杨卓舒经典语录
李宁:从“体操王子"到财富新锐
 “体操王子”
 加盟健力宝
 “李宁”品牌问世
 在运动中成长
 体育情结
 奥运赢家
 李宁经典语录
史玉柱:重新站起的巨人
 创业从“汉卡”开始
 耀眼光环下的迷失
 “赌”出来的失败
 “脑白金”让他起死回生
 开辟新“征途”
 下半辈子就做网游了
 揭开巨人“不死之迷”
 史玉柱经典语录
后记
展开全部

创业非常道:中国20位商界领袖的创富真经 节选

任正非:专注成就“狼性”华为
  任正非小传
出生:1944年
籍贯:江苏
毕业院校: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为重庆大学)
职务: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行业:通讯
公司总部:深圳
创业时间:1988年
创业资本:2万元
行业地位:中国*大通信设备制造商
个人荣誉:2005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100名*具影响力的人物”、2008年荣获“中国企业家终身成就奖”。
个人财富:2008年他以8亿元财富名列胡润强势榜第2位。
经历:1978年,从部队转业;1988年,创办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创业感言:因为优秀,所以死亡。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高科技企业以往的成功,往往是失败之母,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唯有惶者才能生存。
当被称作“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的思科正在接受全球传媒和资本市场的广泛赞誉与顶礼膜拜之时,它却不得不为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而暗自焦虑,头疼不已。这家企业就是深圳的华为,而它的带头人原来是解放军的一名团级干部,也因此而带有军人作风的任正非。
任正非的经历的确够让人赞叹的。上个世纪80年代,他白军队转业之后,就来到了当时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初也打了几年工。有了一些积蓄和资源后,他于1987年创立华为公司,*初的业务是倒买倒卖,靠代理香港一家公司的HAX交换机获利。当时在深圳这种类型的公司一抓一大把,可大家活得都不错,很舒服。但任正非的与众不同此时显露了出来,做了两年之后,他放着舒舒服服赚钱的生意不做,却非要自己搞研发,做自己的产品。、1990年,几十个年轻人跟随着任正非来到南山一个破旧的厂房中,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2005年,美国《时代周刊》评价说,华为正重复着当年思科、爱立信等卓著的全球化大公司的历程,并且正在成为这些电信巨头“*危险”的竞争对手。
任正非是唯一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影响世界的100位名人”的中国企业家。不久前,《世界经理人》评选出15年来对中国管理影响*大的15人,华为任正非入选。
2008年12月,《中国企业家》杂志授予他“中国企业家终身成就奖”,组委会对他的评语是:“神秘的战略思想家,国际化榜样。他也曾失败,也曾痛苦,也曾忧郁,也曾被妖魔化,但他以*有静气、*有定力的力量,以他的理性、智慧、勤奋和危机感,影响了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也影响着全球通讯行业格局。”
从军营走出的CEO
任正非——这位受国家领导人多次钦点出国访问的全国*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的总裁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对福布斯、胡润富豪榜排名从不在意,只是专注自己的事业。
而猜测纷纭中,华为一路过关斩将蜚声海内外也给任正非披上层层神秘的面纱。
1944年出生的任正非,从小就经历了战争与贫困的折磨。他有兄妹7个,加上父母全家共有9口人,生活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来维持。当时家里每餐实行严格分饭制,以保证人人都能活下去。任正非上高中时,常常饿得心慌,也只能用米糠充饥。他家当时是两三人合盖一条被,破旧被单下面铺的是稻草。他读高中时的理想只是吃一个白面馒头!可以想见,任正非青少年时代是在怎样的贫困中度过的。生活的艰辛以及心灵承受的磨难,成就了少年任正非隐忍与坚定的性格。他感慨:“我能真正理解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
1967年在重庆上大学时,因挂念挨批斗的父亲,任正非扒火车回老家。因为买不起车票,挨过车站人员的拷打。步行十几里,半夜到家,父母来不及心疼长子,怕被人知道,受牵连,影响儿子前途,催促着他第二天一早就返回学校。分别时父亲脱下唯一的翻毛皮鞋给他穿,特别嘱咐:“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学而优则仕’是几千年的真理。以后有能力要帮助弟弟妹妹。”任正非知道那临别嘱咐的份量,啃书本、钻研技术,成了他唯一要做的事情。功夫不负有心人,上世纪70年代,任正非成了部队的技术尖兵。
转业到深圳南油集团后,任正非在家庭和事业中都出现了不适应。他的夫人先他转业而且高居南油高管层,他则在南油下属的亏损企业中运营连连失利。偏偏他又是个孝子,还要把父母与弟弟妹妹接到一起居住。支柱倾斜,那个家解体了。
为了全家人的生活,任正非开始自己创办公司。在起初的两年时间,公司主要是代销一种香港的HAX交换机,靠打价格差获利。代销是一种既无风险又能获利的方式,经过两年的艰苦创业,公司财务有了好转。少许好转的财务并没有用来改善生活,而是继续被投进了经营。当时任正非与父母等住在深圳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在阳台上做饭。父母通常在市场收档时去捡菜叶或买死鱼、死虾来维持生活。
穷困是有大作为的人的“**桶金”,饥饿感就是一个人不竭的动力源。“忧劳兴国,逸豫亡身。”任正非感谢生活给自己的馈赠,他认为:“华为*基本的使命就是活下去。”在高技术领域活下去更需要超凡的毅力。
他仿佛听到一种神秘的声音:要抛弃一般商人唯利是图,小富即安的思想,要敢想敢做,不流俗、不平庸,做世界一流企业。这是生命充实激越起来的根本途径,他禁不住这种诱惑。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任正非执掌下的华为几乎从来不主动宣传自己,哪怕遇到攻击的时候,也不“争辩”,一切顺其自然。
熟知任正非的人说:“任正非言谈直抒胸臆,是性情中人,他可以为*小的客户竭尽全力,但不会为好事的媒体费一点口舌。”
任正非甘愿把自己藏于九地之下。无论是商人们花巨资才可以现身的媒体盛事,还是企业家们趋之若鹜的工商联副主席和全国人大代表资格,他都守拙婉拒。别人的价值在广场上,他的价值在对企业经营的专注上。他是沉默、孤独、果决、不求闻达、坚持到底的人,而具有敢于胜利的大勇,总能对一切胜利者以及对每次胜利的偶然因素做出独立而精辟分析和判断。这就是任正非的过人之处。
一个历经人生冷暖的灵魂,从*低的山谷,走到了人生的正午,避开喧闹,获得一种静观。看事、看人、看物都有了别样的视野。任正非常常根据企业、市场、大环境的发展,不时抛出凝聚着深刻洞见和教益的美文,说公司、谈战略、话做人。他对中国人素质教育的建言、对“冬天”的忧患,以及对英雄主义的旷野呼喊,既能与一线员工保持共鸣,又能为广大公众所接受,有些思想甚至直接被国家领导人所熟悉和欣赏。
视野即价值。超乎常人的视野,铸造了华为超乎寻常的武器。动态竞争学创始人陈明哲在2007年CE0年会上说,“凡是战略,都是专注,凡是执行都是坚持。”任正非对此心有灵犀,专注是华为的一种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创造“狼性华为” 
经历了多次大环境起伏,任正非对危机特别警觉,在管理理念中也略带“血腥”,认为做企业就是要发展一批“野狼”。因为狼有让自己活下去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
华为的企业精神为“狼性”,代表一种强烈扩张的欲望。这实际上是任正非一贯遵从的策略。
这里有一个典故。据称,1997年的一次会议上,任正非特别称道“狼”和“狈”的攻击组合。一位华为前员工说,任正非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一般讲完故事后都要采取措施。这次“狼狈为奸”的故事直接促成了华为“狼狈组织计划”的出炉。
虽然那项计划已消散,但“狼性”却被作为华为精神得以延续。1988年,任正非和他的6个伙伴揣着2万元把刚刚诞生的华为安置在深圳南山区一个不知名的小角落里。当时华为只是一个小小的代理商,在代理业务露出下滑迹象时,任正非毅然决定将赚取的钱全部投入到自行研发中,之后的华为势不可挡。
1992年,华为开始生产自己的交换机,销售额首次突破1亿元;1993年找到国内农村通信市场突破口,进入高速发展期,逼退了在中国称霸一时的阿尔卡特、朗讯和西门子等国际巨头。
“当时任正非是孤注一掷,没想到打个正着。”一位熟悉华为的人士称,而用任正非自己的话说:“华为是由于无知而踏入信息技术产业。”而今更在多个领域遍地开花,成为令思科、爱立信们头疼的竞争对手。
上世纪90年代,与人民大学的教授一起规划《华为基本法》时,任正非就提出要把华为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并开始跌跌撞撞地探路。事实证明了任正非战略家的眼光,1996年,**次海外练兵——3个月时间完成和记电信项目。
尤其在几年前电信业*火爆的时候,任正非写下《华为的冬天》,这篇战略性的文章在业内投下了一枚炸弹。这也是IT界和管理界真正把任正非摆上突出位置的关键一环,很多公司甚至将其打印出来全体学习。
……

创业非常道:中国20位商界领袖的创富真经 相关资料

回顾张近东15年创富经历,“快速”一直伴随其左右。尤其是下海第一年就速成千万富翁,似乎为其日后成功打下伏笔。1984年,张近东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进入南京鼓楼区一家区属企业。凭借敏锐的眼光,张近东在工作之余承揽了一些空调安装工程,获得了10万元创业资本。1990年,张近东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辞职下海,成立了一家专营空调批发的小公司——苏宁家电。1990年,27岁的张近东和10多位热血青年,靠10万元的创业本钱,选择一条独特的创业之路——开设空调专营店。这一决定充满了无数的风险,因为当时空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奢侈品”,空调能否走进千家万户,还是一大悬念。而刚刚热起来的家电市场,彩电、冰箱、洗衣机等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热销状态。张近东舍热求冷,可谓大胆。在随后一年,张近东首创经销商在淡季向生产商打款这一“逆向运作方式”,与当时两大空调供应商建立新的厂商购销模式,确保旺季获得稳定货源和优惠价格。苏宁以其“专业服务、厂商合作、规模经营”茁壮成长,短短3年,苏宁成为南京空调界的一匹黑马。1993年,实现销售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摘取了全国最大空调经销商的桂冠。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家电市场供大于求,家电流通中的“批发模式”受到了冲击,站在市场的十字路口,张近东冷静把握市场,自建市场终端,勇敢地开拓苏宁的“零售之路”。1996年,苏宁进入扬州市场,揭开了苏宁异地连锁的序幕。从此一大批曾经辉煌的批发大户偃旗息鼓,而苏宁却实现了28亿元的销售业绩。2000年,张近东敏锐地感受到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走旺,超前的3C意识让他果断地做出决策,停止开设单一空调专卖店,全面转型大型综合电器卖场,并喊出“3年要在全国开设1500家店”的连锁进军口号。这一年对于苏宁电器是个转折年,当年投入使用的苏宁南京新街口店,成为苏宁转型的标志。随后拼杀华南、挺时中原、摆阵东北

创业非常道:中国20位商界领袖的创富真经 作者简介

余胜海,资深财经记者、作家。先后担任《财富》、《经理日报》、《中国民营经济周刊》首席记者、副主编、总编辑。长期从事经济新闻报道和企业研究。曾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和谐中国·2007最具影响力新闻文化工作者”称号,是中国企业发展史的忠实记录者和研究者,通过研究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代表企业和企业家,探询、梳理中国商业思想家的成长历程,彰显中国商界领袖的智慧、气质和人格魅力。已出版著作《无雪冬季》、《光荣与梦想》、《光辉岁月:中国商界精英写真》、《商道》。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