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古籍出版社(4)
- 上海古籍出版社(4)
- 中华书局(3)
- 中华书局(3)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
- 上海人民出版社(1)
- 上海人民出版社(1)
- 南京大学出版社(1)
- 南京大学出版社(1)
- 南京出版社(1)
- 南京出版社(1)
- 黄山书社(1)
- 黄山书社(1)
- 黄山书社(1)
- 黄山书社(1)
- 南京大学出版社(1)
- 南京大学出版社(1)
- 南京出版社(1)
- 南京出版社(1)
- 上海古籍出版社(4)
- 上海古籍出版社(4)
- 上海人民出版社(1)
- 上海人民出版社(1)
- 中华书局(3)
- 中华书局(3)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
-
楚辞新注求确
¥29.9(4.6折)定价:¥65.0胡濬源《楚辞新注求确》是乾嘉时期重要的楚辞注本, 注者在写作过程中参阅过汉代以来各家注本, 在近时王萌、王远注本的基础上, 进行了新撰。全书在笺注编纂方面颇费工夫, 不论在解释字词、串讲句意、引用典籍, 还是在阐发旨意、评点文艺、印证作品上都体现出乾嘉时期实事求是的学术风气,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注者以“求楚辞于注家, 不若求之于史传 ; 求之于史传, 不如求之于本辞”为宗旨, 体现了学术家的眼光、史学家的精神和文学家的意识...
-
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读史方舆纪要(全十二册)/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
¥478.8(6.3折)定价:¥760.0《读史方舆纪要》是我国古代极其重要的一部地理总志,犹侧重于军事地理。作者顾祖禹生于清初,有感于明统治者不明边防利病之处、兵戎措置之宜,而至亡国之恨,遂花二三十年之功终成此书。该书以明两京十三司为纲目,分历代州城形势九卷,各直省一一四卷,山川异同六卷,天文分野一卷。叙述各省、府、州、县建置沿革,疆域变迁。侧重于山川险易,及古今战守成败之迹,对景物名胜所在皆略。对旧舆地书名实错误,据正史多有订正。本书由贺次君、施和金先生整理,是《读史方舆
-
金史详校--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全二册)
¥61.8(6.5折)定价:¥95.0《金史详校》十卷,清人施国祁(1752-1823)撰,是前人研治元修《金史》之书中,颇富代表性的校勘学专著。在校勘中,施国祁以南监本《金史》为底本,校以北监本、殿本和元至正四年江浙祖刻本,纠正大量错讹,对研读《金史》颇有裨益。施国祁,浙江湖州人,专研金源史事,撰有《元遗山诗集笺注》《金史详校》等。施氏以二十余年之力,读《金史》十余遍,“辨体裁、考事实、订字句”,共得“讹谬、衍脱、颠倒”四千余条,撰成《金史详校》,代表了清人校勘《金史》
-
金陵全书南京工部职掌条例·南京五城察院职掌志·明南京车驾司职掌
¥819.0(6.3折)定价:¥1300.0《南京工部職掌條例》五卷,卷一工部、營繕清吏司;卷二虞衡清吏司;卷三都水清吏司;卷四屯田清吏司;卷五營繕所、文思院、皮作局、寶源局、鞍轡局、顏料局、軍器局、龍江提舉司、清江提舉司、龍江抽分竹木局、瓦屑壩抽分竹木局、大勝港抽分竹木局、各廠。對于工部四司職掌,又以科為綱進行匯纂。其中營繕清吏司下設內房科、外房科、雜科、遞發科、匠科、北京科及架閣庫;虞衡清吏司下設採捕科、軍器科、窯治科、匠科、囚科、俸糧科;都水清吏司下設河防科、織造科、匠科
-
叶氏女科证治-女科-03
¥37.1(6.5折)定价:¥57.0《叶氏女科证治》,妇科著作。又名《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四卷。托名清·叶桂撰,本书原作者及书名不详。1817年曾以《竹林女科》之名刊行,并有多种翻刻本。1913年鸿文书局将此书改叶氏之名石印,又有多种复印本。内容以妇产科治疗方剂为主,并无多少妇科生理病理的论述...
-
历代笔记小说大观:青琐高议
¥22.5(7.5折)定价:¥30.0《青琐高议》,北宋刘斧撰,施林良校点。本书内容比较庞杂,包括神道志怪、传奇小说、诗话异闻、纪传杂事等。对后代影响较大的是传奇作品,多写男女情爱、家庭婚姻故事,善于描写铺叙,诗文相间,语言秀美,颇似唐人传奇。王士禛云此书是"《剪灯新话》之前茅",指出了《青琐高议》对明代传奇小说的影响。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收宋人传奇九篇,其中五篇录自本书。本书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的增补本(原本为1953年古典文学出版社以董氏诵芬室刻本为底本
-
中华国学文库读史方舆纪要(精)(全10册)/中华国学文库
¥377.0(6.5折)定价:¥580.0《读史方舆纪要》是我国古代极其重要的一部地理总志,尤侧重于军事地理。作者顾祖禹生于明末,有感于明统治者不明边防利病之处、兵戎措置之宜,而至亡国之恨,遂积二三十年之功成此书。《读史方舆纪要》以明两京十三司为纲目,分历代州城形势九卷,各直省一百一十四卷,山川异同六卷,天文分野一卷,叙述各省、府、州、县建置沿革、疆域变迁。该书侧重于山川险易及古今战守成败之迹,对景物名胜所在皆略,且对旧舆地书名实错误,多据正史有所订正。本书由贺次君、施和金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