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航海医学(第二版)

航海医学(第二版)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00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84.0(7.0折) 定价  ¥12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航海医学(第二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35706
  • 条形码:9787030735706 ; 978-7-03-073570-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航海医学(第二版) 内容简介

本书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健康与疾病总的概念与健康维护;航海卫生学包括航海环境特点,各种航海环境因素对海员健康的影响和防护方法,航海环境对船员营养代谢的影响及船员的营养要求与营养缺乏病的防治,船舶供水、卫生要求与卫生监督,航海作业过程中的个人卫生与疾病预防;航海急救医学包括海上紧急医疗情况下的救治方法,急救箱和常用急救药品配备;航海心理学包括海员的心理特点、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维护方法;航海疾病各论包括航海常见疾病、海洋生物伤害与治疗方法等

航海医学(第二版) 目录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航海医学定义与研究任务1
1.2航海医学的发展与展望1
第2章航海卫生学6
2.1环境卫生6
2.2劳动卫生20
2.3营养卫生53
2.4食品与供水卫生59
2.5船员的安全与健康教育63
2.6船舶消毒与杀虫68
2.7海港检疫77
2.8船舶人机环境系统90
第3章航海心理学100
3.1航海心理学概述100
3.2航海环境与船员心理104
3.3船员常见心理问题分析111
3.4海难事故与船员心理调适119
3.5船员心理健康促进123
第4章航海急救医学131
4.1航海急救概述131
4.2常用急救技术133
4.3船员职业性事故的急救和治疗151
4.4常见急症的处理163
4.5海上救生167
4.6船上急救箱和常备急救药品175
第5章航海疾病182
5.1疾病概述182
5.2消化系统疾病187
5.3呼吸系统疾病193
5.4循环系统疾病196
5.5泌尿与生殖系统疾病206
5.6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211
5.7血液系统疾病219
5.8运动系统疾病224
5.9神经系统疾病228
5.10皮肤病与性病236
5.11耳鼻咽喉疾病248
5.12眼科疾病257
5.13口腔疾病264
5.14常见外伤267
5.15运动病276
5.16药物依赖280
5.17传染病286
5.18寄生虫病309
5.19海洋动物伤319
第6章远程医疗325
6.1远程医疗概述325
6.2远程医疗系统的技术基础331
6.3远程医疗的应用337
第7章潜水医学345
7.1水下环境对机体的影响345
7.2高气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349
7.3惰性气体的饱和、过饱和与脱饱和353
7.4潜水方式357
7.5减压方法与减压表359
7.6潜水疾病363
7.7潜水心理学384
展开全部

航海医学(第二版) 节选

第1章绪论 航海是在特殊环境条件下的作业。航海医学中所指的“航海作业”一词含义广泛,涉及海上的各种作业,包括海洋运输(货运与客运)、海洋渔业、海上石油与矿产等资源开采、海难救助与打捞(潜水等作业)、海上钻探、海上考古、海上科学考察、军事航海与其他各种海上军事活动及其他海上作业等。航海环境特殊,各种物理、化学、生物与社会环境因素并存,并相互影响,使航海职业产生许多独有的特点,但同时这带来许多特殊的医学问题。因此,航海医学涉及人员众多,学科内容范围广泛。 1.1航海医学定义与研究任务 1.1.1航海医学定义 航海医学(nautical medicine)是研究航海环境条件下,航海作业人员的生理、心理反应和病理变化,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流行规律、诊断和防治措施,为航海人员提供医学上的技术保障,使其适应航海环境,保持健康,提高工作效能,顺利完成各种航海任务。因此,航海医学是医学科学与航海科学技术相互交叉融合的一门独立而完整的医学边缘学科,是医学科学在航海条件下的具体实践和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1.1.2研究任务 人类在从事航海或海上作业过程中,会在海洋、船舶和船员小群体三个方面,受到水上及水下各种环境因素(包括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心理及水文气象)的单一因素或复合因素的影响。航海医学的研究任务就是探讨在这些环境条件影响下,在水面、水下、船舶、港口、码头甚至在海岛等各类与航海作业有关的从业人员机体中出现的生理反应、生化改变、心理反应和病理变化,疾病的发生、发展、流行与消灭的规律;研究适用于航海条件下的伤病防护、疾病诊断与救治措施;研究必要的药品和医疗器材的配置;制订各种相关的卫生管理保障措施;建立船舶航行中的无线电及卫星通信医疗救护网络与远程医疗体系;调查研究航海医学地理信息,介绍并传播世界各海域和港口一系列与航海有关的卫生、检疫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法医学等专业知识;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对航海作业中的船员提供医疗保健;制定相应的专用卫生学标准;使一切航海人员在航海过程中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健康,*终得以安全而高效地完成各种航海作业任务。航海医学是航海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受到航海界的广泛重视。 1.2航海医学的发展与展望 1.2.1航海医学发展历程 回顾航海医学的发展历程,它是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随着各国海军发展的需要,而逐渐演进而来。 (1)公元前桨船时期,航海仅限于短距离沿海岸航行,海军已编有医务人员,军医的职能主要是在海战中救治伤员。 (2)帆船时期,舰船已能远洋航行,船员常受传染病和维生素缺乏症的严重威胁。欧洲一些国家的远征舰队常因伤寒、霍乱、痢疾、疟疾的流行以及坏血病的肆虐而屡告失败。在16世纪,英国海军舰员的阵亡率与病死率之比为1∶50。17世纪,全球每年死于坏血病者可达5000人。这个时期航海医学开始注重疾病预防、饮食营养补充及海水淡化等措施研究,一些海洋强国如英国海军制定了一些在舰船上预防疾病及有关航海卫生的规章制度,使舰员的发病率、病死率明显下降。俄国舰队开始在舰船上设立医疗室,远征时还编配担任运载伤员和隔离传染患者的医用船,在一些港口设立了海军医院。 我国有明确记载的大规模航海活动是明代郑和于1405年开始的七次出使西洋,其船队共配有医官、医士180余名,平均每150名乘员有1名医官或医士,配备比例是当时陆军的40余倍。他们负责治疗伤病,沿途采集药物,并对物产、风俗习惯、气候及瘴气等情况进行调查,航行中还采用药水沐浴以预防疾病,未见记载因伤病大规模减员的情况。 (3)19世纪末,蒸汽机航海时代开始后,各海军强国先后建立卫生管理机构,兴办了培养海军医学专业人员的院校和航海医学研究机构,利用自然科学和医学科学的成就,结合海军的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研究工作,加强了航海条件下的卫生建设,提高了和平及战时航海医学保障的水平,为航海医学这一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近代海军始建于1865年,清政府于1889年在旅顺、威海建有水师疗养院,1892年在天津设储药施医总医院,内有西医学堂(后改称海军军医学校),为海军培养医官,并效仿西方海军卫生工作,制定预防传染病、维护海军人员健康的规章制度,传授外国海军舰艇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知识。民国时期,南京政府的海军也按舰级编配卫生人员,在沿海主要港口建有海军医院。 (4)20世纪中后期开始,海军进入了以电子化、自动化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时期,保障海军人员健康、维护其作战能力的医学保障任务更加繁重复杂,海军航海医学亦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以维护人员健康、提高作业效率为目的的医学保障工作不但更为重要,而且发展得更为迅速。它包含的内容较多,且各个专业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海军航海医学又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包含航海卫生学、航海流行病学、航海心理学、舰艇医学、航海三防医学等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相应地,民用航海医学的发展也大体上与海军航海医学同步。自1948年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在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ILO)中设立海员卫生委员会,航海医学才逐步走向独立和与国际合作的轨道。20世纪60年代,全世界掀起了海洋开发的浪潮,欧洲沿海国家均设立了海洋卫生中心和航海医学研究机构,出版了《国际船舶医疗指南》,为船舶医学保障的国际规范指明了方向。1984年,由德国歌德(Goethe)教授与英国的沃森(Watson)和琼斯(Jones)博士合作主编的《航海医学手册》,汇集了众多海运国家的经验和丰富资料,为航海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我国现代航海医学的建立是从人民解放军海军创建后开始,按照军事航海的要求,于20世纪50年代,在海军医学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各级舰艇即配备了专职医务人员。1954年,海军在上海组建了海军医学研究所;20世纪60年代,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设立海军医学系;1960年,在连云港建立海军卫生学校,并先后移址青岛、广州,于1975年再迁到南京,并更名为海军军医学校,1999年其并入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更名为南京军医学院,设有海军医学相关专业,2006年被裁撤。这些单位培养和造就了许多航海医学专业人才;20世纪70年代末,南通医学院划归交通部,设立了航海医学系,并建立了航海医学研究所,加强了地方航海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航海医学研究。1988年,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与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联合建立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专业硕士点,后又建立博士学位点。1993年,南通医学院亦建立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专业硕士点,开始了航海医学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2021年,南通大学获批特种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航海医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将更上一个台阶。近年来,大连海事大学等航海类院校也开始在航海专业学生中进行航海医学与心理学知识教育,这对提高海员的自我医疗与自我保健意识,增进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988年,我国成立了中华航海医学会,通过学会的各项活动及航海医学相关学术刊物的出版发行,促进了航海医学教育、研究的发展。此外,在我国地方及海军部队,还设立有大量的医院、疗养院等医疗单位,从事航海作业人员包括海军士兵的医疗保健及一些科学研究工作。目前,我国从事航海医学教育、医疗及科研的人员至少已达数万之多,这是我国航海医学学科的重要支撑和发展的动力所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海军队伍的不断壮大,航海医学为海上运输、海上救捞、海洋渔业、海洋油气开发、军事航海、极地考察、远洋调查和勘探等航海作业提供了有力的医学保障,使港航的卫生防疫工作也纳入了卫生法制管理的轨道,另外还涌现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科研成果的人才。20世纪90年代,我国从事航海医学的数十位军队与地方的专家教授参与编撰的157万多字巨著《航海医学》问世,标志着航海医学在中国已经建立。此外,我国还陆续出版了《中国海洋医学地理》《国际船舶医疗指南》的中译本以及《航海医学知识问答》《现代舰船卫生学》《海军卫生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航海、潜水医学》《潜水医学》《安全潜水作业手册》等专业书籍,也编辑出版了《海军医学杂志》《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和《交通医学》等,对航海医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全国开设航海与潜水医学专业的单位主要有海军军医大学、南通大学、河北大学、青岛大学等。其中,海军军医大学和南通大学学科设置相对较齐全,海军军医大学包括航海心理学、海军卫生勤务学、海军三防医学、海军卫生学、军事航海医学、海洋生物伤防治、潜水医学等;南通大学包括航海生理学、航海心理学、航海卫生学、潜水医学等学科。国外如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日本、印度、韩国、以色列和新加坡等几十个国家均有航海医学。研究方向以美国*为全面,包括潜水医学、潜艇医学、航海卫生及环境医学、海军作业能力、海军航空医学、海军卫生勤务学、核辐射防护学、海军核辐射剂量检测学、海军心理保障、海军战伤救治与装备学、海军医学情报学、海军流行病学、海军核生化武器与伤害防治等;其他上述海洋大国常见研究方向包括潜水医学、潜艇医学、航海卫生及环境医学、海军作业能力、海军心理学、海军核辐射剂量检测及海军航空医学等。 各国对于航海医学的研究均非常重视,既有较长的历史积淀,又根据军用和民用航海作业不断拓展,积极发展和完善,总体来看,目前已经从传统的常见多发伤病研究外延到对多种作业环境和平台人员的健康维护和损伤防护研究,日益重视海上作业能力提升。各个国家均有专业的航海医学研究机构。例如,美国有5个本土研究所和3个海外研究单位,形成了*为全面的航海医学体系,研究人员就有1700多名;其他国家如英国、日本、德国、印度等也都有航海医学研究所。我们国家既有军队又有地方的航海医学研究机构,也有专门的航海临床医学专业;有航海医学国家重点学科和数个省部级(军队)航海医学重点实验室。 1.2.2航海职业特点 航海作业明显会受到航海环境的影响与制约。航海环境因素造成航海职业或海上作业与生活有许多独*的特点,特别需要航海医学工作者格外关心航海作业人员尤其是海员的身心健康,并开展多方面的研究与协作,共同提高航海作业人员的健康保障水平,保证海运或海上其他作业正常进行。 目前,航海职业的主要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9个方面。 1.远离陆岸 船员一踏上海船,出发航行,远离家乡、与陆岸分离的感情便油然而生。在水天一色的大海上飘曳,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多端,往往危机四伏,并且作业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心理负荷重。 2.工作单调、生活枯燥 航海作业时,船员整天在船上工作、生活,工作地点、社交场所和个人区域不能分开,并一成不变,角色得不到转换,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固定,作息时间表刻板,生活环境和舱位不变,大家天天见面且伙伴关系不变等,从而带来工作单调、生活枯燥的问题。同时,船上的娱乐设施有限,人员少、群体小,相互交流有限,导致生活枯燥乏味。另外,船舶工作岗位几乎没有女性,单一性别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也更加使得船员感觉海上工作单调且生活枯燥无味。 3.活动范围小、运动不足 船员出海航行时的全部时间均在船舶这一狭小的天地里度过,较小的空间往往使人感觉压抑。因船舶空间小、活动受限且现代化船舶作业时的体力活动强度明显降低,若船舶上不配备体能锻炼设施,或即使配备体能锻炼设施,若不注意锻炼,则运动不足,长此以往,船员的体能会下降。此外,营养失衡、能量摄入超量,容易产生肥胖、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 4.生物节律经常变化 虽然船员的值班制度规定可轮流休息,但离不开船舶这一环境,并且值班交替循环,致使作息时间不一,生活节律无常。有时每航行两天,便产生1个多小时的时差,昼夜节律不断变化,有时再加上季节迁移,致使生物节律频繁变更,容易导致船员睡眠异常,引起厌倦、烦躁、焦虑甚至诱发多种身心疾病。 5.淡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