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东罗马:帝国的最后千年

东罗马:帝国的最后千年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38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66.9(7.6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东罗马:帝国的最后千年 版权信息

  • ISBN:9787122422743
  • 条形码:9787122422743 ; 978-7-122-42274-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东罗马:帝国的最后千年 本书特色

★ 长期忽视,不可或缺 罗马、东罗马、拜占庭……本书将还原一个被我们长期忽视的老大帝国:东罗马。它是构成欧洲历史的一个不可或缺并且极为迷人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历史的重要一环,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并加以严肃研读。 ★ 千年兴衰,一书读完 漫漫千年,地跨欧亚非的东罗马帝国饱经沧桑,历尽兴衰。读懂了东罗马,你就读懂了整个罗马乃至欧洲。 ★ 史料充实,视角多面 作者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常年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在介绍东罗马帝国历史方面卓有建树,拥有不容置疑的可靠性。他打破传统的研究模式,辅以新近考古发现与学术成果尽心写就本书,为读者弥补完整罗马历史及多层面了解东罗马帝国千年发展史提供了一部理想著作。 ★ 解读通俗,深入浅出 从罗马帝国分裂到君士坦丁堡建立,从查士丁尼时代领土扩张到奥斯曼帝国强势入侵……本书以历史为脉络,就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建筑、艺术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讲述,让我们再度体验到东罗马的历史荣光以及它对当世与后世的巨大影响。 ★ 以史为探,明往知来 东罗马的历史既是一部帝国变迁史,也是一部帝国兴衰启示录。这段历史既充满波折变化,又具有较强的延续性,无论是对过去、今天还是未来,均具有一定的探究意义和启迪价值。

东罗马:帝国的最后千年 内容简介

在世界历史上,东罗马帝国令人印象深刻,它的统治长达1100年之久,即使在西罗马灭亡后,东罗马仍然继承了昔日罗马帝国的文明和荣光,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此后亦对欧洲各国的文化影响深远。 从君士坦丁一世于公元330年建立新都君士坦丁堡,到公元1453年被奥斯曼人征服,东罗马帝国,即后人所称的拜占庭帝国,俨然成为那一时期文学、艺术以及律法以及学术的“世界中心”。在本书中,狄奥尼修斯打破了东罗马作为一个一成不变的神权国家的陈旧观念,用新的研究来探索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历史。他结合近年的考古研究与历史文献,按照清晰的时间脉络,将不同历史阶段的关键人物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显著特征进行了通俗解读。本书为我们增添了一段美妙的集体追忆,而它所留存至今的丰富遗产,无论是竞技场上曾经的鎏金青铜马,还是装饰于教堂墙壁和天花板上的马赛克插画,抑或是“拜占庭”这个词本身,犹如一个不朽的故事一般,至今仍在流传。 全书共分9章,按时间顺序排列。前8章具体描述了从罗马分裂、东罗马帝国建立时期,帝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扩张策略,到称霸地中海、王朝统治进入“黄金时代”,再到西方势力的冲击,帝国陷入分裂、被攻陷与复建的跌宕命运,直至*终走向没落,书中介绍了每一时期的主要事件与主要人物,以及拜占庭帝国的政治更迭与领土变迁,并且探讨了各个时期帝国的经济基础以及重要建筑、文化成就;第9章则介绍了公元1453 年君士坦丁堡沦陷之后的历史,以及拜占庭在今天世界研究中的价值。 东罗马帝国的千年历史既充满波折变化,又具有较强的延续性,无论是对过去、今天还是未来,均具有一定的探究意义。

东罗马:帝国的最后千年 目录

第1章 帝国建立(公元330~491年)
权位之争
帝国的分裂
早期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
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扩张
巨大变化
唯一的帝都
第2章 地中海之主(公元491~602年)
联盟
查士丁尼一世
查士丁尼之后
权力的回收
皇帝与帝国精英阶层
灾害与“末世论”
皇权的遗留品
第3章 危机四伏(公元602~717年)
外部危机
艰难的局势
匮乏的资源
四面楚歌
理想与现实的折中
第4章 复兴之路(公元717~867年)
新皇利奥三世
相对稳定的时期
元气恢复与军队重构
皇帝兼教士
文化的繁荣
传教
第5章 马其顿王朝(公元867~1056年)
动荡且持久的王朝
领土扩张
土地与商业
皇帝、牧首和教皇
“拜占庭联邦”
第6章 短暂的繁盛(公元1056~1204年)
军事贵族
“十字军东征”
经济的重构
各自为政
遏制措施与人文主义
第7章 分裂、陷落与复建(公元1204~1341年)
破碎的帝国
帕里奥洛格斯王朝
社会与经济的多样性
文化的复兴
第8章 末日来临(公元1341~1453年)
内战又至
奥斯曼土耳其的侵袭
残喘与陷落
贵族企业家
文化交流与发展
第9章 余波未了
帝国的*后时刻
新的统治
拜占庭遗民在欧洲
研究“拜占庭”
今日“拜占庭”
附录 东罗马周边的民族
致谢
延伸阅读

展开全部

东罗马:帝国的最后千年 节选

3世纪危机 君士坦丁一世(306~337年在位,早年在东部帝国为奥古斯都戴克里先服务,后于324年重新统一罗马帝国)的统治,是我们选来探索东罗马帝国及其长期发展的起点,但必须将其置于在它之前的历史背景之下进行考察。这又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3世纪(235~284)出现的所谓的“3世纪危机”,以及该危机的成功解决(284~337),这为罗马帝国带来了一些重大而深刻的变革。 “3世纪危机”习惯上是用来描绘从235年[ 罗马骑兵军官马克西米努斯(Maximinus)篡位]到284年戴克里先(Diocletian,另一名军官)登上皇位期间出现的一段混乱时期。在这段短暂的时期中,大约有51人宣布自己为罗马皇帝,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是在战斗中阵亡,就是在时局扭转、形势发展对敌人有利时被自己的部下杀死,而后者则更为常见。这个时期的显著特征是频繁地爆发战争,而且往往是多条战线同时开战:罗马帝国要在东线对付波斯人、在南线对付来自北非的游牧入侵者,而在西线和北线则要在莱茵河与多瑙河流域对付日耳曼部落。同众多的敌人作战几乎把帝国拖到了崩溃的边缘,因为战争花费巨大,统治者们往往会加重赋税(可以预料,这会是一项不受欢迎并遭到强烈抵制的措施)。另一个结果是货币不断贬值,导致囤货现象和通货膨胀。此外,由于这些短命的皇帝大多数来自军队,所以他们面临着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既要有效地抵御帝国边缘的敌人威胁,又要保持罗马和元老院继续成为帝国强大的权力中心。罗马城显然还是非常重要的,它在246年举行了千禧年纪念活动,并且历任皇帝通常都试图控制这座城市,希望在此受到人们的赞扬和认可。然而,持续不断的战争使他们有必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在其他离战区更近的城市上,例如,位于多瑙河前线的西米乌姆(Sirmium,一座边境城市)、位于莱茵河前线的特里尔(Trier,位于河谷地区),或者位于抗击波斯人前线的安提阿…… 显然,这些皇帝中的大多数都希望能解决罗马帝国面临的问题,并将其恢复成一个强权君主统治之下的和平国家。于是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旨在解决前期弊端的应对措施。其中包括分享权力(主要是与他们自己的儿子们)、研究更为灵活的军队指挥方案以及训练更多的职业军队,并且越来越重视皇帝的个人素质,通常还会将皇帝和某些神祇扯上关系,以此证明皇权的神圣性与合法性。这个时期的另一个特点是自3世纪50年代早期暴发了一场大瘟疫——可能是天花。这种传染病造成许多人死亡,其中甚至包括一些皇帝。此时由于整体军事局势令人担忧,加上国内瘟疫肆虐,这就让一些统治者[如德基乌斯(Decius)]倾向于对这种特殊形势作出超自然的解释,即认为当前的种种灾难是由于人们放弃了传统祭祀、激怒神灵而造成的可怕后果。这样一来,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强迫人们信奉统一的宗教,然而这样做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导致日益增多的基督教徒受到迫害。于是在3世纪50年代近10年的时间里,基督教徒在罗马帝国或多或少沦为被普遍迫害的对象:在某些情况下,这还只是意味着损毁书籍、圣物或礼拜场所;在另 一些情况下,则意味着对教会成员或普通信徒施加酷刑或死刑 284年,戴克里先上台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起初戴克里先似乎只是在重复以往的执政模式:因为他是一名军官,是在部下的拥戴之下登上皇位的。但这一次出现了变化,因为过去几代人所形成的那种恶性循环被他用一套大胆的措施打破了,而这些措施包含了帝国运行的方方面面。其中一些是他自己新创的,但大部分措施都根植于过去。新旧手段的配合使用似乎恰逢其时,于是规范管理开始大行其道。戴克里先独自统治了很短的一段时间,然后他于285年选择了奥勒留·马克西米安(Aurelius Maximianus)作为他的恺撒,翌年将他提升为奥古斯都。他们都给自己选了一个保护神:戴克里先选的是朱庇特,而马克西米安选的是赫拉克勒斯(Heracles)。在293年,执政团队扩大规模,吸收了两个级别更低的成员,即君士坦提乌斯·克洛卢斯(Constantius Chlorus)和伽列里乌斯(Galerius),从而为这个时期的罗马政权创造了一个新的政体:四帝共治制。他们把罗马帝国的领土分成四个部分,每人分别控制一片广阔区域,从而可以更迅速地对敌人的入侵作出反应,并能够快速处理行政问题。其中戴克里先控制着从尼科米底亚[Nikomedeia,即土耳其的伊兹米特(Izmit)]开始的东部地区;伽列里乌斯驻扎在西米乌姆和帖撒罗尼迦,掌管多瑙河一带边境地区;马克西米安则留在米兰,负责的领土范围包括意大利和非洲;而君士坦提乌斯坐镇特里尔,管理莱茵河边境、高卢和不列颠群岛。 四帝共治制中的两位新成员分别娶了两位老皇帝的女儿为妻,并成为他们的养子,以此建立起相互之间的联系。于是在罗马历史上**次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即不是与自己的血亲分享权力,而是与挑选出来具有领导素质的男性分享。戴克里先自然要继续推动四帝共治制的发展,当然他推行这套措施主要是希望从内外两个方面强化对帝国的保护作用,并且其中特别强调传统的罗马价值观。这个制度很快就证明了它的存在价值:在和波斯人的战役中帝国取得了胜利,同时在不列颠恢复了社会秩序和罗马人的统治,此外还保护了莱茵河和多瑙河的边界地区。军队是戴克里先努力改革的重点之一,其中特别加强了帝国的防御工事,他不但修建了城墙和堡垒,还扩大了行省的军队规模。到3世纪末,由于安全问题得到了缓和,四帝共治制的重点得以转移到国内事务上来,于是他们对帝国及其居民的控制加强了。此时罗马行省的数量增加了一倍,达到了100个左右。但是在这些行省和中央政府之间又建立了新的管理机构,即12个行政区(dioceses),并且其上面还有3或4个大行政区(praetorian prefectures,亦译为“禁卫长行台”)——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改善行政管理以及便于征税,而后者对提供国家*重要的运营经费至关重要,因为政府要承担大约40万人的庞大军队的开销。戴克里先废除了意大利和埃及原先享有的财政特权,并在整个帝国境内实行统一的征税制度,规定大部分赋税要用现金支付。他还要求定期进行人口普查,先是每5年一次,然后是每15年进行一次,以此确保税务登记信息的准确无误。但是由于这种制度操作复杂,再加上地方一级经常缺乏配合的诚意,从而导致人口普查从来都没有能够如期进行,并且税务登记信息也通常不准确。戴克里先登记和精简税收,改革大幅贬值的货币(他只是把货币的面值提高了一倍),以及颁布法令规定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高价格,所有这些措施都旨在遏制通货膨胀。为了保证收入和生产尽可能稳定,加之当时的农奴因人数稀少而价格昂贵,自由劳动力被越来越紧密地与土地捆绑在一起(隶农制),其社会地位逐渐变得与奴隶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神意说(divine favour)在维持这种生产趋势的发展势头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也许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更容易理解东方那些被认为具有颠覆性的宗教组织所遭受的迫害:先是摩尼教徒的二元宗派,然后是303年的基督教徒,他们都曾被专门挑选出来,理由是他们对国家的福利构成了危害。今天人们所知的大迫害当时并未在整个帝国统一实行(君士坦提乌斯对帝国西部的宗教态度似乎相当温和),但却意味着帝国社会齐心协力,要铲除并摧毁基督教团体、攻击教会的物质财产以及它的皈依信徒。当时有大批信徒殉教,这些人被基督教徒们誉为基督的践行者,是他们心目中的新英雄。 这个成功的四帝共治政权在305年迎来了一个重大考验,此时距确立奥古斯都的统治已有20年,距确立恺撒的地位也已有10年历史了。正如戴克里先设想的那样,奥古斯都主动辞职——这在罗马的历史上简直闻所未闻,恺撒继承位置,而恺撒的位置也不是由他们的儿子[君士坦提乌斯的儿子君士坦丁;马克西米安的儿子马克森提乌斯(Maxentius)]继承,而是传给了两位新人:马克西米努斯(伽列里乌斯的侄子)和塞维鲁斯(Severus)。如果说实施四帝共治制度后的前20年已经在打击帝国敌人方面取得了近乎奇迹般的辉煌成就,并且在解决先前遗留的混乱局面时,四位帝王能够齐心协力,那么随后的20年将改写四帝共治的历史。事实上,研究305~324年历史的另一种方法是把它看作将帝国的统治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的某个人的努力,而这个人正是君士坦丁一世。

东罗马:帝国的最后千年 作者简介

狄奥尼修斯·史塔克普洛斯(Dionysios Stathakopoulos):维也纳大学历史学博士,历史学家,曾执教于维也纳大学和中欧大学,现任职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希腊史研究中心,专事东罗马历史研究工作。 著有多部作品:《罗马晚期和拜占庭帝国早期的饥荒与瘟疫》(Famine and Pestilence in the Late Roman and Byzantine Empire,2004);《400~1453年拜占庭的物质文化与福祉》[Material Culture and Well-being in Byzantium(400~1453)];《流动与多样:13世纪爱琴海地区的个体与身份认同》(Liquid & Multiple: Individuals & Identities in the Thirteenth-Century Aegean,2012)。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