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家事程序法研究

家事程序法研究

作者:江晨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12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26.7(4.3折) 定价  ¥6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家事程序法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6404937
  • 条形码:9787576404937 ; 978-7-5764-0493-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家事程序法研究 内容简介

1.在治理的视野下分析家事程序。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域出发,论证了家事司法程序在家事纠纷多元化解决之“综合治理”中的功能和地位,纠正了实践中混同甚至弱化家事纠纷解决中国家司法程序核心价值的误区。2.强调民事司法中的“家事”要素。提出了家事程序法作为民事诉讼法特别法而存在的本位观,家事程序法应在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脉络下进行修正性的理论构建。3.重视家事程序中的“中国”要素。在国内目前学术成果中,首次对我国历史上家事诉讼程序的立法和司法的变迁进行研究和价值剖析,弥补了仅横向国别比较研究的局限性,丰富了家事程序比较分析的维度。4.对家事程序进行展望性研究。本研究不仅关照历史和现状,也关注社会结构变迁和技术发展对家事程序带来的挑战,提出并论证了“离婚后家庭”在程序法上的意义、家事诉讼“社会化”的秩序框架、国家亲权的有限性和补充性等命题,避免家事程序理论和立法面对社会急遽变化时的盲目和滞后。

家事程序法研究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三、主要研究方法 **章 家事程序作为民事诉讼法研究对象的意义 **节 治理视域下的家事纠纷解决机制及其逻辑 一、家事纠纷和纠纷解决机制 二、治理现代化的新视域 三、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家事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的逻辑 第二节 家庭作为法律的对象范畴 一、家庭领域个人主义的失范 二、家庭重新进入法律调整的视野 第三节 家事程序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 第四节 离婚后家庭的程序法意义 第二章 家事程序法在中国的源起和变迁 **节 民国初期家事(人事)诉讼立法的社会背景 一、传统法律体系中民刑不分及程序实体混同的局面被打破 二、“无讼”的理想和“好讼”的现实 三、财产关系诉讼和身份关系诉讼分别立法 四、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关系的变革 第二节 民国初期家事(人事)诉讼程序规则的特征 一、区分诉讼事件和非讼事件程序 二、强调公益性,突出检察官职责 三、较高的级别管辖和专属的地域管辖 四、追求实质真实、采取职权干涉 五、诉讼标的统合处理 第三节 民国初期家事(人事)诉讼的审判实践 一、家事诉权的专属性和平等性 二、重视身份关系的公益性,维系身份关系的安定 三、检察官履行公益民事检察职责 四、贯彻新法之精神,理性修复新制度和旧习俗的鸿沟 第四节 对首部家事(人事)诉讼程序法的评价 一、与传统社会家事纠纷解决规则的比较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进一步修订和发展 第五节 我国家事诉讼程序的立法和实践的当代变迁 第三章 家事程序本质论 **节 家事纠纷的本质属性 一、伦理性 二、自然本质性 三、公益性 四、情感复杂性 第二节 家事程序的目的 一、迅速且妥适地解决纠纷 二、保障身份、人格利益 三、维护秩序(包括恢复被破坏的秩序和建立未来的新秩序) 四、保护未成年子女*佳利益 五、保护家庭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第三节 家事程序的范畴 一、家庭成员和亲属的界定标准 二、解除家庭成员关系后的纠纷 三、界定财产纠纷是否以身份关系为基础 四、比较法的角度对上述判断标准的回应 第四节 家事程序的类型 一、家事非讼程序 二、家事诉讼程序 三、我国家事程序的分类的建议 第五节 家事程序的特点 一、诉讼请求错综复杂 二、事实认定困难重重 三、要求裁判结果实现多维度正义 第四章 家事程序法理 **节 家事诉权及处分权原则**层面修正 一、传统大陆法系的处分权原则三个层面的意义及其发展 二、家事诉权及诉权的成立 三、诉的分类理论下的家事诉权 四、家事诉权的具体展开:以亲子关系之诉为例的分析 五、处分权原则**层面修正 第二节 家事程序标的及处分权原则第二层面修正 一、诉讼标的学说及发展 二、家事程序标的“协同特定”:从实体请求权到纠纷事实 三、统合处理:家事程序标的之任意合并和强制合并 第三节 家事程序的终结:处分权原则第三层面的修正 第四节 家事程序中辩论主义三个命题之修正 一、法院不得审酌当事人未主张的事实、不得调查取证的修正 二、法院受自认约束的修正 第五节 家事裁判的既判力 一、既判力的一般理论 二、家事非讼裁定的既判力 三、家事诉讼判决既判力主观范围的修正 四、家事诉讼判决既判力标准时的修正 第六节 家事司法调解 一、不得调解的家事案件 二、不宜司法调解的家事案件 第五章 家事程序社会化的秩序框架 一、家事司法实践社会化现象 二、家事程序如何实现社会效果 三、家事司法中社会资源的有序整合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家事程序法研究 作者简介

江晨,诉讼法学博士,上海政法学院硕士生导师,兼任华东政法大学司法学研究院副院长、《司法学研究》副主编。 在《政治与法律》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部级研究项目等科研项目4项;曾获上海市司法行政系统调研成果二等奖;指导“知行杯”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获上海市赛三等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