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半糖时刻

作者:骆平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4-01
开本: 32开 页数: 248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中 图 价:¥34.1(5.7折) 定价  ¥5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半糖时刻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3970789
  • 条形码:9787533970789 ; 978-7-5339-7078-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半糖时刻 本书特色

★高知女性的情感突围,治愈现代女性焦虑
通过高校知识分子家庭生活的书写,描摹了中年高知女性的情感与精神困境,以一种独立又温润的女性思想,治愈现代女性的多重焦虑,可谓女性意识的问鼎之作。 ★致敬《围城》,书写当代大学之道
虽然高校题材的文学作品不少,但以大学之道为主题的并不多见,甚至自《围城》以降,再无深入的探讨,更加缺乏属于“当代性”的审视。《半糖时刻》正是着眼于当下的高校,多维度、多向度地还原了高校的精神实质。
★ 阿来、毛尖、张莉、张勇等名家学者联袂推荐 ★精装双封设计,内文双色印刷,阅读体验舒适
全书装帧精美,采用精装双封设计,外封选用200g高阶映画纸,内封选用元素纸,书名选用烫黑工艺,封面花瓣以粉色专色印刷提亮,目录与辑封以砖红色专色印刷点缀,将女性的活泼与沉稳、明媚与深邃的特点巧妙融合。

半糖时刻 内容简介

一位优雅、玲珑剔透的C刊女编辑朱砂,再婚的丈夫是师大电影学院院长,在其学术领域是拥有很好资源和话语权的大咖。如此夫妻,相处极富分寸感,理性时刻在线,一切都趋于完美,宛如社会高知精英层面和谐生活的模本。这种平衡,却渐渐因一瘦弱干净又十分特别的男学生斯羽的介入产生了新的涟漪。
朱砂曾为了自我发展放弃抚养亲生儿子,如今儿子自然疏远自己亲近继母,因着这层愧疚和暗伤,她对斯羽另眼相待。在儿子需要自己的关键时刻,朱砂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与过去和解的自我救赎中,与此同时,斯羽则用年轻的生命完成着充满朝气与奉献精神的爱……

半糖时刻 目录

**章 ⅠⅡⅢ

第二章 ⅠⅡⅢ

第三章 ⅠⅡⅢ

第四章 ⅠⅡⅢ

第五章 ⅠⅡⅢ

第六章 ⅠⅡⅢ


展开全部

半糖时刻 节选

一连几天,朱砂都在学院办公室遇见斯羽。一开始,她并不认识他。就见这个相貌异常清秀、瘦瘦高高的男孩子,背一只耐克的轻便款双肩包,不断来找学院的研究生秘书,每次都带来一堆不同的刊物或是光盘。
他是在纠缠奖学金的评定。文件里白纸黑字地规定了加分项,他的论文和视频全对不上,偏偏要较真,言语里透着那些文件规定不严密、不专业、不全面的意思。一个学生非要对抗学校,这孩子是不是傻啊?朱砂不禁留意起来。
研究生秘书解释了一遍又一遍,这孩子不走,也不动怒,就那样气定神闲地阐述他那些作品的价值,不比别人的差劲,尤其不比文件里罗列的期刊和播出平台上的作品逊色。学院的研究生秘书姓徐,是一个卷发中年男人,不猥琐,也不油腻,平生嗜好唯有摄影,是能够赶一千公里的路、凌晨守在山顶等日出的主儿,那才是他的人生,除此以外,都是庸俗的人间,不足挂齿。朱砂亦是背包客,但与徐秘书不同,她的目的不是赶路看风景,而是寻一处世外桃源,安静下来,彻底地交托纷扰的身心,犹如释迦牟尼的那棵菩提树——当然至今没有找到。因此,她虽不是这学院里的人,跟徐秘书倒是聊得来,互加了微信,偶尔聊一聊冷门有趣的旅行地。
徐秘书对人对事一向高冷,朱砂从未见他对这种拧巴的学生充满耐性,不厌其烦地解答释疑,不由得又多生出一层好奇。
下一次斯羽出现,是在奖学金获得者名单公示以后,一切都成定局,不可挽回了。这一回,斯羽是认认真真地交来一份报告,上面是对研究生学籍管理等各项文件的建议,主要针对学术成果的认定。从来没人向学生征求过这方面的意见,也从来没人打算修改文件,看样子他是很把自己当根葱了。徐秘书居然一本正经地接过来,答应转交给分管学生的副书记,争取向学校的研究生学院逐层反映上去。那孩子满意地走了,朱砂再怎么谨言慎行,也忍不住追问这是何方神圣。徐秘书比她还要惊愕,人家瞪大双眼说:这可是你们家罗院长的学生!
原来如此。
为了验明正身,徐秘书把学籍登记表翻出来,拿给朱砂,上面的名字是斯羽,照片上正是那个清瘦、执拗的男孩子,导师那一栏,填着罗勒。斯羽从徐秘书那里赚足的面子,不过是因为朱砂在场,那是她先生罗勒的学生,徐秘书不看僧面看佛面,那样和斯羽周旋,只是不想让朱砂打脸罢了,毕竟她是这孩子的师母。
朱砂是来学院接罗勒下班的。罗勒的工作时间没有定准,说好五点半或是六点下班,往往要拖延到七八点以后。这两年,罗勒为了学院的学科建设铆足了劲,冲击A类学科,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整合资源、凝练特色、引进人才、攻关重大课题,每样都是浩大的工程。一旦在学校工作,这辈子就没有痛快毕业的时候,始终是看成绩说话的,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学科建设,指标量化,力争高分,永无休止。
以往朱砂就待在学院的资料室里,翻翻书什么的,一两个钟头很容易就打发过去了。*近资料室在装修,罗勒有意将它做成影像资料空间,朱砂只好逗留在学院办公室。
朱砂与别的师母不太一样,她从来就没有参与过罗勒麾下的师门聚会,甚至连罗门子弟她都认不全。教师节或是老师的生辰,往往满门大聚会,人家师门里会有那种全家福似的合照,拍照地点通常是在餐馆里,导师和师母在正中间端坐如仪,四周簇拥着一众弟子,倾身向前,集体比心。那种溢出镜头的整肃与恭谨,能让随便什么场景,都拍出太师椅、长马褂的意境来。
朱砂没有扮演过德高望重的师父身边那位钟灵毓秀的师母,不但她没有,就连罗勒也没有配合过子弟们的请求,拍一张一个都不能少的合家欢。罗门的集体照年年有,毕业季拍纪念照是惯例,但是单单没有罗勒的影像。罗勒给师门定下的规矩是,在校期间,有他出席的聚餐一律在学生食堂进行,吃饭上课一锅烩。饭吃完了,纵横捭阖的交流还没有结束,总要等到食堂服务员开始打扫卫生,师徒才怏怏起身。
在罗勒看来,不以学习为目的的师生饭局都是耍流氓,他跟学生吃饭,是要立竿见影地传道授业解惑,是课堂的有益补充,没有那些耍花腔的聊天喝酒说八卦。跟他交好的几个博士生已经在高校任教,步入青年才俊的行列,是能够与他在学术上相互应和的。罗勒不屑于被一帮在校学生众星捧月,在他看来,那纯属瞎扯淡。
当然,在食堂交流的机会也不多,平均每个学期一两次,这样的频率导致即使是罗勒本尊,也很难跟每个弟子熟稔起来。罗勒倒不是沾染了一箪食一瓢饮的迂腐气,他是做电影研究的,很洋气的学科,他这个人的做派和观点也是很前沿的,一张口就是一篇可圈可点的锦绣文章。他实在是太忙了。不是“996”的“科研民工”的忙法,而是一边在电脑前写发言提纲,一边在电话里布置工作,手边还摆着一堆资料要查阅的一心几用的忙。他是学界的大牛,又不仅仅是学者,在一大把学术头衔之外,还有电影家协会、评论家协会的各种职务。*要紧的是,他是师大电影学院的院长,掌管着一百多名教师的发展规划和一千多名学生的职业前景。学艺术的就没有省油的灯,彼此相轻,谁都不服谁,罗勒在这个位置上坐得稳稳当当的,在圈里让人肃然起敬。罗勒长袖善舞地周旋在学院管理、学术讲座、横向课题纵向课题等等听起来就让人目眩神迷的事务中,忙得像一只勤劳的工蜂——这个比喻是不准确的,罗勒不是一只价值单一的工蜂,事业之余,他热衷于马拉松。他有一个群,里面全是中老年马拉松粉丝,他们会组织起来,尝试花样跑步,跑过山峰,跑过河道,跑过铁轨。罗勒把这当成正经事,也是他唯一愿意虚度时光的事。对罗勒而言,硕导、博导是人生中不起眼的角色,更加微不足道的,大约是丈夫这个身份。
朱砂时常忘记自己是有夫之妇,身后没有男人的束缚,她像个自由自在的中年少女。罗勒不是在学校里,就是在飞机上,要么就是在奔跑中。他经常在全国各个高校之间飞来飞去,担任着他所在领域各类权威机构的评委。即使不出差,他也多半是在加班,跟团队成员吃饭,参加本地的学术沙龙,与那帮热衷于跑步的老男人合谋着或是演习着充满刺激的新挑战,这些选项都排在回家陪老婆之前。不回家是常态,反倒是要回来吃晚饭,罗勒会提前打电话或是发短信告知她。那就是朱砂的大日子了,她要抓紧时机炫技,身为人妻,喂饱自家男人是基本功。朱砂的厨艺算不得上乘,胜在形式美,她是厨房里的艺术家。
那天晚上,她做的就是中西合璧的菜式,银光闪闪的餐具,点上蜡烛就是现成的烛光晚餐。洁白的大餐盘里是七分熟的牛排、水煮西蓝花、切开的小西红柿,以及一大勺油焖豆腐。没有主食。她和罗勒在饮食上都是懂得节制的人。等待破壁机做五谷豆浆的时候,她到浴室里重新洗了脸,化了个精致的妆,出门去师大。
说是接罗勒,其实是朱砂搭地铁到师大,在电影学院的办公室里消磨一阵子,再坐罗勒的车一同返回。在擅长时间管理的罗勒看来,这纯属多此一举,朱砂却坚持了下来。这是一种仪式,像做爱的前戏,也像是信徒的餐前祷告,抑或是偷情——仿佛唯有一段注定不长久的关系,方能豪情万丈地相爱至死。无论如何,朱砂喜欢这种仪式感,罗勒便迁就着她。
回去的路上,他们全程无交流。罗勒掌着方向盘,用蓝牙耳机接听电话。一个电话接完,又来一个,中间还有两三个没插进来的。朱砂不介意,她已经习惯了罗勒的忙,习惯了见缝插针地跟他单独待一会儿。从忙人手里抢出一点时间来,也不用具体做什么,哪怕是狠狠地扔到地上去,再踩上一脚,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当他们面对面切牛排的时候,罗勒突然提议喝一杯。高脚杯里的白葡萄酒随着碰杯的动作轻轻荡漾起来,这情调够装的。罗勒凑趣地说起一部桌面电影,是他早年一个学生的新作,技术值得喝彩,但故事毫无创意,照搬了一部伊朗电影的情节不说,还近乎完美地做到了去其精华,取其糟粕,一问世就难逃烂片的厄运,在豆瓣的评分创下历史新低。
豆瓣有句点评特别毒舌,说的是,女一号是中学老师,戴黑框眼镜,衬衫里透出来的是老太太的布胸罩,皱巴巴分不清罩杯尺码,这大概就是导演理解的教师人设。“说明这厮不懂教师,更不懂女教师。”罗勒说。
他们喝着酒,聊着电影,给人一种充满情欲的错觉。然而朱砂心里有数,吃完喝完,该干吗干吗,完了各回各屋,洗洗睡。夜晚的家犹如清修之地,他们有自己单独的卧室,互不打扰。罗勒那貌似强悍的、经过马拉松调理出来的体质底下,藏着一个软塌塌的同盟。他的精气神都献给了做爱以外的伟大事业,他越是元气满满地活跃在白昼,到了夜晚就越是抵触情与色,这与他们刚认识时的状态完全相反。
罗勒小酌几杯,蔬菜消灭得精光,牛排倒还剩下不少。朱砂收拾残局的时候,他想起来说了一句,我有个研一的学生,叫斯羽,*近会联络你。

半糖时刻 作者简介

骆平,1976年生于四川成都,国家一级作家,四川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府万人文化领军人才,成都市文学院特邀作家。
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爱情有毒》《过午不食》《野芙蓉》等16部作品。 在《人民文学》《当代》《十月》《小说月报·原创版》《钟山》《花城》等发表多部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先后获得冰心儿童图书奖、四川文学奖、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四川省巴蜀文艺奖等各类奖项。参与影视剧创作数部。在中文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