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我的水文地质之路:陈梦熊口述自传(灰色)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我的水文地质之路:陈梦熊口述自传(灰色)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297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25.0(4.8折) 定价  ¥5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我的水文地质之路:陈梦熊口述自传(灰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3907345
  • 条形码:9787553907345 ; 978-7-5539-0734-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我的水文地质之路:陈梦熊口述自传(灰色) 内容简介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我的水文地质之路:陈梦熊口述自传》的主人公,是一位中国犹太人的后裔。这位地质学家,是考古学家陈梦家的弟弟。陈梦熊西南联大,师从孙、袁、冯,西北兰州,考察红、黄、黑六十余年上下求索,八千里路南北奔波。回首望去,端见得——开拓中国水文地质学的这一串足迹。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我的水文地质之路:陈梦熊口述自传(灰色) 目录

序言

第1章 我的家庭

父亲和母亲

五姊妹的故事

五兄弟的故事

两位早逝的姐姐



第2章 学生时代

大石桥畔的童年

充满活力的中学时代

逃离北平

西南联大

启蒙恩师



第3章 西北行

美丽的北碚

**次野外出差

建立西北分所

兰州三部曲

漫谱在黄土的海洋

跨越祁连山



第4章 南京时代

几个学术团体

地质调查所的元老

跟随黄汲清编图

三峡工程

雷诺事件

结婚



第5章 动荡的五六十年代

迎接解放

地质机构大调整

飞来横祸

家庭生活

战斗在秦岭

苏联专家

青海湖的特殊任务

“漏网右派”

“大跃进”

进入柴达木



第6章 十年动乱

**次挨打

当“逍遥派”

桃山的日日夜夜

会战葛洲坝

不穿军装的“军人”



第7章 海外缤纷录

曼谷之行

万隆会议

两访英国

荷兰和芬兰

德国汉诺威

苏联印象



第8章 学术研究工作

主要成就

编制水文地质图

地下水系统新理论

环境水文地质学



第9章 情系西部:关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保

护与生态重建

附录

陈梦熊年表

陈梦熊主要著述目录

人名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我的水文地质之路:陈梦熊口述自传(灰色) 节选

母亲蔡灵恩我父亲只要身体许可都在写东西。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一天到晚光会写东西,没完没了。家里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我母亲和几个姐姐做的。我母亲有四个姊妹,她排行老二。母亲出身于基督家庭,她的父亲是浙江德清武康有名的牧师。但是她和普通不信教的妇女没什么区别。我母亲饭做得特别好,到现在我还记得她做的红烧黄鱼、清蒸墨斗鱼、清蒸豆腐、梅干菜……这些都是我们家里经常吃的。我家吃饭时大家围着一个大圆桌子,我父亲坐在靠里、对着门的位置。我父亲爱喝酒,每顿饭酒是不能少的,他尤其爱喝绍兴黄酒。我母亲也爱喝酒,所以我们家里的孩子也个个都能喝酒,连我的几个姐姐也能喝。我母亲每年都要亲自做酒,她在坛子里放进一些杨梅,再放人黄酒或白酒,味道很好。那时候我家里买酒都是一坛一坛地买,家里的酒坛堆得像山一样。因为子女多,我家的经济状况一直不太好。直到1930年前后,我十来岁的时候,哥哥姐姐们逐渐参加了工作,家里的经济状况才渐渐好转起来。我家在上海搬了很多次家。先是住在上海闸北宝兴西里,那个地方现在变成公园了,当时那里是上海穷人住的地方。后来我们家搬到了衡业里,那里距离父亲上班的广学会步行只有半个小时的路程。从我们家到广学会要路过一个桥,叫“横帮桥”,现在这个桥还在,广学会就在桥旁边。我家后来又搬到了北四川路。北四川路在抗战时期被日本人控制。我家后来还在丰路里、桃源新村居住过,那里是法租界。再后来又从桃源新村搬到了元昌里。父亲去世以后,母亲一个人搬到巨鹿路和我大哥住在一起。新中国成立后我大哥离开了上海,我大姐就搬过去住了。我们住在上海的时候,商量重要的事情还是找父亲,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和我母亲接触更多。我们家里人感情很好,我从来没见过父母吵架。在我的记忆中,我母亲只和我二姐吵过架,我们十个兄弟姊妹中就属我二姐个性*强。 我家虽然子女众多,家务负担很重,但我母亲是个挺会享受的人。我母亲爱看报,特别是爱看广告。她识字不多,能看看报纸,但有些复杂的字就不认识了。家里虽然杂志很多,但那些多是我父亲看的,而且大多数是宗教方面的杂志,也有父亲自己主编的杂志,我们都不感兴趣。我们家的人都喜欢看报纸,因为那时是个动荡的年代,所以每天都要看报纸,这是我们的主要消息来源。我母亲是个电影迷,每天《申报》、《新闻报》来的时候,她都首先要看电影预报。她每次看电影回来,还都给我们讲电影中的故事。中国电影、外国电影她都爱看,她到80多岁还一个人跑到电影院去看电影呢!在上海的时候,离我们家*近的电影院叫作巴黎电影院。电影票价一般是两三毛、三四毛。巴黎电影院是二等影院,上海有家国泰电影院,是一等,但离我家比较远。那时候我父亲能挣200大洋,1个大洋相当于10毛,所以看电影对我们来说还不是很高的消费。我母亲还喜欢逛街,经常到商店去买吃的。她也经常带着我们几个年龄小一点的孩子一起上街买东西、吃冰淇淋……我刚上大学的时候,父亲病故了,母亲就和大姐、大哥住在一起,一直到她1962年在上海去世。可能是因为人口多,我家没什么特别的讲究,所以我对于各种节日如何过的也印象不深。只记得每到春节家长会给小辈压岁钱,此外就是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了。因为我从记事开始,基本上是在外面上学、工作,与我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我求学时代在经济上也基本上靠哥哥姐姐接济,所以我对父母了解得不是很多。我叔父死得早,几个儿子都没什么出息,也不与我们来往。倒是叔父的女儿陈安芳和我们家里来往比较多。陈安芳被我父亲安排在商务印书馆当排字工,北伐时期她是工人救护队队长。记得有一次我刚从南京到了上海,就赶上那里在打仗。我们家里人就把两个桌子并在一起,上面放了很多被子,我们就睡在桌子底下。第二天有人来报信,说陈安芳牺牲了,那时候她的孩子才半岁。听说她是被流弹打中的,周总理还亲自去慰问过呢。我母亲家的亲戚多在杭州,所以我们与她的家人来往比较少。……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我的水文地质之路:陈梦熊口述自传(灰色) 作者简介

  陈梦熊(1917-2012),浙江上虞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1942年毕业于两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先后任职于中央地质调查所、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地质矿产部科技顾问委员会。早年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图编制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从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考察与研究,是中国水文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先后获得德国地质学会“Leopoldv on Buch Medal”荣誉奖(2005)、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6)。著有《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事业的发展与成就》等。张九辰(1964-),河北邯郸人。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国际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近现代地学史研究。著有《地质学与民国社会:中央地质调查所研究》、《施雅风口述自传》。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