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雷达人生:张直中口述自传(白色)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雷达人生:张直中口述自传(白色)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12.9(3.8折) 定价  ¥34.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雷达人生:张直中口述自传(白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3907192
  • 条形码:9787553907192 ; 978-7-5539-0719-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雷达人生:张直中口述自传(白色) 内容简介

  在中国,雷达技术研究开始于1940年代,发展于1950年代,经历了从小到大,从维修、仿制到自行研制的发展历程,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开拓创业”的发展道路,张直中先生是整个中国雷达事业发展历程的开拓者和见证人。他主持研制成功我国**部对空警戒雷达,并投入批量生产:他参与制定十二年远景规划,分工负责编写雷达科技发展规划:他研究动目标显示技术,成果被应用于多种雷达:他年过八十时还参与863逆合成孔径成像雷达研究。魂萦梦绕,荣辱与共,无怨无悔,心满意足,是为其雷达人生!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雷达人生:张直中口述自传(白色) 目录

自序

引言

第1章 海宁家世



第2章 发愤读书

初到上海

尚公小学

东吴附中和光华附中



第3章 求学艰辛

首选浙大

在西湖边“玩”了一年

西迁颠簸

宜山遇险

遵义半年

校长竺可桢

恩师王国松



第4章 访问学者

重庆电信机械修造厂

乘水上飞机赴英

莱斯特大学

英国雷达

电子和电声公司

同班同学张煜

欧洲大陆游



第5章 回国报效

回国

兼职教授

留在大陆

调往南京



第6章 中国雷达

中国首台雷达

参加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新技术新体制设计

“冒进”的后果



第7章 单脉冲雷达

贯彻十四条

放弃磨石山体制

脉冲压缩课题

两个新的“**台”

靶场测量雷达

远程导弹预警雷达

科学会堂报告



第8章 “文革”十年

参加“四清”

“摇摇停”的“110”

“埋伏得很深的特务”

挖防空洞

《雷达手册》

《雷达信号的选择与处理》



第9章 重抖精神

率团访美

开启国际交流窗口

汤永谦、姚文琴伉俪

《现代雷达》杂志

机载脉冲多普勒体制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雷达

《微波成像术》

“争气雷达”

863高科技项目

机载和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第10章 荣誉·责任·心态

晋职与入党

博士生导师

工程院首批院士

申仲义奖

技术领导的职责

和睦家庭

捐资助学

“莫生气”

附录

我和张总的交往

回忆张直中院士科研学术工作

学生眼中的张直中——汪学刚访谈录

女儿眼中的父亲——张幼珍访谈录

张直中年表

张直中主要著述目录

人名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雷达人生:张直中口述自传(白色) 节选

宜山遇险1938年10月,学校迁至广西宜山。师生痛恨日军侵略,校内抗日气氛浓重,到各地向群众宣讲抗日,义卖物品集资给抗日战士,组织歌咏队宣传抗日,等等。我也积极参与,将自己随身携带的衣物义卖过好几次。为此,日军痛恨浙大,一直想伺机报复。1939年2月5日,日军派出18架飞机轰炸浙江大学。当时我正在茅草棚教室内温习功课,忽然听见飞机声,知道日本轰炸机来了。因为我在上海时目睹过日机的狂轰滥炸,有了经验,便立刻跑出教室仰卧在操场上,看着飞机在我头顶上盘旋,耳听得炸弹排空而下的“嘘嘘”声,刹那间离我右边约40米处一排地面的泥土冲天而起,我当时紧紧趴在地上,泥土都扑到身上。那时我心想,要么被炸死,千万不要被炸残,缺个胳膊少个腿的,成为累赘。结果万幸,我还是活下来了。我与同学们一起清理校舍,清点统计出日机投下的一百多枚炸弹。看着学校仅有的两座宿舍楼被炸毁了一座,我心里非常愤怒,更增强了为抗日而发愤读书的决心。宜山旧称“蛮烟瘴雨”之乡,属于亚热带气候,这里温暖多雨。多雨的环境极易滋生蚊子,而蚊子则是传播疟疾的祸首,真是宜山宜水不宜人啊。由于抗战,宜山的人口增加了许多,疟疾就迅速传播开来。浙大师生有近200人患病,其中不少是恶性的,还有同学病逝了。那时治疗恶性疟疾的特效药只有进口的Atabrine,中文翻译为阿坦布雷,或为疟疾平,奎宁只能治疗一般的疟疾。浙大离开杭州时所带的药物早已用完,离宜山*近的柳州和桂林却买不到这些药物。这让师生们惶恐不安。我也不幸染上了,而且是恶性的,每天高烧39摄氏度多不退。父亲得知后,快速从上海寄来阿坦布雷,使我又逃过了一劫。遵义半年在浙大西迁辗转跋涉的求学途中,遭遇了日本侵略者肆意轰炸,更激发了我以知识做武器“转移国运”,赶走日本侵略者的斗志。我们电机系有电力和电信两个专业,两个专业的学生一至三年级读的是相同课程,四年级的课程才分开,我选择了电信专业。电信专业比电力专业学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要多得多。之所以选定电信,是我决定将国防事业作为己任,准备用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投身无线电行业,为国效力。除了钻研电信专业课程外,我的课余时间还是用来读书,每晚都在油灯下度过。就在那时候,我把父亲邮寄来的一部《三国演义》读得烂熟。有时我也参与时事讨论。记得在遵义时,学生会在校本部何家巷办了《生活壁报》。这个壁报名义上作为同学之间生活中调剂余缺的平台,实为同学们讨论时事、校务的民主论坛。壁报形式十分特别,编辑员由同学担任,不需要抄写,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是作者和读者。只要同学觉得有一事要说,无论小至个人生活,大至天下大事,都可写稿投进稿箱,另用纸条著上作者的年级、姓名、住址,加盖私章后,便可以笔名发表。我经常去看,也投过稿。记得我写过一篇批评苏联侵占芬兰的时事评论文章。当时,苏联抢占了芬兰的一些地方,我认为它的行为是侵略。文章张贴以后,引来了众多议论,很多人认为苏联是对的。我们正、反两方有了几个“回合”,互不相让,争论没有结果。*后只能以学生会主席孙翁孺出面调解,说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意见,不要再争论,就完事了。我与学生会主席孙翁孺后来是一直保持联系的。记得1990年初,翁孺与我和钱汝泰联名发起为纪念1940、1941两届校友毕业50周年的返校欢聚活动。1990年10月17日,全国各地校友41人赶到杭州,连同在杭州的两届校友一共78人。大家推举翁孺为总指挥。在杭州,他还有当年学生会主席的风采,我们的欢聚活动在他的领导下非常成功。经过友好协商,他还成功地与母校达成协议,开了浙大毕业的每届校友50周年依次返校庆祝联欢的先河,为校史增添了新的一页。孙翁孺生病后,我去马鞍山看望他三次,**次是我和老伴、钱汝泰和老伴,一共四人结伴去医院看望他,当时他已做过二次化疗,但精神很好。第二次是台湾的校友虞德麟来南京,我陪他去马鞍山翁孺家里。虞德麟每年回大陆一两次,春天要到无锡扫父母墓。2002年春天,他又来南京。我又一次陪他去马鞍山看翁孺。那时翁孺原已因化疗掉光了头发,又长出不少。约在当年5月,我又打过一次电话问候他,他说很好。后来因我老伴生病的缘故,再未通信。第二年,翁孺去世了。……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雷达人生:张直中口述自传(白色) 作者简介

  张直中(1917-2011),浙江海宁人,雷达与信息处理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194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1945-1947年,赴英国学习雷达和超高频技术。曾任第四机械工业部第十四研究所总工程师。著有《雷达信号的选择与处理》、《合成孔径、逆合成孔径和成像雷达》、《微波成像术》和《机载和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导论》。曾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第二届中国工程科技奖(1998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9年)。钱永红(1959-)浙江嘉兴人。自由撰稿人。著有《一代学人钱宝琮》。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