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口腔预防医学(第3版)

口腔预防医学(第3版)

作者:文静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16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7.9(7.0折) 定价  ¥3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口腔预防医学(第3版) 版权信息

口腔预防医学(第3版) 本书特色

医药卫生高等院校创新教材,口腔专业等相关专业学生用书。医药卫生高等院校创新教材,口腔专业等相关专业学生用书。

口腔预防医学(第3版) 内容简介

本教材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口腔流行病学、龋病的预防、牙周病的预防、其他口腔疾病的预防、氟化物与口腔健康、自我口腔保健方法、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健康促进、社区口腔卫生服务、口腔医疗保健中的感染与控制。本教材以培养学生工作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和适教性特色。

口腔预防医学(第3版) 目录

目录
Contents
第1章 绪论/1
第1节 口腔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1
第2节 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2
第2章 口腔流行病学/5
第1节 口腔流行病学的概念及作用/5
第2节 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6
第3节 口腔健康状况调查/10
第4节 龋病流行病学/15
第5节 牙周病流行病学/18
第6节 其他口腔常见疾病流行病学/23
第3章 龋病的预防/28
第1节 龋病致病因素/28
第2节 龋病预测与早期诊断/30
第3节 龋病的预防方法/35
第4节 龋病的临床预防技术/36
第4章 牙周病的预防/43
第1节 牙周病的病因/43
第2节 牙周病的危险因素/45
第3节 牙周病的预防与控制/47
第5章 其他口腔疾病的预防/52
第1节 口腔癌的预防/52
第2节 牙外伤的预防/53
第3节 牙酸蚀症的预防/54
第4节 口臭的预防/56
第6章 氟化物与口腔健康/58
第1节 概述/58
第2节 氟化物防龋的全身应用/59
第3节 氟化物防龋的局部应用/61
第4节 氟化物防龋的安全性/64
第7章 自我口腔保健方法/66
第1节 刷牙/66
第2节 自我口腔保健的其他方法/69
第8章 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73
第1节 妇幼口腔保健/73
第2节 中小学生口腔保健/75
第3节 老年人口腔保健/76
第4节 残疾人口腔保健/77
第9章 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健康促进/80
第1节 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健康促进的概念/80
第2节 口腔健康促进的任务和途径/81
第3节 口腔健康教育的任务和方法/82
第4节 口腔健康教育计划、实施与评价/83
第10章 社区口腔卫生服务/86
第1节 社区卫生服务概述/86
第2节 社区口腔卫生服务/87
第11章 口腔医疗保健中的感染与控制/91
第1节 口腔医疗保健中的感染传播及感染疾病/91
第2节 口腔医疗保健中的感染控制措施/92
实训/97
实训一 社区口腔健康调查/97
实训二 口腔健康教育与促进/100
实训三 龋病预防——窝沟封闭、非创伤性修复/102
实训四 龋病预防——局部用氟/105
实训五 刷牙与菌斑控制/106
参考文献/107
自测题参考答案/108
展开全部

口腔预防医学(第3版) 节选

第1章绪论   第1节 口腔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关系密切,一方面是因为口腔属于身体的一部分,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口腔的多种疾病与全身疾病相关联,如龋病与心内膜炎的关系、牙周病与糖尿病的关系等都已被广泛研究和报道。口腔疾病不仅指传统的牙齿及其周围组织的疾病,还包括颅颌面、口腔软组织发生的疾病。   口腔疾病的预防方法不仅包括一些具体的干预措施,也包括普及口腔健康知识、改变口腔不良习惯、提高口腔保健意识以及控制与全身健康相关的共同危险因素等。   一、口腔预防医学的定义与工作范畴   (一)定义   口腔预防医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口腔医学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预防口腔疾病的措施及对策,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达到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的目标,是一门促进口腔健康的科学。   (二)工作范畴   口腔预防医学的工作范畴包括口腔流行病学、龋病的预防、牙周病的预防及其他口腔疾病的预防,氟化物与口腔健康、自我口腔保健方法、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健康促进、社区口腔卫生服务以及口腔医疗保健中的感染与控制等。   二、三级预防的原则   在医学实践中预防和治疗两者相辅相成,预防可以防止疾病发生,治疗亦能预防更严重疾病发生。预防贯穿于疾病发生前直到疾病发生后转归的全过程,形成了三级预防的概念。   (一)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针对病因的预防措施,是疾病发生前的预防。消除致病因素,防止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如自我保健、健康教育与促进、控制菌斑,特殊预防手段包括使用氟化物和窝沟封闭等。   (二)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是针对疾病早期的预防措施,即在疾病发生的前期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如定期口腔检查、高危人群筛查、早期龋充填、龈炎治疗等。   (三)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是针对疾病处于中后期时的预防措施。通过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尽量恢复或保留口腔功能,如牙列缺损和缺失的修复等。   第2节 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   从口腔预防医学发展历程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萌芽阶段、科学基础形成阶段、发展阶段以及新发展阶段。   一、萌芽阶段   公元18世纪40年代之前是预防口腔医学的原始启蒙阶段,又称经验主义阶段。由于牙病的痛苦难忍,人们在长期实践摸索中自然产生了预防牙病的意识与行为,包括漱口、叩齿、刷牙等,积累了丰富经验,有些方法沿用至今。   二、科学基础形成阶段   1850~1950年是口腔预防医学的科学基础形成阶段,两项重要发现推动了牙医学专业的革命,也推动了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   1.龋病病因学说的提出 1890年,美国牙科医生和微生物学家维洛比 米勒进行了口腔细菌学研究,证明细菌作用于糖可以产酸,使牙釉质脱矿而引起龋,系统阐述了龋病病因学说——化学细菌学说,对龋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引起许多国家前所未有的刷牙运动,促进了刷牙方法的改进和牙线的使用。   2.氟化物防龋的发现 1896年,德国人德宁格尔(A.Deninger)就曾用氟化物制剂对抗牙科疾病,并指出饮食中缺氟是引起牙病的重要因素。1942年,美国口腔科专家亨利 迪安调查发现,随着饮水氟浓度增加,氟牙症的严重程度增加,而龋病患病率下降,在饮水氟浓度为lmg/L时龋病发病率*低。1945年美国开展了饮水氟化项目,取得了明显的防龋效果,奠定了氟化物防龋的基础。   三、发展阶段   1937年,美国成立了美国公共卫生牙医学会。1950年建立了美国口腔公共卫生委员会,旨在促进全民的口腔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1948年成立,以促进全球人口达到可以接受的口腔健康水平为目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的项目,如召开氟化物研讨会、推广饮水氟化等。1971年,WHO为了解各国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疾病流行情况,发布了《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至2013年已对《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做了四次修改,为世界各国开展口腔健康调查提供了统一的检查标准和方法。1979年,WHO与世界牙科联盟(World Dental Federation,FDI)联合提出了2000年全球口腔卫生保健目标。WHO把口腔健康作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明确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我国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中期。1945年,华西协和大学牙医学院(现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成立牙科公共卫生学系。1979年,北京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在全国首先成立了口腔预防科,口腔预防医学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开始正式纳入教学课程。1983年,我国卫生部组织了首次全国中、小学生的口腔健康调查,**次采用WHO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其后每隔十年开展一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为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口腔健康状况和流行趋势、口腔保健知识、观念和行为情况提供了基本数据。1988年12月卫生部批准成立了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1989年,我国将每年9月20日定为全国爱牙日,并以“爱牙健齿强身”为中心主题,指导开展了一系列的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促进活动。1994年起,经民政部批准成立的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开展了一系列口腔预防应用研究项目,开展了龋病与牙周病的社会调查、龋病病因学的研究、氟化物和窝沟封闭术防龋的研究,并开始了饮水氟化防龋试点项目。2008年起,卫生部设立中西部儿童龋病综合干预项目,后来扩展到东部地区称为国家儿童龋病综合干预项目,内容包括窝沟封闭、局部用氟、口腔检查和口腔健康教育。   四、新发展阶段   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的要求和对疾病预防意识的提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正在得到普及,人类的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会有普遍的提高。口腔预防医学的未来发展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①注重引导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推崇健康科学的口腔卫生习惯;②注重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共同危险因素的控制;③注重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的筛查、监测和干预;④注重口腔疾病预防的公平性,实现人人享有口腔保健;⑤注重新技术在口腔预防中的应用,借助分子生物学、遗传基因工程学、大数据技术等进行检测、筛查和干预。   我国《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提出了“以提高群众口腔健康水平为根本,以健康知识普及和健康技能培养为基础,以口腔疾病防治适宜技术推广为手段,以完善口腔卫生服务体系为支撑,全面提升我国口腔健康水平”,相信终将实现要让牙齿为人类健康终生服务的美好愿望。   单选题   1.我国的爱牙日是()   A.6月1日 B.8月20日   C.9月10日 D.9月20日   E.11月10日   2.口腔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体的健康状况 B.个体的患病情况   C.人群的预防措施 D.指定人群的患病情况   E.儿童的预防保健措施   3.下列属于口腔一级预防的是()   A.窝沟封闭 B.龋病的早期充填   C.义齿修复缺失牙 D.定期口腔检查   E.牙髓治疗   4.下列不属于口腔二级预防的是()   A.口腔X线辅助诊断 B.龋病的早期充填   C.龋病的早期诊断 D.定期口腔检查   E.窝沟封闭   5.下列属于口腔三级预防的是()   A.窝沟封闭 B.龋病的早期充填   C.义齿修复缺失牙 D.定期口腔检查   E.氟化物防龋   (文静)   第2章   口腔流行病学   第1节 口腔流行病学的概念及作用   一、口腔流行病学的概念   口腔流行病学是一门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的学科,是探讨口腔疾病的病因、流行因素、制订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服务效果的科学工具。它是流行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流行病学方法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随着流行病学原理的扩展和研究方法的迅速进步,流行病学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为临床医师开展医学研究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协助临床医师开展临床工作。   二、口腔流行病学的作用   (一)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的分布状态   口腔流行病学可用于对人群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描述,*常用的方法是横断面研究。它可以通过对某一个地区、某一人群在特定时间内的某种或某些口腔疾病进行调查,获得该地区特定人群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征。如我国已经完成的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描述了我国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可以了解我国龋病、牙周病、氟牙症和牙列缺失等口腔疾病的分布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口腔流行病学的横断面研究可以提供某种或某些口腔疾病流行因素的线索,形成危险因子假设,然后用分析性研究的方法对该危险因子进行验证,借以判断该疾病可能的病因。必要时再采用实验研究等其他流行病学方法,有助于深入验证该疾病的病因。   (三)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口腔流行病学也可用于口腔疾病预防措施和预防方法的研究,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如一种新的预防方法或预防措施,在取得大量非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证据之后,可用流行病学实验方法对其效果进行检验,通常是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经过一定的试验周期,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发病差异,以此检验新的预防措施的效果。   (四)监测口腔疾病流行趋势   口腔流行病学还可用于口腔疾病发展趋势的监测。口腔疾病的流行常常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行为与生活方式、环境、卫生保健服务状况等,这些因素的改变常会导致口腔疾病流行情况的变化。WHO在1969年建立了全球口腔数据库,每年发布一次全球龋病流行趋势报告。   (五)为制订口腔卫生保健规划提供依据   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口腔保健规划的主要依据。我国疆土辽阔,各地区经济状况、卫生保健状况、生活习惯、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等相差很大,卫生行政部门在制订口腔健康目标和规划时,必须有大量确切的调查资料作为依据。   采用口腔流行病学方法可对目标和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一个口腔健康目标和规划制订后,在实施中也需用口腔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末评价,以确定所制定的目标能否达到,如果发现期限结束时达到该目标有困难,则在中期就应对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切合实际。   第2节 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既是一门医学应用学科,也是一门医学方法学。按照设计类型归纳起来有三大类: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观察法按是否事先设立对照组,又进一步分为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主要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起到揭示现象、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的作用,即提出假设。分析性研究主要是检验或验证科学假设。实验法可以人为地控制实验条件,直接验证危险因素或可疑病因与疾病之间是否有关联及是否为因果关联。数理法也称数学模型法或理论流行病学,是用数学模型来定量地表达病因、宿主与疾病发生发展的数学关系,以客观定量地描述疾病流行状况或预测疾病流行趋势,从理论上探讨疾病的流行规律和防治措施的效果。本节重点介绍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和实验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