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文明的融合(近代科技简史)

文明的融合(近代科技简史)

作者:王元庆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363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78.2(7.9折) 定价  ¥9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文明的融合(近代科技简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2610601
  • 条形码:9787302610601 ; 978-7-302-61060-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文明的融合(近代科技简史) 本书特色

1. 世纪的迷思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欧洲而不是中国?百年来,这个问题在无数人脑海里盘旋,也有无数的答案。中国的科技发展历史悠久,无论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等都比欧洲早很多年。但是,近代科学却诞生于欧洲而不是近代中国,这是为什么呢? 2. 探索问题的新视角:非社会学角度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源自每个人不同的观察视角:例如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认知方式、思维方式、科研机制、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有人认为是实用技术的推动,也有人说是中国强势的封建制度遏制了科学发展,甚至有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拖累着科技的进步。总之,大多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寻找答案。 我们与其思考“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诞生在中国”,不如反过来思考:“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欧洲”。 近代欧洲的科学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它的基础在哪里? 欧洲迅速崛起的工业,它的原始积累从哪里来? 3. 水滴石穿让我们先从一个新的历史视角来观察。 科技的发展有其外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方面。作为内在因素,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了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程度,例如数学的作用、科学的方法等,它们是决定性的因素;作为外部因素,社会学因素决定了科学发展的时间与速度,例如传统文化、教育制度、产业需求等,它们是促进性的因素。 数学是科技发展的决定性的内在元素,符号表达与符号逻辑是数学发展的转折点,数学化描述自然规律是近代科学诞生的原始触发点。符号化带来数学的简约表述和演绎推理,推动了数学的快速发展。 欧洲人不经意之间打开了符号化数学的大门,由此撞进了近代科学百花盛开的森林。用数学描述自然现象开辟了近代的科学方法,以符号描述自然现象的各种参量,用符号归纳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公式)。物理与数学相结合,推动物理学科的高速发展。物理学科的发展带动相关学科(如医学、生物学、化学等)的连锁反应式发展。 四大文明古国的数学、自然哲学、实践经验的积累,为欧洲的新生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中国、印度、阿拉伯的数学成就成为中世纪后期的欧洲文明发展的原动力,欧洲人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快速完成了科技文明大厦的基础建设。 在中华文明等原生文明成就和哲学思想的推动之下,欧洲实现了思想的巨大解放,唤醒人们冲破黑暗世纪的思想禁锢、追求全新的文明发展。欧洲由此历经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开化,迈步走进轰然打开的近代科技大门。 从喜马拉雅的视角,瞭望东西,科技文明5000年融合与重建;从科学发展的内因,深度剖析,西方科技500年源泉与动力

文明的融合(近代科技简史)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科技发展的内在因素,从数学的进步、科学的方法、文明的交融、思想的解放,多维度追溯西方科技文明的发展历程,梳理近代科技发展的脉络,展示文明融合对于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作用,呈现中华文明灿烂光辉照耀下的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的辉煌画卷。 本书通过大量历史史料,明确地揭示了中华文明在西方近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欧亚古文明的成果,填补了欧洲数学发展的断崖、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直接和间接地推动着近代科技的发展。通过对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再认识,对于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了解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理性思考中国未来的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正面意义。

文明的融合(近代科技简史) 目录


目录



**篇数学与物理


**章符号语言诞生数学渐入佳境


平行时空: 跨越千年的回荡


中西方数学的要素比较


逻辑演绎: 数学的惊世绝技


第二章数学铺就坦途物理高速奔腾


跨越千年的对话: 物理


近代科学的早期启蒙


驯致其道,传承弘扬


第二篇如 虎 添 翼


第三章神奇数学魔术精彩傅氏变换


一首数学的诗: 傅里叶变换


同一首诗: 可以抒发不同的情怀


傅里叶: 荒野中孤独斩棘的侠客


第四章争论千年不息立体视觉之谜


对立体视觉的初步认知


突破直观信念


一场集体穿越的聚会: 逼近真理


数学带来新的突破


立体视觉: 默默地创造着美好生活


第三篇毁灭与重生


第五章山川如如不动英雄沓沓而往


滋养人类繁衍,激发人类探索: 土地



山川锦秀,造就代代风流


东西方文明交融大舞台: 西域


第六章古国灰飞烟灭文明多维融合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首个驿站


西方文明的大交融: 亚历山大帝国


西方文明的大交融: 罗马帝国


残雪声中夜,省识东风面: 秋稔尽囊


第七章硕果博采广纳数学进化新生


遥远东方的熠熠星辉


独领风骚数千年


百年向东: 数学开启东学西渐**步


数学*基本单元的进化


大道至简: 符号化数学闪亮登场


变量数学,近代科技史的*强音


微积分,吹响近代科技的号角


莱布尼茨: 二进制应用的推进者




第八章百年向东学习几度维新变革


大学: 世俗教育开启欧洲的心智


**次思想解放——文艺复兴


思想大发现: 激荡黑暗世纪的历史篇章


第二次思想解放——启蒙运动


东方经济学思想沁润着欧洲


中国古代逻辑推理思想


第九章填补文明断层穿越科学蒙昧


平行世界: 科技文明的断代划分


泾渭分明: 一厢春色一厢冬


智慧启迪: “东学西渐”的自然科学


铿锵绵绵: 三千年的钢铁音符


帆樯映远: 非行久不能知也


大地坤厚: 深究方知其载万物仁心


莫忘先祖,泱泱大国的科技贡献


第十章生态斐然成章科技卓然可观


专利制度: 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蒸汽机推动**次工业革命


华丽转身: 迈向现代大学


发电机点亮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四篇大 国 兴 衰


第十一章海外殖民掠夺列国潮起潮落


引发商业化变革,开创殖民化示范


怀揣“东方梦想”,面对纷争现实


从路西法到撒旦


从“一穷二白”到“富甲天下”


从“中国梦想”到“欧洲中心论”


“天命理论”引导欧洲文明形象的塑造


第十二章大国兴衰治忽迎接民族复兴


金三棱锥: 近代科学体系的核心构架


“赛先生”并不神奇


逻辑与公理: 欧洲人的另一把钥匙


甲子定律: 国家兴衰国力消长的魔咒



参考文献


附录东西方科技发展年表


展开全部

文明的融合(近代科技简史) 作者简介

王元庆,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理事,CSIG“三维成像与显示”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ISO/IEC国际标准工作组专家,全国平板显示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 长期从事新型图像显示、激光三维成像雷达的研究,主持30余项科研项目,多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或定型验收,实现量产和应用。获“**研究先进个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3次,获科技进步奖、创新挑战赛优胜奖、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科教类奖7项。出版著作3部,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若干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包括Nature、SCI期刊等),授权中国、国际专利数十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