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欧洲霸权之前:1250-1350年的世界体系

欧洲霸权之前:1250-1350年的世界体系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5-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52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95.2(7.0折) 定价  ¥1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欧洲霸权之前:1250-1350年的世界体系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110037
  • 条形码:9787100110037 ; 978-7-100-11003-7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欧洲霸权之前:1250-1350年的世界体系 本书特色

★该书精彩纷呈,其视野堪比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和费尔南·布罗代尔的著述……阿布-卢格霍德强调从杭州至布鲁日的广阔地区具有共同的商业文化和商业机制,其实质性分析驱使我们反思对现代世界体系的欧洲中心论的解释。 ——美国社会学会颁奖委员会 ★好的世界历史,宽度、深度俱佳,且辅以细节……这本著述将成为未来学界的重点参照。 ——《美国社会学杂志》 ★阿布-卢格霍德将世界体系的起始回溯至1250年,对世界历史的书写作出了重要贡献。藉此,她*终解决了世界历史在1500年出现所谓的断裂的难题。 ——安德烈·贡德·弗兰克,《世界历史杂志》

欧洲霸权之前:1250-1350年的世界体系 内容简介

本书对欧洲霸权形成前的世界体系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首次描述了前现代的世界体系。按照作者的划分,1250-1350年是前现代世界体系的关键时期,当时的世界可以划分为三大世界性的体系:欧洲;中东以及亚洲。作者对这三大体系各自的经济、政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沟通做了详细的分析。

欧洲霸权之前:1250-1350年的世界体系 目录

序言

导论
**章 形成中的体系研究川
13世纪:一个世界体系?
13世纪和16世纪的欧洲范例
一些史学方法论问题
本书计划

**部分 欧洲亚体系
从古老帝国中浮现
第二章 举办香槟集市的城市
作为经济交易中心的集市
香槟集市及其所在城镇
由香槟集市得出的经验
第三章 布鲁日和根特:佛兰德斯的商业城市
和产业城市
根特与布鲁日的由来
佛兰德斯纺织业的发端
纺织业的巅峰(根特)与向商业的转移(布鲁日)
布鲁日与外国金融家
黑死病
由佛兰德斯事例得出的经验
第四章 热那亚和威尼斯的海上商人
热那亚和威尼斯的由来
十字军东征对威尼斯与热那亚的影响
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的联合
贸易体制的变化,1260-1350年
14世纪中期的萧条
由热那亚和威尼斯得出的经验
……

第二部分 中东腹地
第三部分 亚洲

结论
参考书目
索引
泽后记
展开全部

欧洲霸权之前:1250-1350年的世界体系 节选

  《欧洲霸权之前:1250-1350年的世界体系/全球史译丛》:  任何一个集市中心应该都会吸引四面八方的城市商人,这有可能催生出“一个更高级的贸易区”。虽然商人*初来到集市是为了向当地顾客销售物品,但他们很可能时常在同一个集市碰面,这样他们就会在下次相遇时带去某些物品并彼此交易,这些物品不见得为当地农民需要,但它们在商人所在的家乡的集市上有销路。在这种情况下,信贷和交易活动会变得更加复杂,尤其是当来源于各个城镇的货币不统一的时候。由于货币种类繁多,钱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为下一笔交易积累信用或许比随身携带硬币更可取,这意味着那些借贷记录必须保存下来。于是,就像当地的农户会预订物品一样,来自各地的商人来来往往,他们家乡的城镇消费者可能也会下订单,这些消费者订购的不是在当地集市上就可以买到的洋葱,而是由远方城镇编织的布料。城镇居民的交易商会从星期一集市上遇到的同行那里预订,而在这个集市他并没有其他利益可图。一个四通八达的交汇点就这样成为远程贸易中心,尽管它自身产出的利益微乎其微。  一旦交汇点确定下来,并能吸引其他地点的商人,那么当地产品总会有机会被推广到远程商人开拓的市场上。于是,当地的制陶工或因手艺而声名远扬,他的产品能够卖给来到此地的远程商人;商人或许会委托他们制作一些盆盆罐罐,因为商人知道它们能在别处售出。商人甚至向当地工匠预支一笔资金,使他们有可能购买更多的原料或雇用帮手,借此来帮他推广产品。织造业是个更好的事例。当地的羊毛、棉花或亚麻产量或许足够满足当地织工需要,生产出供本地人使用的产品,但产量的扩大可能需要原材料的输入。那些流动商人或许会供应原材料,并签约收购,以供出口。从私人生产到雇佣劳动仅仅是简短而又危险的一步,在雇佣劳动中,商人给生产体系提供原料,并向制造成品的工人支付报酬。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比在商人的家乡完成整个织造过程更实惠,因为在他们的家乡,织工可能会受到行会的保护。  远程贸易的扩展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前提条件。其中一个无疑就是安全。随着远程运输的货物价值的增加,商人对保护措施的需求日渐凸显。如果只是农场主携带着洋葱和番茄在当地销售的话,偷窃倒不会产生很大影响。但当富商运载贵重物资通过贫困地区时,他们则往往成为偷窃对象。那些“杀富济贫”的罗宾汉,用不大光彩的话说其实就是贫穷山民,他们偷盗前往集市的流动富商的货物。哪里贫富不均,哪里的安全措施就必须得到保障;否则,商人就会带着卫队,乘“篷车”出行,以确保人身和货物的安全。在充满异国情调的东方和13世纪的欧洲,人们都能看到这种篷车。  第二个前提就是当货币不统一时达成的兑换协议,更为重要的还有确保偿还债务和履行契约的一些手段。没有这些必要条件,贸易很快就会夭折。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还需要构建一些信贷机制,以确保直接买卖之外的那些交易。  至于集市的选址问题,有几个因素是至关重要的。贸易地点*起码要连接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区域,各区域的产品应该互补,而不是相同,这样才有交易的必要。其次,贸易地点必须是商人容易到达的地方,鉴于当时的运输条件,运输费用必须做到*小化。这就是为何运输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时贸易地点也会时常变换的原因了。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水路运输远比陆路运输便宜,在运输大宗货物时尤其如此。当然,小而贵重的物品在承担了每单元的高额运费后依然有着可观的盈利,而那些低廉的笨重货物则不值得运往远处。其实这也是13世纪——和今天一样——的远程贸易钟情于奢侈品、贵重物品和武器的原因。  ……

欧洲霸权之前:1250-1350年的世界体系 作者简介

  珍妮特·L.阿布-卢格霍德(1928-2013),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世界体系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开罗美国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西北大学以及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阿布-卢格霍德一生著述颇丰,在城市社会学、中东研究和世界体系理论等领域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著作有:《开罗:1001年的胜利之城》(Cairo:1001 Years of the City Victorious,1971)、《变幻的城市:城市社会学》(Changing Cities: Urban Sociology,1991)以及《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美国的全球城市》(New York,Chicago,Los Angeles: America's Global Cities,1999)等。《欧洲霸权之前:1250-1350年的世界体系》是她的代表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