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夏书系·课程的超越:学校课程系统设计

大夏书系·课程的超越:学校课程系统设计

作者:王凯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本类榜单:少儿销量榜
中 图 价:¥48.9(7.0折) 定价  ¥6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夏书系·课程的超越:学校课程系统设计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6027570
  • 条形码:9787576027570 ; 978-7-5760-2757-0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夏书系·课程的超越:学校课程系统设计 本书特色

课程的质量左右着学校教育的发展水平 当前学校课程建设面临诸多挑战,针对课程设计实践中出现的单一性、割裂性和封闭性问题,本书提出以推进学校课程系统设计来破解当前困境,将外在的课程文件与虚化的课程理念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拿得出、用得好”的适切的课程文本与鲜活的课程实践。 编辑推荐篇章:
P14-16 特色课程建设的孤岛化
P 21-23 学校课程系统的新特征
P 86-88 学校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载体,其质量决定着学校教育的发展水平。
20年来的课程改革,把学校课程体系中容易改的要素和成分基本上已经改革完毕,当前剩下的都是硬骨头,也正是这些硬骨头形成了学校课程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育人导向如何结合学校实际进行调整?
如何实现课程贴近现实、回归儿童、回归生活的目标?
如何实现“课程—教学—评价”的一体化建设?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必要信息与资源的介入和组织?
…… 本书尝试提出以推进学校课程系统设计来破解当前困境。
书中不仅分析了当前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明确了课程系统建设的基本理论体系,而且提供了课程系统建设的程序、工具、策略与方法,更难得的是,分享和分析了课程顶层设计、课程整合的优秀案例,将外在的课程文件与虚化的课程理念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拿得出、用得好”的适切的课程文本与鲜活的课程实践。

大夏书系·课程的超越:学校课程系统设计 内容简介

学校课程实体建设是本书提出的全新概念,其本质在于着眼于每一个孩子的核心素养,构建和织就涵括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在内的学校课程意义之网。课程实体建设是校长与教师自主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是对教育权力思考与应用的重要途径。本书首先从背景与理论出发,将教育改革背景与学校课程建设的理论拟合,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明确课程实体化建设的基本理论体系;然后提供给学校进行课程实体建设的程序、工具、策略与方法,从“扎根”与“长脚”两个特征进行课程优化;*后通过分析和分享很好案例,将课程顶层设计、课程整合等一一进行剖析和解决。

大夏书系·课程的超越:学校课程系统设计 目录

序 言 001 现状与理论篇 章 学校课程建设的十大问题 003
节 课程建设中的模糊与单一性问题 003
一、课程内涵模糊 003
二、课程建设中单一的加法法则 004
第二节 课程建设中的割裂性问题 005
一、课程领导变为领导课程 005
二、课程缺乏整体规划 006
三、课程整合貌合神离 008
四、无视课程建设的反哺作用 008
第三节 课程建设中的封闭性问题 010
一、课程开发主体的封闭 010
二、口号化的国家课程校本化 011
三、课程资源建设规划与布局的滞后 012
四、特色课程建设的孤岛化 014 第二章 学校课程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内容框架 017
节 学校课程系统设计的本质追问 017
一、学校课程系统与课程系统设计 017
二、学校常用的课程设计模式及其困扰 018
三、三级课程作为完整系统的关系分析 020
四、学校课程系统的新特征 021
第二节 课程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分析 023
一、整体主义课程理论 023
二、系统课程论 026
第三节 学校课程系统设计的内容与程序框架 029
一、学校课程系统设计的主体范围与程序 029
二、学校课程系统的组成 031
三、学校课程顶层设计比色卡 034 工具与流程篇 第三章 课程建设意义赋予与大背景分析 039
节 明确意义,突破既有狭窄视野 039
一、理解课程系统的整体性、扎根性与长脚性 039
二、突破惯有的狭窄视野 040
三、通过赋予意义,寻求课程发展模式 041
第二节 赋予意义,明确价值和突破方向 043
一、学校课程建设的整体意义赋予 043
二、赋予学校特色课程新内涵 044
三、探索学校课程新突破 045
第三节 学校课程设计的大背景分析 046
一、大背景分析简介 046
二、国家层面课程改革发展脉络 047 第四章 课程系统设计内涵理解与SWOT分析 049
节 课程系统设计的内涵认识 049
一、学校课程系统的内涵 049
二、技术发展与学校变迁对课程系统的影响 051
三、课程系统设计的新内涵 052
第二节 课程系统设计的战略选择来源:SWOT分析 053
一、制定战略通用的SWOT方法 053
二、SWOT分析法运用步骤 054
三、SWOT分析的局限及学校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055
第三节 学校课程系统设计SWOT分析案例 056
一、宝山小学课程设计SWOT分析 057
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西山学校课程设计SWOT分析 061 第五章 课程哲学确立与KISS分析 066
节 确立学校课程哲学 066
一、课程哲学的要义 066
二、学校课程哲学确立的思考 070
第二节 基于课程哲学的课程系统优化思考 072
一、确立学校课程设计新逻辑 072
二、学校课程系统设计优化的路径 073
第三节 对原课程体系的KISS分析 077
一、KISS分析介绍 077
二、学校课程哲学指导下的已有课程KISS分析 078 第六章 学校课程顶层设计 083
节 学校课程设计的背景、指导思想与原则 083
一、学校课程设计的背景 083
二、学校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085
三、学校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086
第二节 课程目标与内容选择 088
一、学校课程目标 089
二、学校课程内容选择 092
第三节 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 095
一、学校课程结构的确立 095
二、学校课程设置 102
第四节 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105
一、学校课程实施 106
二、学校课程评价 116
第五节 课程管理与组织保障 124
一、学校课程管理 124
二、学校课程建设的组织保障 128
三、学校课程管理与组织协同变革的案例 131 第七章 课程群建设 135
节 课程群概念与价值分析 135
一、课程群概念辨析 135
二、课程群的价值 139
第二节 学科课程群建设 140
一、学科课程独立建设存在的问题 140
二、当前学科课程优化的主要趋势 141
三、学科课程群的类型 142
四、学科课程群的设计 143
五、学科课程群设计案例分析:BEE英语课程群 149
第三节 综合课程群建设 151
一、综合课程群的概念辨析与基本类型 151
二、综合课程群设计的五种模式 154
三、综合课程群设计案例分析 158 第八章 课程单元与新课案设计 165
节 课程单元与单元设计的内涵 167
一、课程单元的内涵分析 167
二、课程单元的分类与确定 169
三、单元整体设计的内涵与价值梳理 170
第二节 课程单元设计流程与模式 172
一、基于“ADDIE模型”的设计法 172
二、逆向设计模式 177
三、单元设计案例分析 179
第三节 新课案的内涵 182
一、课案的内涵梳理与问题分析 182
二、新课案,“新”在何处 183
第四节 新课案的构成与设计 187
一、新课案设计的三大原则 187
二、新课案的构成要素 189
三、新课案的设计流程 190
四、新课案设计的显著特点 191
五、新课案设计案例剖析 192 实践与案例篇 第九章 学校文化梳理与课程文化确立 197
节 作为课程母体的学校文化梳理 197
一、学校文化的意义与构成 197
二、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归因分析 198
三、如何梳理与改进学校文化 200
第二节 学校文化建设案例分析 202
一、初期文化梳理 202
二、设定文化梳理模板 205
三、文化细节梳理与改进 206
第三节 学校课程文化内涵、构成与趋势 209
一、课程文化的内涵梳理 209
二、课程文化的基本构成 210
三、课程文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211
第四节 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案例分析 213
一、学校课堂文化建设的“五部曲” 213 第十章 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的案例分析 217
节 作为课程母体的学校文化体系的梳理 218
一、学校文化梳理的定位 218
二、学校文化背景分析 220
三、文化宣言确立 220
四、文化要素设计与梳理 221
第二节 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研究脉络与突破分析 224
一、课程顶层设计研究脉络确立 224
二、课程建设的突破分析 225
第三节 学校课程建设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 225
一、课程建设的大背景分析 225
二、课程建设的SWOT分析 226
三、既有课程要素的KISS分析 228
第四节 学校课程方案研制与分析 231
一、成达课程设计脉络关系分析 231
二、成达课程建设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232
三、成达课程建设目标 232
四、成达课程结构与内容 233
五、成达课程实施 235
六、成达课程评价 237
七、成达课程的组织与管理 239 第十一章 顶层设计下的学校课程整合实践 240
节 基于共同要素的学科课程整合案例与分析 240
一、学科本位的要素整合 241
二、外部资源介入的要素整合 242
第二节 互为载体的课程整合案例与分析 243
第三节 儿童本位的课程整合案例与分析 245
一、资源融入的儿童本位课程整合 245
二、基于塑造学生形象的课程整合 248
第四节 基于完整培养链条的学段课程整合实践 250
一、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课程整合案例 250
二、对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学段课程整合的分析 255 第十二章 走向课程超越观 257
节 从“计划课程”走向“市场课程” 257
一、计划课程例析 258
二、课程的开放趋势与属性分析 258
三、迭代更新的学校课程形态案例分析 260
第二节 学生作为课程受体的超越 261
一、学生的课程权分析 261
二、学生作为课程供体的案例分析 264
第三节 超越课程“精准投食” 266
一、“精准投食”定位的学校课程设计 266
二、学生课程“饥饿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267
三、如何培育学生的课程“饥饿感” 268 结束语 269
展开全部

大夏书系·课程的超越:学校课程系统设计 作者简介

王凯 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副主任,教育学博士,研究员,北京教科院学术委员,*国培专家。主要从事课程改革、数字化学习、学校文化、教材评价等的研究。在《教育发展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全球教育展望》发表文章30余篇,出版专著《发展性校本学生评价研究》,主编教材2部,参编、参译著作5部。主持“基于课程创新的学校改进策略实证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系统变革”等多项国家、北京市教育规划课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