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缘缘堂随笔二十篇

缘缘堂随笔二十篇

作者:丰子恺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56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2.4(7.2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缘缘堂随笔二十篇 版权信息

  • ISBN:9787020169245
  • 条形码:9787020169245 ; 978-7-02-01692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缘缘堂随笔二十篇 本书特色

广告语: 丰子恺散文初版本再现 幽默文字与风趣水墨漫画的相映成趣 原汁原味的“缘缘堂” 版本说明 1926年,弘一法师云游经过上海,来到丰子恺家中探望。丰子恺请弘一法师为自己的住所取名,弘一法师让丰子恺在小方纸上写了许多他所喜欢而可以互相搭配的文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拿两次阄,拆开来都是“缘”字,遂名寓所为“缘缘堂”。缘缘堂并没有厅堂,是一个象征性的名称,以后丰子恺每迁居哪里,横披便挂在哪里,一直到1933年在故乡石门湾造成像样的宅院,给缘缘堂赋予真的形。 因为有弘一法师为丰子恺的寓所缘缘堂命名,所以丰先生称缘缘堂为“灵的存在”,而那些冠以缘缘堂的随笔,由此也充满睿智与灵气,这正应了郁达夫对于缘缘堂随笔的评价:“人家只晓得他的漫画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在他的画笔之上。” 本次出版的“缘缘堂书系·丰子恺插图本”包含《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缘缘堂新笔》《缘缘堂·车厢社会》《缘缘堂·随笔二十篇》六本散文集,每篇散文皆为丰子恺在缘缘堂时期创作。 丰子恺的缘缘堂系列作品在历年的出版过程中多次被拆分组合,形成各样版本的文集。本书系的文集皆采用初版本的篇目,且配上大量丰子恺在缘缘堂时期创作的漫画,还给读者一份原汁原味的“缘缘堂”。 名家评论: 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这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 ——朱自清 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俞平伯 我的脑子里有一个“丰先生”的形象:一个与人无争、无所不爱、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巴金

缘缘堂随笔二十篇 内容简介

1931年,丰子恺先生**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在开明书店出版,深受读者喜爱。此后,“缘缘堂”系列作品陆续出版,《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缘缘堂新笔》《车厢社会》《随笔二十篇》这六本散文集成为丰子恺散文等代表作。本套“缘缘堂书系”以丰子恺早期出版的作品为底本,并加入丰子恺漫画作品,还给读者一个原汁原味、生动有趣的“缘缘堂”。 《缘缘堂·随笔二十篇》以天马书店1934年初版之丰子恺散文集《随笔二十篇》为底本,是丰子恺应各杂志征稿所作,描写记录生活中的小事,是他对生活经历的一些所见所想,其文章小中见大,是丰子恺散文的精髓。 丰子恺散文初版本再现 幽默文字与风趣水墨漫画的相映成趣 原汁原味的“缘缘堂” 版本说明 1926年,弘一法师云游经过上海,来到丰子恺家中探望。丰子恺请弘一法师为自己的住所取名,弘一法师让丰子恺在小方纸上写了许多他所喜欢而可以互相搭配的文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拿两次阄,拆开来都是“缘”字,遂名寓所为“缘缘堂”。缘缘堂并没有厅堂,是一个象征性的名称,以后丰子恺每迁居哪里,横披便挂在哪里,一直到1933年在故乡石门湾造成像样的宅院,给缘缘堂赋予真的形。 因为有弘一法师为丰子恺的寓所缘缘堂命名,所以丰先生称缘缘堂为“灵的存在”,而那些冠以缘缘堂的随笔,由此也充满睿智与灵气,这正应了郁达夫对于缘缘堂随笔的评价:“人家只晓得他的漫画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在他的画笔之上。” 本次出版的“缘缘堂书系·丰子恺插图本”包含《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缘缘堂新笔》《缘缘堂·车厢社会》《缘缘堂·随笔二十篇》六本散文集,每篇散文皆为丰子恺在缘缘堂时期创作。 丰子恺的缘缘堂系列作品在历年的出版过程中多次被拆分组合,形成各样版本的文集。本书系的文集皆采用初版本的篇目,且配上大量丰子恺在缘缘堂时期创作的漫画,还给读者一份原汁原味的“缘缘堂”。 名家评论: 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这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 ——朱自清 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俞平伯 我的脑子里有一个“丰先生”的形象:一个与人无争、无所不爱、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巴金

缘缘堂随笔二十篇 目录

付印记
吃瓜子
读书
邻人
蝌蚪
给我的孩子们
作父亲
儿戏
旧地重游
两场闹
梦痕
两个“?”
怜伤
爱子之心
梦耶真耶
新年

五月
九日
随感五则
随感十三则
展开全部

缘缘堂随笔二十篇 节选

  《缘缘堂·随笔二十篇》:  但我以为这三种技术中*进步*发达的,要算吃瓜子。近来瓜子大王的畅销,便是其老大的证据。据关心此事的人说,瓜子大王一类的装纸袋的瓜子,*近市上流行的有许多牌子。*初是某大药房“用科学方法”创制的,后来有什么“好吃来公司”“顶好吃公司”……等种种出品陆续产出。到现在差不多无论哪个穷乡僻处的糖食摊上,都有纸袋装的瓜子陈列而倾销着了。现代中国人的精通吃瓜子术,由此盖可想见。我对于此道,一向非常短拙,说出来有伤于中国人的体面,但对自家人不妨谈谈。我从来不曾自动地找求或买瓜子来吃。但到人家作客,受人劝诱时,或者在酒席上、杭州的茶楼上,看见桌上现成放着瓜子盆时,也便拿起来咬。我必须注意选择,选那较大、较厚、而形状平整的瓜子,放进口里,用臼齿“格”地一咬,再吐出来,用手指去剥。幸而咬得恰好,两瓣瓜子壳各向两旁扩张而破裂,瓜仁没有咬碎,剥起来就较为省力。若用力不得其法,两瓣瓜子壳和瓜仁叠在一起而折断了,吐出来的时候我就担忧。那瓜子已纵断为两半,两半瓣的瓜仁紧紧地装塞在两半瓣的瓜子壳中,好像日本版的洋装书,套在很紧的厚纸函中,不容易取它出来。这种洋装书的取出法,现在都已从日本人那里学得,不要把指头塞进厚纸函中去力挖,只要使函口向下,两手扶着函,上下振动数次,洋装书自会脱壳而出。然而半瓣瓜子的形状太小了,不能应用这个方法,我只得用指爪细细地剥取。有时因为练习弹琴,两手的指爪都剪平,和尚头一般的手指对它简直毫无办法。我只得乘人不见把它抛弃了。在痛感困难的时候,我本拟不再吃瓜子了。但抛弃了之后,觉得口中有一种非甜非成的香味,会引逗我再吃。我便不由地伸起手来,另选一粒,再送交臼齿去咬。不幸而这瓜子太燥,我的用力又太猛,“格”地一响,玉石不分,咬成了无数的碎块,事体就更糟了。我只得把粘着唾液的碎块尽行吐出在手心里,用心挑选,剔去壳的碎块,然后用舌尖舐食瓜仁的碎块。然而这挑选颇不容易,因为壳的碎块的一面也是白色的,与瓜仁无异,我误认为全是瓜仁而舐进口中去嚼,其味虽非嚼蜡,却等于嚼砂。壳的碎片紧紧地嵌进牙齿缝里,找不到牙签就无法取出。碰到这种钉子的时候,我就下个决心,从此戒绝瓜子。戒绝之法,大抵是喝一口茶来漱一漱口。点起一支香烟,或者把瓜子盆推开些,把身体换个方向坐了,以示不再对它发生关系。然而过了几分钟,与别人谈了几句话,不知不觉之间,会跟了别人而伸手向盆中摸瓜子来咬。等到自己觉察破戒的时候,往往是已经咬过好几粒了。这样,吃了非戒不可,戒了非吃不可;吃而复戒,戒而复吃,我为它受尽苦痛。这使我现在想起了瓜子觉得害怕。  ……

缘缘堂随笔二十篇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原名丰润,后改为子恺,笔名TK,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音乐和美术教育家。早年曾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著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率真集》等散文集,亦有《子恺漫画》《护生画集》等漫画作品。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