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精)远行译丛:前往阿姆河之乡+阿拉伯南方之门+察沃的食人魔+山旅书札+极北直驱(5册)

(精)远行译丛:前往阿姆河之乡+阿拉伯南方之门+察沃的食人魔+山旅书札+极北直驱(5册)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1-01
所属丛书: 远行译丛
开本: 32开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84.0(3.9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93.3(4.3折)定价  ¥217.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精)远行译丛:前往阿姆河之乡+阿拉伯南方之门+察沃的食人魔+山旅书札+极北直驱(5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020119516
  • 条形码:9787020119516 ; 978-7-02-011951-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精)远行译丛:前往阿姆河之乡+阿拉伯南方之门+察沃的食人魔+山旅书札+极北直驱(5册) 内容简介

远行译丛:阿拉伯南方之门
在南阿拉伯乳香之区,曾经有一座绿洲古都,坐落在巍峨的高山上,为踏着沉重的步伐经营乳香买卖的骆驼商队提供物资补给。1934年,英国旅行家芙瑞雅•斯塔克搭船通过红海,在阿拉伯半岛尖岬的亚丁湾登岸,独自深入阿拉伯*富饶的地域哈德拉毛谷地。尽管部族间战火频仍、兵燹不断,旅行家们人人视其为畏途,但这位个头娇小、魅力十足的探险家却没有任何迟疑。她和哈德拉毛人共同生活、赶路,满怀欣喜地拥抱这个充满舍赫、圣人、苏丹后宫与全身染蓝的贝都因人的世界,也为这座现已消逝的古城留下了*手记录。
 
远行译丛:前往阿姆河之乡
英国旅行作家罗伯特?拜伦在1933年展开了一场奇特的中东之旅。他从威尼斯出发,在塞浦路斯与友伴克里斯多夫会合,接着行经贝鲁特、耶路撒冷、巴格达和德黑兰,*后抵达奥克西安纳──阿姆河之乡,也就是形成阿富汗和俄罗斯部分边界的阿姆河的发源地。通过追寻波斯和阿富汗伊斯兰教建筑起源的过程,拜伦激发了无数旅行者和作家的灵感。本书不仅是提供娱乐的游记,还是对中东地区建筑珍宝的可贵记录。
 
远行译丛:察沃的食人魔
19世纪末,英国工程师帕特森来到英属东非,参与东起蒙巴萨、西至基苏木的铁路修筑工作。这段长达五百八十英里的铁道穿越沼泽和沙漠,横跨数条宽阔的河流,完全以人力修筑而成,参与工程人员共计三万五千人。就在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到察沃时,出现了一对食人狮,工程进度因而严重受阻。它们技巧诡谲,即使被困在由枕木和铁条重重包围的巨大陷阱里,面对咫尺外一群装备齐全的士兵,也能逃脱。这令人难以置信的种种行径,为它们赢得“暗夜恶魔”的名号。这场由两只食人狮引起的人间悲剧前后延续数月之久,夺走了约一百人的性命,*后凭借帕特森的机智和毅力而终结。
 
远行译丛:极北直驱
日本探险家植村直己在1970年创下单独攀登世界五大洲*高峰的纪录后,将目标从“垂直的世界”转向“水平的世界”,也就是极地。为了横越南极这一终极目标,他进入地球*北端的爱斯基摩部落,锻炼自己在极地生活的能力,让身体适应气候变化并学习掌控狗拉雪橇的技术。他秉持非凡的决心,用生疏的技术驾驶狗拉雪橇独自出发,途中遭遇各种生死一线的危险。这些事迹让世界知道了植村直己的存在,也让他成为二十世纪*伟大、*受尊敬的探险家之一。

(精)远行译丛:前往阿姆河之乡+阿拉伯南方之门+察沃的食人魔+山旅书札+极北直驱(5册) 节选

《远行译丛:阿拉伯南方之门》节选
 
 
导言
香料之路
 
那从旷野上来、形状如烟柱,以没药和乳香并商人各样香粉薰的是谁呢?
——《圣经·雅歌》第三章第六节
 
一百方祭坛上示巴薰香蒸腾弥漫,
圈圈花环也让空气芬芳扑鼻。
——《埃涅阿斯记》卷第四一六行
 
公元一世纪时,一位姓名不详的希腊人船长写了《绕行红海》这本书。他既没受过教育,更不是能舞文弄墨的骚人墨客,写这本书不过为了提供资料给海员与商贾;书中一个接一个地介绍那个时代的红海港口,以及它们的市场与出口货物。他先沿西岸航行,再沿东岸直达靠近桑给巴尔的地区,从那“未曾有人探险过的汪洋大海绕个弯后向西迤逦而去”,后他向东到马六甲海峡,“此乃东升旭日底下……后一部分有人烟可闻”。
很少有书能像这位老船长的这本书那样引人入胜——说他老是因为我想他历经多次远航,每次航程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想来有一把年纪了。
当这位老船长来到位于香料角(即今日的嘎尔达夫伊角)旁的乳香之地后,他结束他的非洲之旅,从埃及扬帆向东行。他从纳巴泰人国王收关税的皮特拉航行过贸易商之路,接着沿阿拉伯海岸航行,他说“沿海陆地上星罗棋布地点缀着食鱼之民的洞穴”,而“内陆地区住着无恶不作的人民,他们住在村落或游牧帐篷里,掠劫航道偏离中道的船只,并将船难幸存者掳获作奴隶。因此,我们的航道一直保持在阿拉伯湾的中央水道,并且尽速驶离阿拉伯地区,直到我们来到火烧岛(北纬十五度三十五分,东经四十一度四十分)为止。就在这座岛的正下方,住有爱好和平、畜养牛羊骆驼的游牧草原民族”。
他在这里抵达了希木叶尔人的也门王国,这是后一个独立的古阿拉伯帝国,而它的港口穆扎(现拼作莫克哈或毛萨)“挤满了阿拉伯船主与讨海人,商业买卖热络繁忙”。
这里有山肩高耸的也门山,下临暗无天日的幽壑,上达垂悬半空的峰顶,山后的前景是一片黄沙地,得花两天路程才穿得过。这座山层峦起伏,为数众多的平顶山头在远方聚集为一道厚实的山脉,以至于如同海姆达尼所说的,“它们并非千山万壑,而是一座从也门绵延到麦加的山,叫做萨拉特”。从海上远眺,它们的颜色并不是中等高度的土山颜色,而是烟雾弥漫、幽暗昏冥的颜色,仿佛玄黑的火山尖头披上了一层沙漠土砾的外衣,而原本红色的砂岩也被火山灰磨得色泽黯淡,就像埋在一层煤灰底下即将熄灭的余烬。
这位老航员从这里向南航行,左右是后夹束在一起的两片海岸。当暗无天光的波涛越来越常出现时,他便进入了巴布埃尔曼德伯海峡,海峡“向中间收束,硬是将海水逼到一处,将大海关进一处狭窄的水域中,这条通道被迪多鲁斯(现在的佩里姆)岛隔成两条水道”。在它上方不远处,“就在海峡的岸边”,是一个“叫做奥克里斯的阿拉伯村庄……这是个下锚地,一个饮水处,是由南边航行进入阿拉伯湾的个靠岸处”。这是从印度过来为便利的一个港口,再向北就没有任何一艘印度船能越雷池一步,因为阿拉伯人在罗马人入境之前的数百年间一直守护着他们的贸易秘密。佩里姆的下锚地以及壳牌石油公司的油槽,现在已经取代了奥克里斯;但是平滑的山棱线、空无一树的陆地鼻尖和湍急绕过尖角的水流依旧在那儿,千古不变;而过了海峡,“大海再度向东扩展开来,很快我们就又看到一片汪洋了”,我们正如老水手般沿着南也门的海岸线航行,然后下锚于“幸福快乐的阿拉伯乐土”,一座岸边小村,隶属卡里贝依尔(也门的希木叶尔国王)的国度,拥有方便的下锚处与饮水处,水质比奥克里斯的水更佳,也更为甘甜”。这里是亚丁,东西方的交会点。
再过去,向东“是连绵不断的一条海岸线,以及一个延展长达两百多英里的海湾,沿着海湾住着游牧民族以及群居村落的食鱼之民,而刚过从这海湾突出来的岬角,就是另一处岸边市镇:乳香之区迦拿。从这城镇往内陆走,就会来到住着国王的大都会萨巴塔(现称沙巴瓦)。这国家所产的所有乳香都用骆驼驮负到这个地方储存,再用垫着充气羊皮囊的土制木筏或小船将香料运送到迦拿……这个地方也与非洲各港口、巴里加札(就是印度的布罗奇)、阿曼和波斯有贸易往来”。
这名老海员就是这么写着的——一位初来乍到的新人,来到一度富裕、看守得严密,或许也是年代古老的一条古世界通商大道。
不过在他的年代之前几年,这条大道的神秘面纱才被揭开一角。公元四十五年,希腊人希帕罗斯成为世上位利用季风来航行的西方海员。他带领地中海的商业横跨印度洋。在他之后是罗马人,他们征服了北部的骆驼商队路线与埃及,并因为厌倦于缴纳关税给阿拉伯人,渐渐东征西讨打开一条自己的海路,然后向前推进,搭乘又大又新且部署弓箭手的船只,闯进这片被视为禁地的水域。
但是没有人知道是在他们之前多久,是在远古历史的何种晨曦微光中,这种贸易开始运转;也没有人知道达罗毗荼人何时扬起单片风帆,搭乘雕花船尾高翘的船只,掌握安置于船尾侧的舵,顶着太阳乘风破浪,在利于航行的季节展开首航,并且首次横渡印度洋,将货物成堆卸在阿拉伯海岸上。
此地乃“乳香之区,巍峨不可攀的高山峻岭终年云雾缭绕,山上的树出产乳香”,而阿拉伯的骆驼师傅一如今日在沙尘覆盖的帐篷下等待,厕身于一捆捆货物中,那是阿拉伯与非洲的香料、来自锡兰绑成捆的珍珠与麦斯林薄纱、中国的丝绸、马六甲海峡的龟甲玳瑁、恒河的甘松香,以及来自喜马拉雅山的叫做“马拉巴斯朗姆”的肉桂叶。

(精)远行译丛:前往阿姆河之乡+阿拉伯南方之门+察沃的食人魔+山旅书札+极北直驱(5册) 作者简介

芙瑞雅•斯塔克(1893-1993),英国旅行家,生于巴黎,是20世纪伟大的女性旅行家,也是优异的旅行作家之一。她出版了三十多部有关中东的旅行游记,作品中除了刺激的冒险外,以独特的手法融入历史背景与当地民俗风情。本书于1936年刚问世便成为畅销书,还引起伊丽莎白女王的关注,两人因此成了朋友。1972年她受封大英帝国女勋爵。
斯塔克享年一百零一岁,《泰晤士报》赞誉她为“后一位浪漫旅行家”,《纽约时报》则称她是“无人能望其项背的旅游家”。
 
罗伯特?拜伦(1905-1941),英国旅行家、作家、艺术史家,就读于伊顿公学和牛津梅顿学院。他曾远行到中国,并游遍邻近英国的大部分国家。二十二岁时,他根据走访希腊阿索斯山的经历,完成《车站》一书。随后他发表两部鉴赏拜占庭艺术的著作:《拜占庭的成就》和《西方绘画的诞生》。游历俄罗斯与阿富汗的旅行经历,激发了他写作《前往阿姆河之乡》的灵感,此书为他赢得1937年的《周日泰晤士报》文学奖。二战期间,他奉派前往马什哈德担任观察员,船只行驶到苏格兰北方时,惨遭鱼雷炸沉。他死时年仅三十六岁。
 
 
J.H.帕特森(1867-1947),英军中校、工程师,也是个发现并猎获神话中的东非巨羚的人。他于1898年5月来到东非,负责修建从蒙巴萨通往内罗毕的铁路,之后两只雌狮陆续捕猎了二十八名铁路建筑工人,在这片愁云惨雾中,帕特森于12月成功猎杀了这两只“食人魔”。1907年,帕特森重回东非参与两次狩猎之旅,这段经历记载在他的第二本书(也是后一本)《尼伊卡族的魔掌》里。次狩猎颇为顺利,第二次却不堪回首,他的一名同伴因热病而神志不清,后将子弹射进脑袋自杀身亡。
有关帕特森的资料并不多,传闻他颇具领导风范。次世界大战期间,帕特森因领导犹太军团有功,战役结束后升为中校。
 
 
植村直己(1941-1984),日本探险家,毕业于明治大学。他是个站上世界*高峰的日本人,并创下世界首位登上五大洲*高峰的纪录。挑战完高山,为了达成以狗拉雪橇独自穿越南极大陆的终极梦想,他先后完成了徒步纵走日本列岛三千公里、格陵兰三千公里的雪橇之旅、北极圈一万二千公里的雪橇之旅、世界初的北极点雪橇独行,以及攀登严冬期的南美*高峰阿空加瓜山等。不幸的是,在成为世界首位冬季单独登上北美洲高峰麦金利峰的人之后,他却与外界断绝了消息。严冬的麦金利峰埋葬了他只身横越南极的梦想。
植村直己的主要著作有《赌青春于群山》(1971),以及代表作“极地三部曲”:《极北直驱》(1974)、《北极圈一万二千公里》(1976)和《北极心格陵兰单独行》(1978)。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