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培养男孩

培养男孩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22-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00
本类榜单:家庭教育销量榜
中 图 价:¥23.7(3.4折) 定价  ¥6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培养男孩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2513440
  • 条形码:9787512513440 ; 978-7-5125-1344-0
  • 装帧:8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培养男孩 本书特色

儿童发展心理学经典著作,迈克尔·C·莱克特代表作心理学家绘制的“男孩成长路线图”解决男孩成长面对的六大挑战:情绪风暴、适应学校、同龄交往、情感启蒙、运动损伤、霸凌与脆弱挑战“男孩自然会成为男人”的传统理念,告诉男孩如何成长为“男人”为自信的妈妈,提供认证与支持;为不自信的妈妈,提供方法与指导超级前沿,超级全面,超级有用

培养男孩 内容简介

为那些关注男孩和青少年心理的人,提供前沿的神经学研究成果和心理学新理念,它将帮助每一位父母和老师成为男孩成长的有效支持者,把男孩培养成懂自省、能共情,具备建立人际关系能力,能够应对现代生活挑战,具有更丰满人格的人。 作者通过30年的丰富案例研究,挑战“男孩自然会成为男人”的传统观念,指出当下男孩成长面临的六大挑战:情绪风暴、适应学校、同龄交往、情感启蒙、运动损伤、霸凌与脆弱,深入剖析隐藏在文化中“男性行为框架”和“霸凌系统”,为男孩健康成长和拥有完整人格提供指引,并扫清刻板印象的障碍。通过父母的情感连接,为孩子未来取得学业、事业和家庭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男孩 目录

**章 受限的少年时代

尽管一些根植于过去的谬见和偏见依然影响着男孩,一个全新、健康的男性生活方式还没有取代旧模式,但是经济现状、家庭动态和传统规范之间的矛盾促使少年时代的重塑不可避免……

我们的男孩

男性行为框架

好消息

培养优秀的男性

第二章 解救男孩

有人努力把男孩变成他们不该有的样子。在梦想的激励下,男孩会抵抗,抵抗所有这样的做法。发展心理学家已经开始将这种抵抗理解为青少年*基本的自我保护本能,而不是自我放纵或故意回避……

支持男孩做自己

倾听男孩的心声

和男孩共度特别时光

第三章 男孩的内心世界

就在不久前,有相当数量的调查表明:相对于身体保养,当代年轻男性更愿意投资于自身的精神健康保养。他们明白,管理好自己的精神是获得优质生活的关键……

做一个快乐的男性

羞耻的经历

愤怒的男孩

父母是儿子的顾问

保有耐心,保持自信

建立关系资本

处理好与愤怒的关系

对学校的几点建议

第四章 男孩与学校

从我们掌握的数据来看,我们发现,能够与学生成功建立师生关系的老师不会期待学生在这段关系中承担与其同等的责任。他们会认为,男孩也很脆弱,全身心地投入一些困难科目的学习,已经尽了他们的*大努力……

退步

解决方案

加深理解

沟通失败

关系型学校

父母如何融入

父母如何帮助儿子完成学业

更为长期的关注

第五章 男孩与“小团体”

从学前班到青春期中期,男性之间的友谊是男孩发展人际关系技能和探索家庭之外亲密关系的主要方式。和他们的朋友在一起,男孩可以练习关心他人、相互信任、彼此分享、尝试给予,并学会接受。男孩会先把在家庭中习得的美德,比如忠诚,推而广之……

系紧那条纽带

兄弟会

迷失在人群中

父母和学校能做什么

提供机会

密切关注

鼓励内向或孤僻的男孩

干预走上迷途的男孩

第六章 爱、性与情感

年轻人容易陶醉于自己刚萌生的浪漫情感和性吸引力。事实上,在色情媒体的强力宣传下,早在青春期前就开始有了这种性冲动。他们不断测试身体的变化,学着把浪漫情感转化为亲热的前戏,并且学习如何建立和保持亲密关系,他们贪婪地吸收着这些内容及有关的东西……

全局

孤独的“在线猎手”

“约炮”背后的反思

迷思与误导

新的模式

第七章 身体:运动与健康

人之所以为人,核心就在于身体。关心它的感受、为它的能力而兴奋,这样的方式会为我们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很多时候,男孩们会在运动中遭遇到自己技能和耐力方面的极限,这会帮他们建立一种关于成长的思维定式……

照料好自己

在运动中玩耍

运动产生的脑震荡

身体的不安全感

吸毒和饮酒

自我伤害

关爱身体

第八章 暴力、霸凌与脆弱

霸凌在男孩的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霸凌被定义为故意的骚扰、虐待和暴力,霸凌的形式可能包括电子、书面、口头或肢体接触。总的来说,2~17岁的孩子中有13%经历过霸凌。在2013—2014学年有36%的人受到过嘲笑或情感上的欺负。男孩被欺负的次数通常是女孩子的2倍,而且男孩所受的霸凌有一个更明显的特点就是针对身体……

街头生活

*大的和*坏的问题

如何应对男孩的暴力行为

社区、学校和家庭:一级预防

给处于危险中的男孩的建议:二级干预

治疗有攻击性的暴力男孩:三级干预

第九章 男孩与电子游戏

要想跟上那些生活在网络空间并时刻都在使用高科技工具的男孩,成年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和先辈所遇到的挑战既有相似之处,又要复杂得多……

技术与男孩的成长

刺激上瘾

与网络空间里的男孩同行

第十章 时代和未来

在这个位于时代夹层中的高风险时期,父母们在养育男孩的问题上被各种相互矛盾的观点所包围。有些人标榜传统的男性价值观和方法,有些人认为男孩与女孩完全没区别,这些观点的问题在于,几乎没有任何一种观点是建立在合理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或者它们无法起到任何作用……

新少年时代的案例

极度渴望的男孩

坏男孩

男孩的未来之路

男孩养成计划101

做一个公正善良的人

为男孩的生活而战

致谢


展开全部

培养男孩 节选

男性行为框架(The Man Box) 《1984》的作者乔治·奥威尔是一位英国作家,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英属殖民地缅甸担任警察。《猎象记》(Shooting an Elephant )是他1936年的一篇散文作品,内容大体基于当时的一段警察经历。讲的是一名警察被指派了一项任务,去射杀一只失去控制在大街上乱窜的大象。他不仅要射杀这头动物,还要展现出冷静和效率,并且不让自己陷入任何冲突之中。2015年的圣丹斯电影节官方精选电影《面具之内》(The Mask You Live In )就引用了《猎象记》中的段落开启整部电影,它是这样描述的:“本片讲述的是,在美国,男孩和年轻男性身处对男子汉狭隘定义的争论中,如何努力保持真实的自我。”就像奥威尔写的:“他戴着面具,逐渐长大,并去适应面具。” 事实上,“面具”的这个隐喻低估了男孩损失的程度。促进性别平等和防止暴力的研究机构Promundo-US(1)是专门针对男性教育及社区项目的一个国际组织。在它2017年发布的一项研究中,引用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概念:男性行为框架。是否适合男性,取决于这些行为是否在框架内:自负、手段强硬、外表吸引力、同性恋恐惧、性欲亢进、进攻性和控制欲,这些都包括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一份具有代表性的男性样本,这些人年龄处于18~30 岁,来自美国、英国和墨西哥。研究发现,在暴力、霸凌、性骚扰、抑郁和自杀念头这些方面,处在框架“之内”和“之外”的年轻人具有明显差异。研究小组*后总结道:“男性行为框架导致的不利影响非常严重、真实,且令人不安。遵守男性行为框架规则的大部分男性更容易将自己的健康和幸福推向危机边缘,将自己的亲密关系割断,拒绝寻求帮助,遭受抑郁的折磨,经常考虑结束自己的生命。” 早期的性别研究人员,例如桑德拉·贝姆,她开创性研究了性别角色两极化和刻板观念,认为相比女孩来说,男孩会更加严格地遵守性别规范。女孩像个“假小子”是一回事,但是一个男孩成为“娘娘腔”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家庭治疗师奥尔加·西尔弗斯坦写过一本书,名为《培养优秀男人的勇气》(The Courage to Raise Good Men)。她引用了一项研究:一位妈妈怀抱婴儿坐在医生的候诊室里,这个婴儿身穿白色衣服,不太能分辨出到底是个男孩还是女孩。当护士喊到这位母亲时,她礼貌地询问候诊室里的其他人,在她去看医生的时候能否帮忙照看一下“我的女儿”或“我的儿子”。一个隐藏的摄像头记录了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如果帮忙的人发现那个孩子是个小女孩,就会把孩子温柔地抱紧,轻声和她说话,一起玩耍,但是如果发现那个孩子是个小男孩,那个孩子就只能自己躺在毯子上玩弄一串钥匙。 母亲在这场男子汉养成大戏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2013年,记者凯特·斯通·隆尔巴迪出了一本书——《“妈宝男” 神话: 为什么和儿子保持亲密关系会让他们更强大》(The Mama' s Boy Myth: Why Keeping Our Sons Close Makes Them Stronger ),她探索了文化压力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她认为,母亲身上被施加了强烈的偏见,迫使她把儿子推开很远,以至于违背了她们更好的判断。她在书中写道:“至少一个世纪以来,普遍存在的一种母子间的智慧是:如果一位母亲在儿子幼年5岁之后依旧保持着情感上的亲密,这显然是不妥的。不然,她就是一位令人窒息的母亲,阻碍儿子成长为一个坚强独立的男人。” Promundo-US研究机构探寻了遵循传统男性标准的不同压力来源。在美国青年男性群体中,60%的人认同以下这种陈述:“我的父母教育我,‘真正的男人’即使在感到紧张或是恐惧时,也要表现出坚强。”从他们孩童就接受的这些教育来看,家庭和更广泛的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具有显著的一致性。3/4的受访者对此表示认同:“即使在内心害怕或紧张的时候,男孩也要表现得很坚强”。此外68%的受访者认为:“如果一个男孩在受到欺负时不反手打回去,这个人就太懦弱了。” 对男孩男子气概的培养起始于家庭,强化于学校。心理学家赵美心观察了学前班和幼儿园中4 ~6 岁的男孩,她见证了孩子们是如何从开始的直率、口齿伶俐、注意力集中,转变为在人际关系中伪装、隐瞒。用赵美心的话来说,这些孩子变得“愤世嫉俗”“冷静克制”,不再那样“热情洋溢”,反而更加“疏远分离”。她认为,男孩的发展源于“通过装腔作势来伪装”,因为他们觉得重要的不是展现真正的自我,而是扮演好被要求的角色。 男孩自我的失去远远不止他们的装腔作势。对于男子气概的夸张观点,在文化中普遍存在,媒体影像、游戏比赛和电视传媒,大大激发男孩产生一些极端行为。在赵美心的研究中,男孩专门形成一个“恶作剧小组”,主要是“骚扰别人”——尤其针对班级里的女孩子。无论其中个别男孩对此有什么反感情绪,一概都被他们的群体思维压倒了。 尽管20世纪90年代末,人们就越来越担心男孩的生活会问题频出,但少年时代的问题依然持续到今天。根据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的数据,4~17岁男孩的父母寻求医疗保健或学校工作人员帮助的比例几乎是同年龄段女孩父母的2倍。除了冲动的冒险行为、注意力不集中和举止无礼问题,男孩在社会和行为技能方面也落后于女孩,而这些技能有助于他们在学校中取得成功。男孩更多的是烦躁不安、无所事事、性格孤僻和不受管束。由于男孩爱捣乱, 不能或是不愿意服从成年人的管制,老师们总会纠正他们的一些行为。因此,男孩是接受纪律处罚和药物治疗的主要群体, 尽管如此,明尼苏达州大学深受人们尊敬的儿童发展研究员艾伦·索洛夫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治疗注意力缺陷的药物能够对提升学习成绩、改善朋辈关系或是纠正行为问题有长期效果。” 同女孩相比,男孩的行为更可能增加自己或别人患病、受伤甚至死亡的风险:男孩更经常携带一些武器,更易进行身体对抗,比较少地系安全带,频繁地酒后驾车,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也很频繁地在性行为之前饮酒或“嗑药”。这些男性与不文明行为之间的关联着实让人担忧。在另一项跨文化研究中,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人类学家戴维·吉尔摩发现,厌女症的各种行为,他称之为“男性疾病”,*好被理解为男性努力压抑自己对女性的任何看法的一种表现。他写道:“讨厌女人的男人更讨厌自己。” 男孩生活在框架中或是面具背后,这不仅仅是一种限制,同时也侵蚀了他们的善良和美德。在面具的遮盖下,男孩呈现出的面孔是不真实的,他们变得孤立无援。在道德的指南针中,他们失去了与他人联系时指向“北方”的那根指示针。伪装胜过了真实,“耍酷”胜过了真诚,学习上的心烦意乱取代了专注投入。无论父母如何教导他们的儿子要公平、正直和真诚,*终都会遭到充斥着“兄弟”文化的同辈监督和《动物屋》(1)式庆祝的暗中破坏。男孩被迫顺从,他们很容易受到那些专门为了拉拢他们思想和心灵而设计的诡计的伤害。例如,脱离家庭的男孩更容易受到色情行业营销说辞的影响,而这个行业恰恰扭曲了人类性行为和爱情。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好消息

培养男孩 作者简介

迈克尔·C·莱克特,儿童成长研究权威专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男孩女孩生活研究中心创始人。从事儿童领域工作和研究已有30余年,专注于儿童发展资源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