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深渊笔记 完结篇

深渊笔记 完结篇

作者:南派三叔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22-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中 图 价:¥27.4(5.5折) 定价  ¥4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深渊笔记 完结篇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9657299
  • 条形码:9787559657299 ; 978-7-5596-5729-9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深渊笔记 完结篇 本书特色

★百万畅销书作家南派三叔悬疑力作,大探险时代序章——“我只想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因为,那对于我,不仅仅是个故事而已。它承载了我*好的一段岁月和*好的一些人儿。” ★人类探索未知,寻找新事物、新物种的状态以及热情永不熄灭,人类本身的好奇心,自古以来都与勇气、探索精神、牺牲息息相关。大探险时代的故事,将是这种精神的一种体现。无论是丛林、太空、海底、地壳……所有人类还未曾到达的地方,都应该有探险家的身影。 ★一本匪夷所思的笔记,带你领略一次不明航线、不明任务、不明对错的神秘飞行。《大漠苍狼》再版全新上市,《深渊笔记.完结篇》震撼来袭! ★ 内含8P典藏彩插,彩插用纸90G画萱,内文用纸80G轻型纸,颜色自然偏暗、与木浆原色相近,增加阅读氛围感。 ★内外双封设计,装帧精美;赠品丰富,绝地求生海报+深渊明信片*3,极具收藏价值。 ★远古文明,时空旋涡。我们在这里的困境是无限期的,也就是说,只要你不打开那扇门,这一切就将继续下去,直到我们死亡。

深渊笔记 完结篇 内容简介

故事起源于1959年冬天,在一次大兴安岭的火灾中,救火人员在泥沼里发现一架日本运输机残骸,有关方面发现这飞机上运输的全是关东军对于东三省和蒙古局部地质勘探的文件。其中一份关于某个区域的勘探资料非常机密和特殊,然而我们对资料中的区域进行勘探后的结果表明这个区域没有任何值得地质勘探的特征。 日本人的极度重视,和我们自己队伍的毫无发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引起了高层的极大关注,于是有关部门做了一个决定,动用了苏联进口的“地震勘探设备”对这一块区域进行地质勘探。那次地质勘探的结果令人瞠目结舌,在地下一千二百米处的地质岩壳里,竟然镶嵌着一架轰炸机。 在几十年前,竟然有人如此艰苦地把一架飞机运到地下去,目的是什么呢?

深渊笔记 完结篇 目录

引子

**章

航拍

第二章

特情绝密的内容

第三章

深渊奇景

第四章

浓雾中的怪影

第五章

困境

第六章

出口

第七章

封闭的房间

第八章

走廊里的怪声

第九章

一个疯子

第十章

大坝中的神秘威胁

第十一章

影子里有鬼

第十二章

奇怪的影子

第十三章

『鬼』影

第十四章

尸体的走廊

第十五章

避难所

第十六章

亲昵

第十七章

敌特

第十八章

死结

第十九章

冒险

第二十章

生变

第二十一章

一切都只是开始

第二十二章

蹊跷

第二十三章

报告

第二十四章

不安

第二十五章

通气会

第二十六章

思念

第二十七章

钢缆

第二十八章

无法参透

第二十九章

深渊中带回来的石头

第三十章

伊万

第三十一章

推断

第三十二章

直面

第三十三章

进入深渊的**层

第三十四章

坠落

第三十五章

真正的边缘

第三十六章

大秘密

第三十七章

回归

第三十八章

新的会议

第三十九章

起飞

第四十章

飞行日志

第四十一章

深渊之下

第四十二章

看到了自己

第四十三章

大翻滚

第四十四章

人影

第四十五章

裴青

第四十六章

黑暗的寂静

第四十七章

噩梦

第四十八章

人间

第四十九章

不太对劲

第五十章

森林中的来客

第五十一章

套话

第五十二章

*好的历史

第五十三章

计划

第五十四章

事故

第五十五章

无法抗拒

第五十六章

救援

第五十七章

徒劳

第五十八章

必然导致必然

第五十九章

回去

第六十章

『鬼』与『鬼』的战斗

第六十一章

逼供

第六十二章

怜悯

第六十三章

翻转180度

第六十四章

我和『我』

第六十五章

煎熬

尾声

后记


展开全部

深渊笔记 完结篇 节选

引子 如果我在四十年前的当时,带着那盒胶卷立即原路返回,顺着水势逐渐低落的地下河离开,那么以后的一切事情,可能都不会发生。 然而,在黑暗的地下河上,我们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决定。 到现在为止,我都不知道自己的那个决定是否正确,但是相信即使时光倒流到那一刻,我还是会做出相同的选择。 性格决定着命运。 **章 航拍 在1962年与1963年交会时,对那个异常寒冷的冬天,想必很多人有记忆。那是三年困难时期的尾声,中印边境的战争局势已经明朗,很多人以为混乱的局面已经过去,国内将迎来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这些大事件上时,没有人能够想到,在一千二百米深的地下河里,我们正在面临一个抉择。 几十年前,日本人在这条地下河里,建设如此巨大的工程,只是为了在这条狭窄的河道里飞起一架飞机,飞进那片好似无穷无尽的地底虚空中。并且,这一次飞行记录下来的秘密,全都在眼前这盒胶卷里。这份东西如果上交,那么,以我们的级别,这辈子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知道日本人在这片巨大的深渊里究竟看到了什么。 而我们就算立即离开,也需要跋涉十多个小时才能回到洞口。另外,能够放映这盒胶卷的机器就在身后的大坝里,只需要耽误一两个小时,我们就能知道日本人在这里活动的目的,甚至了解到这片深渊里隐藏的秘密。 那么,在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之后,是走是留,对于我们这些农村出来的孩子来说,并不是很难的选择。 我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决定无疑有点冒险,当时逃进水里的家伙肯定还在附近潜伏着,如果继续在这里逗留,这家伙一定会是一个麻烦,但当时我们并没有考虑太多。 谁也没有想到,就是因为没有考虑太多,成了整件事情的转折点。 决定以后,我们一边防备着身后有人跟踪,一边走上了回途。 按照来时的路线,我们很快就回到了大坝里,一路走得小心翼翼,也许是因为熟悉路线,没出现什么意外,顺利地回到放映室里。 我们重新打量这间放映室,比起之前的走马观花,这次看得相当仔细,我发现这间放映室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小,可能是里面的长木椅给人一种局促的错觉。所有的东西上都有一层极厚的灰尘,这让我担心放映机不能使用。 放映机在整个放映室的后方,是一台铁皮的、大概有弹药箱那么大的机器,有两个转轮连接胶卷的转头,上面全是灰。王四川拿着铁棍守在门口,以防被偷袭。 我没有摆弄放映机的经验,一身冷汗地研究着那台铁皮机器,害怕一不小心弄坏。 其实,放映机的构造并不复杂,当时的机械大多是简单的轮组结构。但不知道是紧张还是出于其他什么原因,我无论如何也没法把胶卷装上去,忙了半天,手上全是汗也没有什么进展,*后还是马在海帮我装了上去。也许因为是工程兵熟悉机械原理,他只是看几眼,就摸到了窍门,接着又找到开关,启动了机器。 前面满是灰尘的白布上突然出现了黑白图案,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航空摄像技术非常不成熟,模糊的黑白画面有点抖,我们什么都看不清楚。 然后,马在海摇动着胶卷轮轴,白布上开始出现活动的画面,我突然兴奋起来。日本人当年为什么要在这里建设这座大坝,以及他们在深渊里带回了什么影像,很快就可以有答案了。 *早的画面是白色的,带着黑点,应该是胶卷上的废片,好比照相机胶片*开始的部分总是黑色。马在海缓缓地摇动轮轴,画面上的黑点跳动着,让我们知道时间在往前走。 走了大概有一分钟,画面却没有任何变化,我有点着急,不知道是马在海不敢加速还是放映机有问题。正在我担心不能放出影像时,幕布上有一行字一闪而过。 马在海好像愣了一下,停住手,然后摇动摇柄慢慢往回倒,把那行字倒了出来,定在幕布上。 这是一行很潦草的日文字,掺杂着一些汉字,我虽然不懂是什么意思,但还是能看出,这是一句非常严厉的警告。 第二章 特情绝密的内容 黑色的字在白色的底布上很清晰,那几个“汉字”我认出是一句警告,署名的部分是“特情07 绝密筑城工程部队”。 “工程部队”这几个字,使得我一刹那以为是我们自己的抬头。日本人也用汉字,“筑城工程部队”这半句虽然很像中文句式,但我们一般称自己为“建设兵团”,或者“内蒙古工程部队”。“筑城工程部队”听起来非常奇怪,很像是日本人在这里建设要塞的部队自称。 让我觉得有问题的是,这行字并不是字幕常用工体字,而是手写的,像是影像拍完之后用笔写在了胶片上。 那行字很长,我猜想是“这是一盒绝密胶卷,你没有权力观看”之类的含义?这行字肯定蕴含了其他信息,因为只是这么写在胶卷上,在幕布上显示的时间不会超过一秒,等别人意识到它,内容早该看完了。 “绝密”两个字让我觉得呼吸困难,我想到了下来前发的誓言,想不到日本人也会用相同的字眼。 我对马在海打了个招呼,马在海反应过来,又开始转动摇柄。几秒钟后,上面终于出现了画面,我们再次屏住呼吸看起来。 有连续画面的部分时长长短不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少,我们看完全部的影像,只用了一个小时。但是播放完后,没有人去理会静止的画面,只是静静地坐着,心中的惊骇难以形容。 影像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面是大概十分钟的各种零散的资料片段,后面是整体的航拍片段。 影像内容其实质量不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空中侦察进行的所谓航拍,一般都使用航空摄像机。当时的航空摄像机因为各种技术限制,在空中拍摄到的画面都抖得非常厉害,这从美国拍摄轰炸长崎的黑白影像上就能了解。 庆幸的是,这盒胶卷还能基本表现出画面的各种细节,我能分辨出白布上的图像,只是没有声音。不知道它本来就是默片,还是因为这里没有音频系统设备。 胶卷本身展示的内容十分少,感觉没有去营造氛围,更注重记录一些信息。这份胶卷展示的内容每一段时长都非常短,但是包含很多信息,而且都和之后的事情有关系,无法省略,我需要全部记述出来。 这些影像应该是日军的随军摄影师拍摄的,当时的日本是一台战争机器,随军摄影师负责记录的战争侧写片段,有些会被作为战争资料保存,有些会在军事会议上使用。现在的日军侵华资料,基本上都是这批人留下的。 我想那个摄影师可能想不到,我们会是这些影像的**批中国观众。 **部分画面,展示的是地面上的情景。黑白画面上出现了一个机场。那是个白天,我们能看到非常明亮的天空。在处在地下河的深处,举头就是漆黑的岩石,看到幕布上映出苍白天空的一刹那,我心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渴望。 机场上停着几架飞机,四周有很多日本鬼子在搬运东西,飞行员也在其中。摄像机拍摄到那些鬼子后,又一下转了过来,改为拍一个穿着军官服装的人,且重复了好几次。这组画面被快速切换,再加上多余的抖动,给人一种非常急促的感觉。 没等我看清那个日本军官的模样,这些画面又飞快地跳了过去,变成两个日本飞行员在飞机的机翼下谈话。两个人一边说话一边拍着飞机的起落架,一副哈哈大笑的姿态。 没有声音(就算有我也听不懂),这些画面让人产生很多的联想。接下来,画面变成了从飞机舷窗往下拍摄的角度,我们看到地面的村庄、森林和河流。那是真的在天空,不是在地下河。这应该是他们来这里的前期准备过程,当时东三省还被日本人控制着,他们在这里可以从容地调动飞机。之后镜头一会儿扫向舷窗外,一会儿拍摄飞机的内部,我能猜到这是一架运输机,里面蹲着很多的鬼子并放着成堆的东西。 所有的鬼子都低头不语,随着机身的晃动而晃动,看上去非常疲惫,很像我们当时在卡车后斗里的情况。 画面快速切换,这一部分很快就放完了。 这些镜头看上去没有什么意义,但包含了很多的信息:**,在××战争时期,只有相当紧急的行动,才会使用飞机运兵,说明摄影师应该是从离目的地很远的地方赶来的,而且很紧急;第二,摄影师拍了很多生活化的画面,这也许可以推测出,他在拍摄这些画面时,还不知道自己在执行真实的拍摄任务——否则,我相信他绝对没有那份闲心。 往后,画面立即变成他们进入丛林的片段。我看到了林子深处那几栋现在已经腐朽的日本木房军营。 在影片里,那里应该刚刚搭建完成,这时我又看到了那个日本军官,黑白的画面使得他的面色看起来非常苍白。他正呆呆地、漫无目的地看着忙碌的人群。 这一次,镜头停留的时间长了一点,我看着画面上那张脸,心里觉得有点毛毛的。 也许是因为电影里的日本人都长得非常可笑,台本戏里的鬼子也都是找丑角来演,但这个真正的日本鬼子,长得十分正常。 我再要仔细去看,却发现他的脸上透出一股很怪的气质,这股气质,远远比电影里的那些反派演员给我的感觉可怕得多。 我的童年经历过战争的*后阶段,那个时候,我听说过无数关于日本鬼子的传言,他们就是*凶狠的怪物。又因为当时在非战区,我实际上没有见过他们,所以鬼子再可怕,对我来说也只是一个想象中的东西而已,从小到大看到的,都是电影里的角色、老人的口述和宣传队台本戏里的东西。直到现在,我才终于看到,原来真正的日本鬼子是这样的。 他们并不是丑陋的怪人,看上去也和我们一样,但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感觉却让我更加厌恶。 镜头停留的时间很长,我以为这是出于对这个军官的尊敬,但很快就知道不是那样,因为有一个女人来到军官身边,他们开始交谈。 镜头开始拍摄那个女人。那个女人显然也发现了自己正在被拍摄,冲镜头的方向看了几眼,但也没有在意,还是继续和军官说着什么。 这个女人谈不上漂亮,但身形很修长,也穿着军服,镜头还拍到了她的脸。 这个时候,看着这女人的表情,我忽然感觉到一股异样,心里闪过一种奇怪的感觉。 没等我仔细去品,关于木屋的几个镜头已经快速闪过,军官和女人都消失了,幕布上又回到了一片漆黑的状态。 我觉得不对,刚想让马在海倒回去看,幕布一下再次亮起,我又看到画面上出现了奇怪的影像,顿时把我因为那个女人出现的奇怪感觉压了下去。 那是一个光球,有脸盆那么大,光球内部,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涌动。 我不明白那是什么,难道是月亮?但仔细看那形态就知道不是,那光球太圆了,中秋节的月亮也没有那么圆。 难道这已经是深渊里的景象?我紧张起来,那这是什么?深渊里面怎么会有一个像月亮一样的光球? 第三章 深渊奇景 那可真是匪夷所思到极点,而且,为什么中间没有任何过渡?我感觉不太对劲,至少也应该拍摄一下飞机飞入深渊时的情形。 接着,那个光球开始在幕布上移动。 那种感觉非常诡异,因为光球移动的方式十分生硬,从幕布中心移动到上方,然后移回中心,接着往下,几秒后又消失了。幕布重新漆黑一片,很快光球再次出现,再次移动,就这样重复了好几次。 奇怪的是,看着看着,我对这个画面并不感觉陌生,好像在哪里见过。 我想了一会儿,忽然就知道了光球是什么。我想起了当时马在海用探照灯照射深渊穹顶的情形,妈的,这是探照灯的光斑。 但我还是觉得莫名其妙,心说:鬼子为什么要拍摄一个光斑?摄像机难道拍到了什么奇怪的东西? 但是光斑里什么都没有。 “这是什么?”王四川不解地问。 我把我的猜测一说,马在海就点头道:“吴工说得对,这是探照灯,他们好像在做调试。” “调试?”我问道,“调试什么?” 他道:“我觉得应该是在做摄像机和探照灯之间的协调工作,我以前看见我们军区二炮的人调试过。当时是在做高射炮演习,探照灯跟着高射炮走,和这个感觉很像。我们装电台的时候也这么干,开一下,收一下,看看效果。用电的东西不好好调试一定会出问题,这是我们连长说的。” 马在海说得有点小心,可能是因为我们两个“工”都不知道,他怕说得太多驳了我们面子。 我明白了,这时再看,就发现光斑中的那些涌动的感觉,确实好像是流动的河水。如果是这样,那飞机这时应该已经停在大坝内部的铁轨上,摄像机也固定在飞机上了。接着,马在海加快了速度,画面变快,一下又黑了。 一刹那,我的心紧缩了一下,人也开始轻微地发抖,因为我知道,接下来,即将看到*关键的东西。 几秒钟后,幕布再次亮起。 我屏住呼吸,看到了一片虚无的黑色,刚才看到的光斑变得很小,那是探照灯光在深远距离下的效果。从画面的抖动程度来看,飞机已经飞了起来,这时画面上的黑暗,就是那片诡异深渊的体现。 我能看到深渊下有一层隐隐约约的雾气,它是深灰色的,给人的感觉很奇怪,介于固体和气体之间。但是因为清晰度、距离还有光线的关系,我们没法感受太多。 从画面上能感觉飞机正在缓慢地下降,逐渐靠近下方的雾气,但到一个高度就停止了,接下来是平飞的过程。 之后的十几分钟,我们能看到飞机贴着雾气在飞,雾气就在下方,但没有什么变化。 这是我可以预料的,但没有想到深渊竟然这么大,以飞机的速度,飞行十几分钟还没有到头——那里面到底有多大? 这十几分钟里,画面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我们根本不敢移开眼睛,就怕错漏了什么。 就在这时,忽然画面一白,我们由于精神过于集中都惊了一下,接着画面快速地闪过了一行字。 马在海立即停手,把画面倒回去,把那行字放了出来。 那是一组数字,和之前的一样,也是非常潦草的手写字体。那几个符号我倒是认识,那是高度、时间和一些方位数据。 这是一个标注,应该表示下面的影片中,出现了什么异常的东西。 我紧张起来,画面切换以后立即重新亮起,我当即就发现,飞机的状况和刚才完全不同了,幕布上的图像全在奇怪地抖动。 这种抖动十分激烈,显然当时的飞行状况很不好。在这种震动下,我们基本没法看到连续的镜头,只能勉强看到晃动中难得的以秒计算的稳定画面,让我头昏欲吐。 一路看下来,连续性画面*长也只有十几秒,但我还是发现,飞机这时在做一个弧度极大的俯冲,同时还在转向。 我非常清楚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因为在画面上,能看到他们正在迅速逼近一团雾气。而在那团雾气之中,我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影子,能看到的部分就有六七层楼那么高。 那一瞬间我目瞪口呆,倒不是因为影子的大小,而是在那十几秒闪过的几个画面里,飞机转了几个很大的角度。从任何角度来看,我们都只能隐约看见藏在雾里的巨大物体。我下意识地觉得不对,招呼马在海定格了仔细去看,立刻发现那竟然是一个人影。 这个巨大的人影,在雾中双手垂下,好像在哀悼什么。它并不清晰,但是绝对不能说是模糊的。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后背的汗毛瞬间就立了起来。 不能完全肯定这是一个人,但是那形状就算不想承认,我也无法骗自己说我看错了。 它站在浓雾中若隐若现,探照灯无法穿透浓雾,我们也就无法看清那到底是什么,是鬼斧神工的石头,还是什么神人雕刻的石像? 画面再次变化,飞机*后几乎贴住那层雾气,拉起摄像机头俯冲到一团迷蒙里,再拉起来,幕布上的图像一下停止不动了。 我满手都是冷汗,这个突兀的停止把我从震惊中拉回来,王四川马上去看放映机,就发现胶卷放到底了,显然拍摄到这里时,胶卷正式用尽。 整个放映室里一片寂静,谁也没有说话,我们都看着幕布上定格的画面,静止的画面什么都分辨不出来。 我不记得王四川那时候说了什么,无论他们说了什么都没有意义,我的大脑也没有思考,我的手已经把烟盒摸了出来,但哆嗦得连根烟都抽不出来。

深渊笔记 完结篇 作者简介

南派三叔。本名徐磊,男,现居杭州。 著有《盗墓笔记》系列、《沙海》系列、《藏海花》、《怒江之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