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现代天文学与诺贝尔奖

现代天文学与诺贝尔奖

作者:吴鑫基著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75.6(7.0折) 定价  ¥10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现代天文学与诺贝尔奖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2875747
  • 条形码:9787542875747 ; 978-7-5428-7574-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现代天文学与诺贝尔奖 本书特色

以诺贝尔奖串联起现代天文学的脉络,带领读者遨游广袤的宇宙集科学知识、科学史和科学家故事于一体,多方位走进天文学展望中国天文学发展之路,回答我们离诺贝尔奖有多远的问题 吴鑫基教授笔下的《现代天文学与诺贝尔奖》科学性与故事性兼备,易读易懂,非常有助于读者了解我们生活在怎样一个瑰丽多姿而又充满谜团的宇宙中;了解人类如何一步一步把目光从自身栖居的地球扩展到了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并且大致查明了宇宙的身世;也有助于读者理解那些宝贵的科学思想,领悟真实而崇高的科学精神。——叶叔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鑫基教授这部《现代天文学与诺贝尔奖》,对于有志投身我国科学事业的年轻一代极富启迪意义。奋发图强,勇于创新,学习前人,超越前人,永远是我们的使命。时不我待,吾人其勉之!——卞毓麟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前副理事长

现代天文学与诺贝尔奖 内容简介

诺贝尔奖是当代科学界的很高荣誉。自1970年开始,天文学不断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青睐,更是在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奖。这些获奖天文项目往往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带给我们关于宇宙的全新知识。本书梳理获得诺贝尔奖的天文项目以及回顾20世纪前70年的重大天文学成就,介绍这些璀璨成果诞生的故事,让我们一览现代天文学发展的脉络和那些杰出天文学家的迷人风采。作者更在书末总结我国天文学发展的现状,回答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的问题。

现代天文学与诺贝尔奖 目录

001**章 古老而年轻的天文学

003 一、历史悠久的古代天文学

009 二、成就斐然的近代天文学

017三、生机勃发的现代天文学

037 四、现代天文学与诺贝尔奖

041 第二章 “不可见”的宇宙:射电天文和X射线天文

043 一、央斯基和雷伯创建射电天文学

052 二、赖尔发明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

066 三、贾科尼开创X射线天文学

083 第三章 光明的创造者:太阳和恒星

085 一、海尔为太阳物理学做出杰出贡献

100 二、阿尔文创建太阳磁流体动力学

109 三、赫罗图推动恒星演化研究

119 四、贝特发现太阳及恒星的能量来源

131 五、B2FH论文揭示宇宙元素合成的路径

147 第四章 扭曲时空的“巨人”:致密天体和引力波

149 一、钱德拉塞卡推导白矮星质量上限

161 二、休伊什和贝尔发现脉冲星

178 三、赫尔斯和泰勒发现射电脉冲双星

192 四、引力波的直接探测

214 五、黑洞的理论研究

227 第五章 来自太空的“幽灵”:宇宙线和中微子

229 一、赫斯发现宇宙线

247 二、发现来自地球外的中微子

260 三、破解中微子丢失之谜

279 第六章 踏上迢迢“牛奶路”:银河系和银河系天体

281 一、沙普利发现银河系中心

288 二、奥尔特发现银河系旋臂、银晕和较差自转

295 三、星际分子的预言和发现

302 四、发现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

319 五、太阳系外行星的搜寻和发现

341 第七章 探索寰宇深处:星系和宇宙学

343 一、河外星系和宇宙膨胀的发现

349 二、马尔滕·施密特发现类星体

355 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

365 四、精确测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黑体谱和各向异性

381 五、发现宇宙加速膨胀

393 六、大爆炸宇宙理论

407 第八章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409 一、明清时期:我国天文学从辉煌到衰落

417 二、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重新起步的中国天文学

423 三、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射电天文的发展

435 四、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光学天文的发展

445 五、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空间天文的发展

456 六、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461 参考文献

463 图片来源


展开全部

现代天文学与诺贝尔奖 作者简介

吴鑫基,1935年生,1962年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天文专业毕业。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客座教授、射电天文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从事高能天体物理、脉冲星物理和超新星遗迹的研究,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次、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和北京天文学会“学术成就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