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秦汉史

作者:翦伯赞
出版社: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608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42.2(4.8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秦汉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2089139
  • 条形码:9787502089139 ; 978-7-5020-8913-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秦汉史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成人本书介绍了秦汉时期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经济、宗教及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作者大量引用《史记》《盐铁论》《淮南子》等古代经典著作为本书注解,结合王国维、斯坦因等中外著名学者的考古学著作及考古发现,对秦汉时期进行详细的阐释。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个强盛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政治、军事、经济体系,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之后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秦汉史 内容简介

《秦汉史》是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的代表作,全书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作者不仅注重文献资料的考辨,还充分利用当时的考古学成果,对秦汉时期进行更为详细的阐释。

秦汉史 目录

序 /001 **编 中期封建社会的序幕 **章 秦族的渊源、建国及其历史形势/003 **节 秦族的渊源与秦代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的创立/003 第二节 秦代中国境内各种族的活动/010 第三节 秦代的世界形势/019 第二章 秦代社会经济的构造及其转向/026 **节 土地所有的关系之改变与农业/026 第二节 生产技术之综合与手工业/033 第三节 经济制度之划一与商业/038 第三章 秦朝政权的性质、组织、发展及其灭亡/045 **节 秦朝政权的性质及其组织/045 第二节 秦代社会关系的变化/053 第三节 秦朝政权的发展/060 第四节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暴动与秦朝的灭亡/069 第四章 秦代的意识形态及其变化/081 节 焚书坑儒与文化思想在血与火之前的大审判/081 第二节 文字的统一与艺术的大综合/090 第三节 神的世界之变动与宗教的新发展/096 第二编 中期封建社会的确立与展开 第五章 西汉王朝的建立及其历史形势/107 节 楚汉之争与西汉王朝的建立/107 第二节 汉族的形成与国内其他各种族的活动/127 第三节 西汉时期世界的新形势/144 第四节 西汉与中亚商路的开通/153 第六章 西汉的社会经济构造/174 节 西汉的农业/174 一、土地再分配、农民复员与农村秩序的恢复/174 二、技术提高与农业生产性的向上/179 三、土地兼并与农民离开土地的过程/186 四、赋税、徭役与农民的赤贫化/193 第二节 西汉的手工业/199 一、盐铁业国营及其发展/199 二、铸铜及其他金属工业/204 三、纺织及与之有关的服物工业/210 四、漆器、砖瓦、造船及其他手工业/217 第三节 西汉的商业都市与国际贸易/220 一、商业发展之一般的倾向/220 二、都市的分布、内容及其行政管理/223 三、大商人的出现及其活动/229 四、货币的铸造与种类/235 五、周边和国际贸易的发展/241 第七章 西汉政权的性质、组织、发展及其崩溃/259 节 西汉政权的性质及其组织/259 一、西汉政权的性质与汉初的“贱商政策”/259 二、西汉的政治组织与诸侯王的封建/269 三、西汉的奴婢与奴隶制度/278 第二节 西汉政权的发展/286 一、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斗争—从吕后称制、 文景削藩到七国叛变/286 二、中央集权政治的形成与疆域的奠定/296 第三节 西汉政权的崩溃/314 一、西汉政权的腐化与王莽改制/314 二、绿林、赤眉大暴动与西汉的灭亡/329 第八章 东汉王朝的继起及其历史形势/346 节 新市、平林与东汉王朝的建立/346 第二节 东汉时国内各种族的活动及世界的形势/359 第三节 东汉与边疆各族及邻国的关系/374 第九章 东汉的社会经济构造/390 节 土地分配与农业生产的向上/390 第二节 土地兼并、赋税、徭役与农民的赤贫化/400 第三节 手工业发展与科学的发明/410 第四节 商业、都市、钱币与国际贸易的再展开/419 第十章 东汉政权的性质、组织、发展及其崩溃/436 节 东汉政权的性质及其组织/436 第二节 东汉政权的巩固及其在边疆地区统治的加强/448 第三节 边疆各族的叛变与东汉统治的动摇/465 第四节 外戚、宦官、党锢之祸与东汉政权的腐烂/475 第五节 黄巾大暴动与东汉王朝的灭亡/490 第十一章 两汉时代的意识诸形态/504 节 崇儒术黜百家与文化思想的再审判/504 第二节 儒家哲学的发展/513 一、经今古文派之争与儒家哲学之分派/513 二、谶纬的出现与儒家哲学的玄学化/519 三、王充著《论衡》与儒家哲学的被反击/523 第三节 两汉的科学—农艺、水利、天文、历算、 医药、地理与历史学/527 第四节 两汉的文学—辞赋、歌谣、五言古诗 与古乐府歌曲/535 第五节 两汉的艺术/546 一、从史籍中所见之汉代的绘画/546 二、从汉代石刻画像上所见之汉代的浮雕 及其他雕刻/551 三、汉代的音乐和歌舞/562 第六节 两汉的宗教/571 一、多神教的发展/571 二、佛教的初传入/577 三、道教的起源/585
展开全部

秦汉史 节选

**章 秦族的渊源、建国及其历史形势 **节 秦族的渊源与秦代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的创立 公元前221年,中国的历史,进入了秦代。 秦代王朝,虽然像纸炮一声,轰然而灭,但它却揭开了中国中期封建社会的序幕。中国的历史,从这一时代起,就从初期封建制走向专制主义的封建制。 秦代王朝的创立者—秦族,本是夏族的一支,即羌族的苗裔。这个种族,原住鄂尔多斯的原野,大约在旧石器时代的末期,其族类即溯黄河而西上,缓缓向甘肃西南移徙。到新石器时代早期,或已定居于甘肃西南黄河河谷洮河河谷一带,开始了植物栽培与动物驯养的生活。但直至此时,秦族并未从羌族中分化出来,所以尚无秦族之名。秦族之从羌族中分化出来,那是有史以后的事。 秦族之离开今甘肃西南而东徙,约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即传说中之“尧、舜、禹”时代。当时沿渭水而东徙的羌族,除秦族外,尚有其他诸羌之族,其中首先进入中原的是周族。周族入据中原以后,遂称后来东徙诸羌曰西戎,以别于甘肃的诸羌。实则所谓西戎,就是诸羌的别称。秦族为东徙诸羌之一,故亦称秦戎。大约就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秦族的前锋,即已到达陕西境内,与东夏之族发生接触。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其族类遂分布于今日陕西西部。 以后,由于殷族在东方之勃兴,占领中原,西服诸羌,秦族亦与诸羌同时沦为殷代奴隶国家的臣属。大约即于此时,秦族即通过奴隶制的文明,走出了历史上之野蛮时代的境界。 即至周族克殷,陕西的诸羌,在周族领导之下,大半先后东徙中原。其残留于陕西的诸羌,即被周族称之曰西戎。秦族之中,也有一部于周初东徙中原。此等东徙中原的秦族,以后在周族封建文化影响之下,与周族同化。其留在陕西境内的秦族,则沦为周族的臣属。 在周穆王时(公元前1000年左右),分布于陕甘边境的秦族又有一支东渡黄河,徙于汾河河谷,这就是传说中所谓造父之族。造父之族,其前锋似曾到达淮河流域。但直至周孝王时(公元前九世纪左右),秦族的大部分族类,还是与诸戎杂处,游牧于汧渭之间。 到周厉王时(公元前841年前),陕甘一带,袭来了普遍的大旱灾。诸戎之族,遂驱其畜群,东向就食,时秦族亦在其内。周宣王时(公元前827年至公元前782年),周族已感到诸戎的压迫,乃运用以戎制戎的政策,封秦族的酋长秦仲为大夫,使之抵抗其他诸戎。秦仲不久死于火并战争之中,其子继之,仍为周族的西垂大夫,是为庄公。庄公在周族支持之下,继续与诸戎相抗。 周幽王时(公元前781年至公元前771年),陕甘一带,又袭来了空前的大旱。当此之时,诸戎之族冲破了周族西北的封锁线,闯进陕西的腹地。其中犬戎与申戎,且攻陷西周的首都,杀死幽王于骊山之下。当时,秦襄公站在周族的方面,“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然而终于不能阻止诸戎东徙的猛潮,所以到平王时,周族遂被迫放弃陕西,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据《秦本纪》云:“(当时)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今陕西岐山县)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襄公于是始国。”由此看来,秦族的始建国,乃在西周末叶。 春秋初,陕西全境,已成为诸戎驰逐之场,而秦族于诸戎中,*为强大。他占领了汧渭之间土地肥美的河谷,这里,不但水草丰富,宜于畜牧,而且是周族文化发祥之地,有着繁荣的庄园农业和手工业的存在。秦族既据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又因袭周族的文化遗产,同时,更以其氏族制的历史活力,注入于周代封建文化之中,故在春秋初叶,勃然兴起,征服邻近诸戎,成为当时西北的一个新兴的力量。他把诸戎的土地,收夺为县邑,诸戎的族类,转化为农奴,逐渐把诸戎的社会经济,推向封建主义的历史边缘,并从而使诸戎之族,在封建地方关系之中,化除其种族的界线,融解于秦族的封建国家之中。所以西周时的诸戎,不复见于春秋中叶以后,这并不是诸戎之族为秦所灭绝,而是与秦族混而为一了。 秦族就在不断的征伐战争中,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到缪公时,这个国家,便西并诸戎,把他的领土,西展至陕甘边境,北拓至陕西北部。同时又东灭梁、芮,打通进出中原的道路,并进而伸张其势力于中原。有名的韩原(今陕西韩城西南)之战,正是秦国势力昂扬东进的开始。惟当时晋国强大,仍为秦国东进的阻力,所以到康公之世,秦国便以全力打击晋国,他一败晋于令狐(今山西临猗西),再败晋于武城(今陕西华县东),三败晋于羁马(今山西永济南),四败晋于河曲(今山西芮城县风陵渡一带),把晋国打得落花流水。降至战国初,韩、赵、魏三分晋国,秦国的东线,解除了威胁,于是秦国在这一历史间隙中,征服了陕西全境的诸戎,并进而征服甘肃东北及汉中一带的诸羌。从此以后,秦国便以日益高涨的压力,侵陵中原诸国。 秦国之走上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始于孝公时代(公元前361年以后)。据《史记??秦本纪》云:“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强国六,与齐威、楚宣、魏惠、燕悼、韩哀、赵成侯,并淮泗之间小国十余。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由此而知当时秦国已与六国诸侯,形成一种对垒的形势。但是当时中原六大强国的社会内部,已经展开了新旧土地所有者的矛盾斗争,新兴的商人地主,正要求摆脱旧领主的束缚,建立封建主义的新体制。但当时六国旧领主,根深蒂固,正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秦国为一新兴的国家,并没有传统的历史束缚,所以新兴的商人地主,首先在秦国获得了政权。商鞅变法,正是秦国历史之新的转向的表现。所谓商鞅变法,就是变封建为郡县,变庄园为佃耕,变力役地租为现物地租。由于变法的结果,于是更提高了秦国社会的生产力,由此而超越了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史称孝公之世,“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秦国自变法以后,它就变成了六国中新的土地所有者反对旧领主的堡垒。因而以前种族的对立,到孝公以后,便一变而为当时中国社会内部的矛盾对立。一方面新的土地所有者,以秦国为支柱,组织了反旧领主的连横派;另一方面,六国的旧领主,也组织了自卫的合纵派。这两派,在战国中叶以后,展开了剧烈的斗争。所以自孝公以后,秦与六国的斗争,就是新旧土地所有者的斗争。历史发展的原理,决定了这个斗争的结局,是新的土地所有者的胜利,所以秦自孝公以后,便以压倒之力,东向中原。“当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逃遁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奉秦,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这样的事实,就充分地证明了,任何主观的企图,都不足以倒转历史的车轮,秦与六国的斗争,正是一个*好的例子。 据史载,秦至惠王之世:“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至于昭王,秦国的势力,遂深入黄河腹地,臣服韩、魏,挟制东周,东逼齐、鲁,北临燕、赵,南窥荆楚,西略巴、蜀,伐巫郡,远至于黔中。于是秦国不仅把中原诸国,置于其控制之下,而且伸张其统治于川黔一带。 到秦始皇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当此之时,中原六国,已如盛开之花,临于萎谢;而秦国则如暴风雷雨,闪击中原。于是“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在初期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帝国。而中国历史也就随着新兴商人地主之登场,揭开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幕布。

秦汉史 作者简介

翦伯赞,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先后曾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系主任、副校长等职。主要著作有《历史哲学教程》《先秦史》《秦汉史》《中国史料学》《中国历史概要》《中国史纲》《中国史论集》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