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文化符号:陶瓷

中国文化符号:陶瓷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94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35.0(7.0折) 定价  ¥5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文化符号:陶瓷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4142457
  • 条形码:9787224142457 ; 978-7-224-14245-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文化符号:陶瓷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符号:陶瓷》不是一本陶瓷学的专著。  也就是说,《中国文化符号:陶瓷》并不涉及过于专业的陶瓷知识,它讲的是陶瓷文化。但它又不完全是陶瓷文化,而是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有关陶瓷在华夏民族中有关文化的沉淀。因此,它是一部中国文化符号里的陶瓷的著作。  任何艺术,都是人类独特的文化表征。美国当代文化人类学家、修辞家、符号人类学和释义人类学倡导者,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克利福德·格尔茨说:“我主张的文化概念实际上是一种符号学(senuotics)的概念。马克斯·韦伯提出,人是悬在由他自己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我本人也持相同的观点。于是,我以为所谓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在他看来,人是不可能离开这一符号化文化的。“人是如此需要这一类符号源(symbolic sources)启示他去发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因为本来就渗透在他体内的非符号类的资源只能散射一种微弱的光。”所以他认为,人的进化和进步,都离不开文化的相伴。“文化,这类模式的集大成者,不只是一个人存在的装饰品,而是——就其特性的主要基础而言——人存在的基本条件。”从这一理念出发,我们感觉到,人类在不断地朝着文明迈进的过程中,给自己留下了文化的印迹。而这样的印迹,恰恰就浓缩成了一连串的符号。陶瓷就在其中。离开文化,人类将无所适从。而只有在这一个个的符号标识里,人才有了坐标。  文化作为符号的学说盛行已久,而明确把艺术归结为符号的,是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她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而在她之前,无数的文化大师们都把人类的艺术创造指向这一极,并积累了相当多的论述。人类符号学家卡西尔指出,关于人的定义,不能是一种实质性的定义,只能是功能性的定义,人与动物都有感受系统和反应系统,但人还有第三种系统,即符号系统。人的思维和行为都是符号化的,人通过符号创造了语言、神话、艺术、宗教等文化,并构成人类经验的交织之网。因此,符号活动才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特征。  用心理学家荣格的话说,任何艺术原型都是人本身的“自画像”。从他的这一理念来看,人类只是在艺术创造中发现自己并描画自己。只有在一件创造的作品中,人类才能以此为对象找到自己。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观点看,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也就是,人只有在创造中才能将自己的创造物作为对象,才能看到人的本质力量。而只有在这样的凝视中,人才会感觉到美。  人类使用陶瓷的历史,已经相当漫长。从地下出土的文物来看,人类从事烧陶的时间要上溯到8000年前。而中国的制陶业,也应该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因此有人推断,中国的制陶业是从西亚传进来的。这个结论当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与考证。但无论怎么说,制陶业是在中国发展壮大起来的,而且中国将瓷器的制造,推到了极点。尤其是在十四到十六世纪,中国因陶瓷出口一度让自己成为世界的中心。陶瓷的英语字母,与“中国”一词的英文拼写是一样的。因此,它是中国文化符号的一个典型。  我们检索中国文化符号,发现有很多种类,如汉字、丝绸、茶叶、国画、书法、脸谱、长城等。这些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给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让华夏民族足以笑傲世界民族之林。笔者选择这样一个符号作为分析研究对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它正是中华民族的“自画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的勤劳善良,看到他们的智慧聪明。从一件瓷器上,我们能够看到自己。它有太多的民族文化心理的积淀,有太多的独特审美取向的积累。  从近万年前人类偶然发现陶器以来,中国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瓷器这一实用器具做到了高峰。那粉彩、那青花;那花鸟、那人物,都让世界惊叹不已,都凝聚着中国工匠的探索精神。这是泥与火的艺术,五行属土,火以助之,空能盛物,器之成器。它的每一件器形、每一笔刻画都石破天惊,每一种釉彩都独具匠心。陶瓷艺术成了中国文化的代表,成为一种民族符号。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如果用一件器物来象征的话,无疑就是陶瓷。这泥土与烈火的精灵,胎质与釉色的迷梦,成就了祖先杰出的创造,包孕着无与伦比的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每当我们伫立在一件瓷器前,每当我们无论是观赏它的造型还是审视它的美学意蕴时,心中都会升腾起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那先秦的纵横捭阖、那两汉的开疆拓土、那盛唐的兼收并蓄,那宋朝的儒雅端庄、那明代的含蓄淡定、那清时的热烈奔放,都从这一件精美的器物中反映了出来,寄寓着独特的东方的美。它遵从自然却又超出自然,质朴敦厚却又精致华丽,灵巧隽秀却又底蕴深沉,持节内敛却又超逸豪迈。那秦兵马俑的刚毅肃然、披坚执锐,显示着气吞山河、风卷残云的英雄气概;那唐三彩的瑰丽多姿,传达出壮阔奇纵、国威远播的恢宏格局;那宋瓷的宁静典雅、含蓄自然。映现出道法自然、清新质朴的哲学思想;那明清青花的蓝白相映、水墨浸染,折射着晶莹明快、怡然隽永的人生取向。

中国文化符号:陶瓷 目录

**章 我代表中国
一、与中国共用一个名字
二、在西方人的眼中
三、陶瓷贸易走向世界
四、传播文化的元勋
五、收藏家的情迷所在
六、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一)陶瓷艺术的复兴之路
(二)高科技陶瓷的现代化之路

第二章 中国陶瓷文化极简史
一、瓷器的起源
(一)什么是瓷器?
(二)陶与瓷的关系
二、由考古看中国古代陶器的发展历程及工艺特点
(一)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二)中国陶器的类别与工艺
三、瓷器发展简况
(一)东汉晚期之前的瓷器
(二)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
(三)隋唐五代时期的瓷器
(四)宋辽金时期的瓷器
(五)元明清时期的瓷器
四、彩釉独步天下
(一)什么是釉色
(二)釉彩发展略谈
(三)制釉工艺概况
(四)釉色特殊效果

第三章 陶瓷所折射的中国民族文化心理
一、五行属土
二、辅以火攻
三、空可盛容
四、器与不器
五、象形赋义
(一)原始绘画的文化沉淀
(二)陶瓷绘画的漫长发展
六、师心造化
七、内外兼修

第四章 作为中国文化符号的陶瓷
一、自我觉醒
(一)由圆形崇拜到人间福满
(二)从图腾标识到吉祥富贵
(三)由生殖符码到人情寄寓
二、灵魂不死
三、持虚守拙
四、烟火诗情
五、流香溢彩
六、落入现实
七、品节隐喻
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文化符号:陶瓷 节选

  《中国文化符号:陶瓷》:  2.明代彩绘瓷  明代,虽然一些产地还在烧制不同品种的瓷器,但景德镇几乎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成为了“瓷都”。为满足宫廷制瓷的需要,一些高超技能的制瓷工匠不断提升精湛技艺,瓷制品也大量销往国内外。  自元代青花瓷品种烧制成熟后,在明初洪武时期有过一段衰落期,至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又出现一个新的高峰,并成为明代早期彩绘瓷中成就*高的品类。永乐、宣德两朝官窑瓷器具有共同的特征:胎质细腻白洁、釉层晶莹肥厚、青花色泽浓艳。由于当时国力强盛,中亚、西亚及其海外贸易发达,郑和七次下西洋带回了“苏麻离”青的钴土矿,这类进口料含锰量低、含铁量高。含锰量低减少青色中的紫、红色调,在适当火候下能呈现宝石蓝色调;含铁量高使青花部分出现黑铁斑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铁斑和浓艳的青蓝色相互辉映,成了后世无法模仿的花色。永乐青花瓷在花色方面改变了以往多层次而又繁密的风格,以多留空白地为新风格。瓷器的图案主题多以花鸟图、龙凤图、人物图为主,绘哂笔法多为双勾填色,这种清新、舒适的自然感,使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开创了一个黄金时期。  明代中期彩绘瓷*具时代特征的要数成化时期的两大成就:一是青花瓷;二是斗彩瓷。成化时期的青花瓷有早期和晚期之分。早期的成化瓷不管从瓷胎、釉彩、纹饰和造型方面都和宣德时期类似,青花制作仍沿用进口料。从成化晚期开始,青花瓷改用国产江西乐平的陂塘青,或者称为“平等青”,颜色淡雅且无黑铁斑。技法上也不采用小笔触着色,用双勾线条,一笔涂抹上色法,器型也多为轻巧品种。此时的图案花纹仍喜爱花鸟纹样,也有以梵文为装饰题材,胎、釉制作讲究,釉色淡雅、柔和,给人的是一种清新、愉快的感觉。  成化制瓷业中的斗彩成为明代脍炙人口的另一大成就。斗彩的烧制过程是:在坯体上以青花勾绘花纹轮廓线,施釉烧成陶瓷后,于轮廓线内填以多种色彩,再经底温度炉火二次烧成,画面呈现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媲美相斗,故得名“斗彩”。斗彩的代表瓷器有葡萄杯和鸡缸杯,名噪一时。成化斗彩鸡缸杯不仅精美,纹饰内容也很丰富:一组绘雄鸡昂首傲视,一雌鸡与一小鸡在啄食一蜈蚣,另有两只小鸡玩逐;另一组绘一雄鸡引颈啼鸣,一雌鸡与三小鸡啄食一蜈蚣,画面形象生动,情趣盎然。《陶说》载:“成窑以五彩为*,酒杯以鸡缸为*,神宗时尚食御前,成杯一双,值钱十万。”2014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春拍出2.8亿港元,第三次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成交纪录。可见,成化斗彩鸡缸杯价值是相当的不菲。  明代晚期包含了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五个皇帝。青花瓷仍然是瓷器的主流力量,但五彩瓷的出现是又一成就。五彩瓷是在烧制好的白瓷表面用材料绘画,然后在炉中低温焙烧。因此,五彩瓷其实就是釉上低温彩绘瓷。这里的“五彩”并非五种颜色,主要有红、绿、黄等三种色调,主要表示色彩的特点不再单一。明代的五彩瓷经历了几个朝代,在万历年间得以发展,颜色明丽,画面以人物图为主,内容丰富。  3.清代彩绘瓷  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堪称盛世,瓷器的工艺和产量也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但随着嘉庆以后社会经济的衰退,景德镇的瓷器也随着清朝的衰败而走向了低谷。清代能代表中国瓷器水平的仍然是景德镇的官窑器。与此同时,还创烧了珐琅瓷和粉彩瓷等新品种。  珐琅彩瓷*早从康熙年间,由宫廷引进国外材料烧制而成,并成为宫廷御用瓷。它的烧制过程是:一般先在景德镇官窑烧制好白瓷,然后送到京城内务府造办处用珐琅料进行彩绘,*后由造办处珐琅作在彩炉中用以低温烧制完成。可见,这种瓷器的彩绘和烧制都不是在景德镇完成,而是在皇宫中烧制,就成为了清朝鼎盛时期名贵的品种。传统的康熙珐琅彩瓷器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院等几个单位,数量极少,身价极高。  粉彩瓷成为清代雍正之后景德镇彩瓷的主流。康熙时期的珐琅瓷制作,为粉彩瓷的出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通常认为其创始于康熙时期。粉彩瓷通常在洁白瓷质的胎或者纯净透明的釉烧成的白瓷上勾勒花纹的轮廓,再用“玻璃白”打底,然后五彩用单线平涂法,按照花纹色彩的需要洗开,再放到彩炉中低温焙烧。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