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巴蜀历史政区地理研究

巴蜀历史政区地理研究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812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247.5(5.5折) 定价  ¥45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巴蜀历史政区地理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9148553
  • 条形码:9787229148553 ; 978-7-229-14855-3
  • 装帧:105g哑粉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巴蜀历史政区地理研究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区域研究等方面以及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国土资源规划工作者《巴蜀历史政区地理研究》以成渝城市群所在的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为对象,时间上起先秦,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巴蜀历史政区地理研究》的出版,不仅是重庆市历史文化建设的重大成果,也是重庆市对中国西部研究有重要价值的贡献。本书以文字和地图、卫星照片相辅相成的研究的形式十分方便社会利用,对区域沿革地理、文化传播交融、政治变迁和经济发展过程等多方面研究有工具书意义,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价值。 《巴蜀历史政区地理研究》作者胡道修长期从事历史地理研究,并擅长编制地图。将巴蜀及周边地区长期的研究成果以文字加地图语言表达,既是区域性又突破现有政区限制,是一种创新。就巴蜀地区目前所见以“历史地图”为名的出版物,基本以收集老地图为主要手段,其发布和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清代和民国时期。两者的方法和功能是完全不同的。本书做法可比拟的是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1982年10月出版),已经问世30余年,虽然史学界一直期盼有新编出版,但迄今尚无替代者。区域性历史政区地理的研究和出版,将为全国性新成果积累资料。此外,现有《中国历史地图集》由于资料不足,其对巴蜀地区的梳理较为粗疏,这更突显《巴蜀历史政区地理研究》填补空白的重要意义。

巴蜀历史政区地理研究 内容简介

巴蜀历史政区地理研究是综合性研究——巴蜀历史地图集及其研究的子课题之一,是其核心和基础。全书依时间顺序,上溯巴蜀时期、下至1952年西南大区时的政区版图及沿革变迁情况,反映巴蜀及其周边在历史发展过程的基本面貌、演变发展,政权变化及其政区的结构、边界、幅员的变化,探索其他的规律,并附上相应的地图和治地旧址(遗址)的卫星照片,尽可能二维化。对一、二级政区进行研究,做出判定,绘出界线。

巴蜀历史政区地理研究 目录

1 绪论

**编 秦汉三国时期
**章 秦时期
11 **节 秦国的县制、郡制和秦王朝的郡县制
15 第二节 秦举巴蜀、汉中黔中的争夺和秦下郢都
17 第三节 秦时期各郡
22 第四节 秦时期各县的设置
45 第五节 秦时期两个断代年限地区内各郡域内县或属县及四至

第二章 西汉时期
50 **节 西汉的郡国并行制
51 第二节 西汉时期各郡县(一)
59 第三节 西汉时期各郡县(二)

第三章 东汉时期
75 **节 东汉政区制度——郡县二级制向州郡县三级制转变的滥觞期
77 第二节 东汉时期各郡县(一)
101 第三节 东汉时期各郡县(二)
第四章 三国时期
114 **节 三国政区制度——州郡县三级制加上军事型政治区的佐辅
115 第二节 季汉政区
134 第三节 曹魏部分区域政区
141 第四节 东吴部分区域政区


第二编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
第五章 西晋时期
148 **节 西晋政区制度及两晋区域形势简述
152 第二节 梁州政区
161 第三节 益州政区
166 第四节 宁州政区
168 第五节 荆州局部区域政区

第六章 成汉时期
170 **节 成汉政权之疆域变迁与政区制度简述
172 第二节 司隶校尉
177 第三节 梁州政区
180 第四节 荆州政区
183 第五节 宁州政区
186 第六节 其他区域

第七章 东晋时期
188 **节 荆州政区局部
189 第二节 梁州政区局部
197 第三节 益州政区
202 第四节 宁州政区

第八章 刘宋时期
206 **节 梁州政区局部
212 第二节 益州政区
218 第三节 宁州政区
219 第四节 荆州政区局部

第九章 萧齐时期
222 **节 梁州政区局部
227 第二节 益州政区
234 第三节 巴州政区
236 第四节 宁州政区局部
239 第五节 荆州政区局部

第十章 萧梁时期
241 **节 梁的疆域变迁和政区制度概述
242 第二节 巴汉诸州政区
264 第三节 岷蜀诸州政区
276 第四节 襄汉沅湘诸州政区局部

第十一章 西魏和北周时期
278 **节 山南地区(原晋宋梁州)
311 第二节 剑南地区(原晋宋益州宁州)
322 第三节 荆襄地区(原晋宋荆州雍州)局部

第三编 隋唐五代两宋时期
第十二章 隋时期
330 **节 山南西区域
349 第二节 陇右剑南区域
372 第三节 山南东、荆州地区

第十三章 唐时期
377 **节 唐时期政区制度概述
383 第二节 山南西道
413 第三节 山南东道数州
418 第四节 剑南道
460 第五节 黔中道
473 第六节 陇右道东南数州

第十四章 五代(前蜀、后唐、后蜀)政区变化简述
480 **节 五代时期政区结构要点和政区概况
484 第二节 剑南道东西川
502 第三节 山南道、黔中道

第十五章 两宋时期
524 **节 两宋政区概要
526 第二节 西川路(益州路、成都府路)
538 第三节 梓州路(潼川府路)
555 第四节 利州路
568 第五节 夔州路

第四编 元明清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初期
第十六章 元时期
584 **节 蒙元的政区演变与沿革
586 第二节 四川行省之西蜀四川道肃政廉访司
602 第三节 四川行省之四川南道宣慰司所辖区域
614 第四节 云南行省(部分区域)
620 第五节 陕西行省(部分区域)
627 第六节 河南江北行省、湖广行省部分区域

第十七章 明时期
631 **节 四川行省(四川布政司)、四川都司
665 第二节 四川行都司


第十八章 清时期
671 **节 四川省
696 第二节 川滇边务大臣区域各府州县设治委员理事等

第十九章 民国时期
700 **节 民国行政制度的变迁
701 第二节 省道县三级制和防区制下的四川省(1912—1935)(一)
715 第三节 省道县三级制和防区制下的四川省(1912—1935)(二)
724 第四节 省督察区县虚三级制下的四川省(1935—1949)
739 第五节 重庆市
744 第六节 川边、西康、西康省

第二十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1949年至1952年)
757 **节 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行政委员会
759 第二节 重庆市
761 第三节 川东行署区
765 第四节 川西行署区
769 第五节 川南行署区
773 第六节 川北行署区
776 第七节 西康省
783 第八节 四川省(1952年底)

787 参考引用文献、网页
797 后记

展开全部

巴蜀历史政区地理研究 作者简介

胡道修,1982年初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先后任职于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重庆市规划局。曾任重庆市历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巴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2019年受聘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员。从事历史地理、地方史志、城市规划、测绘制图近四十年。主要学术著作有:《重庆。一个内陆城市的崛起》(与他人合著)、《重庆近代城市史》(与他人合著)、《重庆通史》(与他人合著)、《重庆历史文化》,《重庆历史地图集(第二卷)》(担任编审,为主要文字和地图制作者)、《重庆抗战地图集》(待出版,担任编审,为主要文字和地图制作者之一);职务作品有:《重庆市志(第一卷)》、《重庆市志(城市建设卷)》、《重庆市志(农业卷)》、《重庆市志.城乡规划志》;学术论文主要有:《开皇天宝之间人口的分布与变迁》、《宋代的人口分布与变迁》等数十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