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信任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信任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作者:王连伟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52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33.3(6.8折) 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信任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0768526
  • 条形码:9787560768526 ; 978-7-5607-685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信任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内容简介

本研究严格遵循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按照“理论梳理——分析框架——案例分析——对策建议”的逻辑思路,通过文本分析和逻辑演绎的方法,结合传统诚信文化,找出信任的生成路径及其演化机制,提出“承诺—兑现”的分析框架,随后从人际信任、社会信任和政府信任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释。本文坚持方法论的个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信任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回顾与综述 1.2.1 政府信任研究综述 1.2.2 互联网时代政府与公民研究综述 1.2.3 互联网时代政府信任研究综述 1.2.4 既往研究的不足与缺陷 1.3 概念界定 1.3.1 信任 1.3.2 政府信任 1.4 创新点、难点及不足之处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难点和不足之处 第2章 政府信任研究的新视角:“承诺—兑现”分析框架 2.1 信任的生成机制及其来源 2.1.1 信任生成机制:不同学科的视角 2.1.2 信任的来源:承诺与兑现的激励强化过程 2.2 人际信任 2.2.1 个体成长环境影响自身信任点的高低 2.2.2 熟人之间的交往信任 2.2.3 陌生人之间的类推机制 2.3 社会信任 2.3.1 社会信任是个体信任的加总 2.3.2 社会信任呈现出差异性 2.3.3 社会信任差异性的原因分析 2.4 政府信任 2.4.1 政府信任是个体政府信任的加总 2.4.2 个体政府信任差异性源自个体信任点的高低 2.4.3 个体信任点差异的原因分析 2.5 政府信任的生成机制、来源与关键变量 2.5.1 政府信任生成机制:若干争论 2.5.2 政府信任的来源:承诺与兑现的激励强化 2.5.3 政府信任的关键影响变量 2.6 实证分析 2.7 小结 第3章 政府信任建设长效机制的基本框架 3.1 政府信任建设长效机制的内涵 3.1.1 基本含义 3.1.2 基本特征 3.2 政府信任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的原则、思路和目标 3.2.1 基本原则 3.2.2 基本思路 3.2.3 主要目标 3.3 政府信任建设长效机制的基本框架设计 3.3.1 政府信任建设长效机制的基本框架图 3.3.2 基于政府视角的分析 3.3.3 基于公众视角的分析 3.4 政府信任建设长效机制的动力与阻力分析 3.4.1 动力分析 3.4.2 阻力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信任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4.1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信任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4.1.1 信息源的外溢加速政府权威的碎片化 4.1.2 公民预期的无限膨胀易形成巨大心理落差 4.1.3 个体风险认知与群体极化效应 4.1.4 政府现实失信行为的“网络放大”效应 4.2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信任危机的基本表现 4.2.1 网络反腐与政府形象危机 4.2.2 网络负面信息与政府声誉危机 4.2.3 网络群体性事件与政府治理能力危机 4.2.4 网络谣言与政府话语危机 4.3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信任建设中的短视行为 4.3.1 政府信任建设短视行为的基本表现 4.3.2 政府信任建设短视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4.3.3 政府信任建设短视行为的主要危害 4.4 小结 第5章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信任建设长效机制的系统设计与整体推进 5.1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信任建设长效机制的战略意义 5.1.1 政府层面 5.1.2 社会层面 5.1.3 公民层面 5.2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信任建设需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5.3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信任长效机制构建的系统设计 5.3.1 行动与制度契合中的政府信任长效机制 5.3.2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信任长效机制“制度—行动者”分析框架 5.4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信任长效机制建设的制度层面 5.5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信任长效机制建设的行动者层面 5.5.1 政府层面 5.5.2 公民层面 5.5.3 媒体层面 5.5.4 社会组织层面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基本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