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传承与彰显: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空间保护利用

传承与彰显: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空间保护利用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4-01
开本: 23cm 页数: 211页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86.4(6.8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96.0(7.5折)定价  ¥1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传承与彰显: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空间保护利用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4193836
  • 条形码:9787564193836 ; 978-7-5641-9383-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传承与彰显: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空间保护利用 本书特色

本书在理念上以城市文化复兴为前提,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并重,坚持全面保护、系统保护和积极保护。在方法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评价,注重区域整体联动协调发展。在内容上,一是,系统梳理了南京红色文化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历史沿革;二是,全面分析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利用的目标和思路;三是,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评价,为制定保护利用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四是,构建了红色文化资源分级保护利用体系,分类提出了展示利用策略;五是,制定了近期行动计划、实施项目和与之配套的相关机制保障。 编制团队工作认真严谨,对南京红色文化资源深有情感,对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特色和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提出的保护利用体系完整、层次清晰。同时,在专业性研究的基础上,穿插了许多重要而“不知名”的红色文化资源的简要介绍及其背后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历史信息,增强了面向一般读者的可读性。并制作了165处红色文化资源点的分布图和信息表,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按图索骥,探访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点。

传承与彰显: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空间保护利用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分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段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空间分布与演变过程, 提炼总结了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独有的价值特色。内容包括: “忆峥嵘岁月” —— 南京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 “赞胜利之城” —— 独具价值特色的红色文化聚集地等。

传承与彰显: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空间保护利用 目录

序 前言 **章 “忆峰嵘岁月”——南京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1 党组织在南京各区域的陆续建立 1.2 大革命时期南京地区革命运动的迅猛发展 1.3 白色恐怖下的顽强斗争 1.4 抗战时期外围斗争与隐蔽战线的紧密结合 1.5 里应外合、解放南京 第二章 “赞胜利之城”——独具价值特色的红色文化聚集地 2.1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 2.1.1 南京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光辉历程的缩影 2.1.2 南京是中国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早的城市之一 2.1.3 南京集中体现了我党在革命斗争中的复杂性与危险性 2.1.4 南京是中国近代工人运动与学生爱国运动的代表 2.2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 2.2.1 南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天翻地覆”胜利的标志地 2.2.2 南京是“雨花英烈精神”的形成地 2.2.3 南京是开展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阵地 第三章 “访红色印记”——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特征与问题 3.1 资源数量丰富,但保护面临挑战 3.2 遗存类型全面,但利用形式单调 3.3 空间全域分布,但缺少系统关联 3.4 时间跨度完整,但展示场所有限 3.5 地域特点鲜明,但影响力不突出 第四章 “借它山之石”——相关实践案例经验借鉴 4.1 侧重全域性、整体性保护利用的案例 4.1.1 京西、北地区组织抗战文化串联线路 4.1.2 延安市突出红色文化景观标识,组织长征文化线路 4.1.3 井冈山构建“多点开花”的保护利用空间格局 4.2 侧重红色文化与地区发展有机融合的案例 4.2.1 上海中共一大旧址带动街区文化复兴 4.2.2 嘉兴中共一大会址促进南湖地区持续更新发展 4.2.3 江苏泰兴印达村红色文化带动村庄建设和产业振兴 4.3 侧重多元展示利用的案例 4.3.1 美国珍珠港事件纪念遗址将两艘战列舰作为纪念馆的有机组成部分 4.3.2 以色列马萨达保卫战遗址通过现代视听技术再现当年战争场景 4.3.3 松山战役遗址以“真人老兵群雕”为核心展示远征军抗日精神 4.4 案例的启示与借鉴 第五章 “理评价体系”——南京红色文化资源评价体系研究 5.1 红色文化资源评价的思路 5.1.1 历史文化资源评价体系特点分析 5.1.2 红色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特点分析 5.1.3 红色文化资源评价思路 5.2 红色文化资源评价因子构成分析 5.2.1 历史文化价值 5.2.2 精神传承价值 5.2.3 资源本体条件 5.2.4 区位环境条件 5.3 确定评价因子权重 5.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5.3.2 构建目标层判断矩阵 5.3.3 .构建综合评价层判断矩阵 5.3.4 确定指标权重 5.4 形成红色文化资源评价体系 5.5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评价 5.5.1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评价体系实践 5.5.2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综合价值评价 5.5.3 评价方法和结果总结 第六章 “定保护之策”——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框架 6.1 保护利用目标与策略 6.1.1 保护利用目标 6.1.2 保护利用策略 6.2 保护利用框架 6.3 分级保护控制体系 6.3.1 指定保护 6.3.2 登录保护 6.3.3 规划控制 6.3.4 保护性展示 6.4 分类保护利用要求 6.4.1 红色建筑及建筑群 6.4.2 红色遗址、遗迹 6.4.3 纪念性设施 6.4.4 红色非物质文化 第七章 “展红色蓝图”——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分层保护展示空间整合 7.1 市域保护利用空间结构的构建 7.1.1 南京市域空间格局的特征 7.1.2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7.1.3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市域保护利用空间结构 7.2 三大红色文化集聚区的线路串联 7.2.1 六合北部红色文化集聚区 7.2.2 主城红色文化集聚区 7.2.3 漂水一高淳红色文化集聚区 7.3 主题片文化环境的营造 7.3.1 雨花英烈片 7.3.2 长江路迎接解放片 7.3.3 汉口路一学府路学生爱国运动片 7.3.4 域南革命斗争片 7.3.5 下关工人革命斗争与渡江胜利片 7.3.6 两浦铁路工人革命斗争片 7.3.7 横山抗日斗争片 7.3.8 深水李巷抗日斗争片 7.3.9 高淳西舍抗日斗争片 7.3.10 高淳淳溪抗日斗争片 7.3.11 竹镇——苏统边区中心抗日斗争片 7.3.12 金牛山一桂子山战斗片 7.3.13 六合东部抗日斗争片 7.4 点状资源的图则化导控 7.4.1 总体保护要求 7.4.2 图则保护线与划定原则 7.4.3 已划定保护界线的红色文化资源点图则 7.4.4 未划定保护界线的红色资源点图则 第八章 “延红色基因”——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分系统传承彰显策略 8.1 建立红色标识系统 8.1.1 资源点信息标识 8.1.2 片区地面指引标识 8.1.3 外围片区入口主题展示 8.1.4 社区、学校公共空间宣传展示 8.2 建设专题展示教育陈列馆系列 8.2.1 建设各级党史教育集中展示场馆 8.2.2 重大革命事件专题馆系列 8.2.3 革命英烈与名人馆系列 8.2.4 烈士墓地、陵园等祭莫纪念场所设施系列 8.3 组织各类宣传体验活动 8.4 新技术支撑与运用 第九章 “迎建党百年”——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实施思路 9.1 夯实近期——近期实施总体思路 9.1.1 保护优先,公布保护名录 9.1.2 突出重点,落实近期项目 9.1.3 部门协同,形成联动机制 9.1.4 加强宣传,扩大南京影响 9.2 分步实施——近期保护利用的重点项目 9.2.1 高质量建设“两馆一园”工程,突出重点项目示范作用 9.2.2 高水平整合“二片一线”空间环境,营造红色文化氛围 9.2.3 高标准推进外围“一街、一山、三村”品质提升工程 9.3 实施保障——实施机制与保障措施 9.3.1 相关城市的经验借鉴 9.3.2 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实施模式建议 9.3.3 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实施机制与保障措施 附录 附表1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与演进汇总表 附表2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一览表 附表3 近期实施重点项目(建议)一览表及分布图 附图1 南京市域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图 附图2 南京老城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图 后记
展开全部

传承与彰显: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空间保护利用 作者简介

童本勤,女,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现为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规划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部优一等)、《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省优一等、部优二等)、《南京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部优二等)、《南京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省优一等)、《绵竹市马尾河景观带规划设计》(省优二等)、《南京城市设计导则》(省优二等)和《泰兴黄桥祁巷村特色田园乡村规划》(省优二等)等几十项规划设计项目,获省、市级二等奖以上项目二十多项。出版《快速现代化进程中的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2012南京乡村调查》两本专著,先后发表《寻求老城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与协调》《城乡统筹进程中村庄特色的传承与塑造研究》《南京城市设计导则编制方法探索》等学术论文30多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