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第二卷 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研究/中国城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系列

第二卷 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研究/中国城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系列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89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87.0(7.5折) 定价  ¥11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第二卷 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研究/中国城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系列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7433241
  • 条形码:9787507433241 ; 978-7-5074-3324-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第二卷 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研究/中国城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系列 内容简介

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从历史的视角研究近代工业的空间可视化问题。包括1840-1949年中国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化与整体分布模式、中国近代工业的产业特征之空间表达、近代工业转型与区域工业经济空间重构。第二部分研究了中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的建构,课题组建立了三个层级的信息采集框架,包括国家层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城市层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遗产本体层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后进行了遗产本体层级BIM信息模型建构及应用研究。

第二卷 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研究/中国城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系列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中国近代工业历史空间可视化研究综述 1.2 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1840~1949年中国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化与整体分布模式 2.1 研究理论、数据与方法 2.2 中国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化 2.3 中国近代工业的整体地理分布特征与模式 第3章 中国近代工业产业特征的空问分布——对产品生产、销售、工人劳动、工会等要素的分析 3.1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3.2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产业特征的空间分布 第4章 近代工业转型与区域工业经济空间重构——鲁中、鲁东工业集聚区个案研究 4.1 研究区域与研究时段的选取 4.2 山东工业经济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4.3 从传统手工业到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山东工业经济的发展特征与空间格局 第5章 国家层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以全国工业遗产为例 5.1 全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的实施 5.2 全国工业遗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研究 5.3 基于GIs的中国工业遗产现状分析研究 第6章 城市层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以天津工业遗产普查为例 6.1 天津市工业遗产普查的实施 6.2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建构研究 6.3 基于GIS的天津工业遗产分析研究 第7章 遗产本体层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以滨海新区工业遗产为例 7.1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产本体信息管理系统建构研究 7.2 GIS在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保护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7.3 工业遗产建(构)筑物信息模型的建构——以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大沽船坞轮机车间为例 7.4 设备与生产工艺模型的建构——以新港船厂轮机车间设备为例 7.5 基于BIM信息管理模型的工业遗产信息管理 7.6 建筑遗产修缮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附录 中国工业遗产名录 图表来源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第二卷 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研究/中国城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系列 作者简介

主要著作责任者: 徐苏斌,天津大学工学博士、东京大学工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兼职教授,天津大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其研究方向有中国近代建筑史、中日近代交流史、近代文化遗产保护、工业遗产保护等。著书有《日本对中国城市和建筑的研究》(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中国的城市·建筑与日本——主体受容的近代史》(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 2009年)、《近代中国建筑学的诞生》(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0年),作为主编之一主编《中国近代建筑史》(5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年)等。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城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曾获得日本建筑学会奖、建筑史学会奖、日本都市计画学会奖、中国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获得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称号。 徐苏斌任国际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理事会中国委员会(Docomomo China)委员、中国社会科学会城市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工业遗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城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城科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工业遗产学部委员、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委员等。 青木信夫(AOKI Nobuo),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学专业,工学博士。历任清华大学做访问学者(1996-1997)、日本庆应大学环境信息学部assistant professor、SFC研究所研究员(1997-2002)、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教授级研究员(2007-2010)、西南交通大学客座教授(1999-现在)等。2006年受天津大学邀请任天津大学特聘教授,组建天津大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青木信夫现在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会城市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2008-现在)、香港中文大学兼职教授(2017-现在)。 专业方向为城市及建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长期从事近现代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调查与研究,具有丰富坚实的研究基础与经验。主要著作有《原典日本美术史年表》、《总览日本的建筑》、《近代和风建筑》、《传统工艺再考》等以及一系列相关论文和研究报告等。主持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另外合作主持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规划。 王玉茹,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1989年、1997年、2002年赴日本上智大学、一桥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做访问学者;2006年、2008年应邀赴英国、美国短期讲学。现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南开大学经济史学科学术带头人。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中外经济发展比较、企业史、价格史、金融史。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世界市场价格变动与近代中国产业结构模式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研究”、“中国近代物价、工资和生活水平研究”;承担国际合作项目“东亚资本主义形成史——子课题:中国资本主义形成史以及与东亚国家的比较研究”、“亚洲历史统计——子课题:中国近代物价、工资统计研究”、“中日近代股份公司制度变迁比较研究”等。 吴葱,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博士,2006年英国赫瑞瓦特大学(Heriot-Watt University)访问学者。现任天津大学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教授、文物建筑测绘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天津大学)主任。 研究领域为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承担本科生教学——中国古建筑测绘、建筑遗产保护概论,研究生教学——清式营造法、建筑遗产概论、古建筑测绘研究。主要科研方向为中国传统建筑理论(图学史、甘青建筑、清式营造)、建筑遗产保护、建筑遗产测绘与记录研究。主持国际文物局“指南针计划”课题“中国古代建筑与营造科学价值挖掘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 王琳,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现任天津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南开大学滨海研究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天津市政府咨询专家库专家、天津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审专家、天津创意产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未来研究会天津分会常务理事、天津文化产业发展预测研究会(在建,会长)、曾被聘为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现任中国民盟天津市委会文化术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妈祖文化研究会理事。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