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土建类工程教育丛书工程地质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土建类工程教育丛书工程地质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6.0(7.5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土建类工程教育丛书工程地质 版权信息

  • ISBN:9787111671213
  • 条形码:9787111671213 ; 978-7-111-67121-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土建类工程教育丛书工程地质 本书特色

涵盖了专业规范全部知识点和注册土木工程师基础考试大纲要求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土建类工程教育丛书工程地质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编写,在系统阐述工程地质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矿物与岩石的基本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的类型,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土的分类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岩石与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地下水及其工程地质问题,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工程地质勘察等,涵盖了专业规范全部知识点和注册土木工程师基础考试大纲要求。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铁道工程、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等土木工程特设专业的工程地质课程的教学用书,还可作为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水利工程、采矿工程、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本书配有授课PPT、思考题参考答案、矿物岩石标本图片集、地质构造动画库及工程地质灾害视频等教学资源,免费提供给选用本书的授课教师,需要者请登录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m)注册下载。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土建类工程教育丛书工程地质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1
1.2工程地质学定义、对象和任务2
1.3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3
1.3.1工程地质条件3
1.3.2工程地质问题5
1.4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地位5
1.5工程地质学的分析方法7
1.6工程地质学的发展简述8
1.7工程地质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10
思考题11
第2章矿物与岩石12
2.1矿物12
2.1.1矿物的分类12
2.1.2矿物的形态13
2.1.3矿物的物理力学性质14
2.1.4常见矿物及其主要特征17
2.1.5矿物的肉眼鉴定17
2.2岩石17
2.2.1岩浆岩17
2.2.2沉积岩24
2.2.3变质岩29
2.2.4三大类岩石的地质特征对比33
思考题34
第3章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35
3.1地质作用35
3.2地质年代36
3.2.1地质年代的确定36
3.2.2地质年代表38
3.3岩层产状40
3.3.1岩层产状要素40
3.3.2岩层产状的测量及表示方法40
3.4水平构造41
3.5单斜构造42
3.5.1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的关系42
3.5.2倾斜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45
3.6褶皱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45
3.6.1褶皱要素46
3.6.2褶皱的类型47
3.6.3褶皱的野外识别48
3.6.4褶皱的工程评价49
3.7断裂构造51
3.7.1节理51
3.7.2断层57
3.8地质图的阅读62
3.8.1地质图的分类62
3.8.2地质图的规格和符号63
3.8.3阅读地质图65
思考题69
第4章土的分类及其工程地质性质70
4.1概述70
4.2土的成因类型与特征70
4.3土的组成与结构、构造73
4.3.1土的固相73
4.3.2土的液相77
4.3.3土的气相79
4.3.4土的结构和构造80
4.4土的物理力学性质82
4.4.1土的三相比例指标82
4.4.2无黏性土的物理状态指标86
4.4.3黏性土的物理状态指标87
4.4.4土的力学性质89
4.5土的工程分类91
4.6一般土的工程地质性质93
4.7特殊土的工程地质性质94
4.7.1湿陷性黄土94
4.7.2软土100
4.7.3红黏土102
4.7.4膨胀土103
4.7.5盐渍土105
4.7.6冻土106
4.7.7填土107
4.7.8污染土109
思考题110
第5章岩石与岩体的工程地质
性质112
5.1概述112
5.2岩石的物理性质及水理性质112
5.2.1岩石的物理性质112
5.2.2岩石的水理性质113
5.3岩石的力学性质114
5.3.1岩石的变形特性114
5.3.2岩石的强度116
5.3.3影响岩石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117
5.4岩体的结构类型及工程地质评价118
5.4.1结构面118
5.4.2结构体122
5.4.3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123
5.5工程岩体的分级126
5.5.1岩体按坚硬程度的分类126
5.5.2岩体按完整程度的分类127
5.5.3工程岩体基本质量分级127
5.6结构岩体稳定性的赤平极射投影
分析法129
5.6.1赤平极射投影的基本原理129
5.6.2结构岩体稳定性的赤平极射投影
分析131
思考题133
第6章地下水及其工程地质问题134
6.1地下水概述134
6.1.1水在岩土中的存在形式134
6.1.2岩土的水理性质135
6.2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及
性质135
6.2.1物理性质135
6.2.2化学成分及化学性质136
6.3地下水的类型及其主要特征138
6.3.1含水层和隔水层138
6.3.2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139
6.4地下水运动149
6.4.1达西定律150
6.4.2地下水向集水构筑物运动的
计算150
6.5地下水的不良工程地质作用153
6.5.1地基变形破坏153
6.5.2地下水的渗透破坏作用154
6.5.3地下水的浮托作用156
6.5.4承压水对基坑工程的作用156
6.5.5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作用156
思考题159
第7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161
7.1活断层与地震161
7.1.1活断层161
7.1.2地震163
7.2滑坡172
7.2.1基本概念172
7.2.2滑坡分类174
7.2.3滑坡的形成条件177
7.2.4滑坡的发育过程178
7.2.5野外识别180
7.2.6边坡稳定性分析181
7.2.7滑坡防治183
7.3危岩与崩塌185
7.3.1基本概念185
7.3.2崩塌的分类186
7.3.3崩塌的形成条件187
7.3.4危岩稳定性计算190
7.3.5危岩和崩塌防治192
7.4泥石流193
7.4.1基本概念193
7.4.2泥石流的类型194
7.4.3泥石流的形成条件195
7.4.4泥石流的特征196
7.4.5泥石流的流量及流速计算197
7.4.6泥石流的防治198
7.5岩溶与土洞199
7.5.1岩溶199
7.5.2土洞203
7.5.3岩溶与土洞的工程地质问题205
7.5.4岩溶与土洞灾害防治207
7.6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207
7.6.1地面沉降207
7.6.2地面塌陷209
7.6.3地面沉降与塌陷的防治210
思考题211
第8章工程地质勘察212
8.1勘察等级与阶段划分212
8.1.1勘察等级212
8.1.2勘察阶段213
8.2工程地质勘察方法214
8.2.1工程地质测绘214
8.2.2勘探与取样217
8.2.3原位测试技术221
8.2.4室内试验概述228
8.2.5现场检验与监测229
8.2.6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整理230
8.3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230
8.3.1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231
8.3.2勘察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勘察
要点231
8.3.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34
8.4公路和桥梁工程地质勘察234
8.4.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235
8.4.2桥梁工程地质勘察237
8.5隧道和地下洞室工程地质勘察238
8.5.1概述238
8.5.2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239
8.6边坡工程勘察241
8.6.1边坡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241
8.6.2各阶段勘察要求242
8.6.3勘探点的布置及勘察测试242
思考题242
参考文献244
展开全部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土建类工程教育丛书工程地质 作者简介

刘新荣,工学博士,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干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溶勘察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库区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常务副主任,《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主编,《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学报》等期刊编委。 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重庆青年科技奖及重庆青年五四奖章。主讲的课程“岩石力学”为国家精品课程。 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863计划”课题1项,国家重大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和工程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EI收录2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主编地方标准1部,参编行业及地方标准各1部;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3部,参编教材5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