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比例尺1:250000:热布喀幅(H45C00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比例尺1:250000:热布喀幅(H45C002003)

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6-01
开本: 30cm 页数: 214页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31.2(7.2折) 定价  ¥46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比例尺1:250000:热布喀幅(H45C002003)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2531128
  • 条形码:9787562531128 ; 978-7-5625-3112-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比例尺1:250000:热布喀幅(H45C002003) 本书特色

H45C002003(热布喀幅)地质调查工作时间为2000-2002年,累计完成地质填图面积为16024km2,实测剖面166.8km。地质路线3314.4km,采集样品3146件,全面完成了设计工作量。 2003年4月,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了*终成果验收,评审认为,成果报告资料齐全,工作量达到(或超过)设计规定,技术手段、方法、测试样品质量符合有关规范、规定。卢书炜、任建德、张彦启等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50000热布喀幅H45C002003)(精)》章节齐备,论述有据,在地层、古生物、岩石和构造等方面取得了较突出的进展和重要成果,反映了测区地质构造特征和现有研究程度,经评审委员会认真评议,一致建议项目报告通过评审,热布喀幅成果报告被评为优秀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比例尺1:250000:热布喀幅(H45C002003)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50000热布喀幅H45C002003)》运用造山带多重地层单位划分理论和方法,全面调研了测区的地层单位,根据新发现的地层接触关系和古生物化石,重新厘定并合理划分建立了全区的岩石地层及构造地层(岩石)单位。按照时间一空间关系合理划分了侵入岩填图单位。项目成果由文字报告和地质图及说明书组成。成果可供青藏高原地质、矿,t研究及教学生产人员参考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比例尺1:250000:热布喀幅(H45C002003) 目录

**章 绪论
**节 任务的下达与要求
第二节 自然地理和经济概况
一、位置与交通
二、自然地理
三、经济地理概况
第三节 地质矿产调查简史
第四节 任务完成情况及质量评述
一、工作概况
二、工作底图和卫片的选择
三、工作方法和精度
四、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五、资料整理情况
六、质量评述

第二章 地层
**节 前震旦系
一、剖面描述
二、岩石地层特征
三、区域地层对比
四、时代归属探讨
第二节 石炭系
一、剖面描述
二、岩石地层特征
三、层序地层分析
四、沉积盆地分析
五、区域地层对比及年代地层讨论
第三节 二叠系
一、剖面描述
二、岩石地层特征
三、层序地层分析
四、沉积盆地分析
五、区域地层对比及时代归属
第四节 白垩系
一、剖面描述
二、岩石地层划分及其特征
三、区域地层对比及时代确定
四、白垩系小结
第五节 古近系
一、林子宗群
二、日贡拉组
第六节 新近系
一、剖面描述
二、岩石地层划分及其特征
三、层序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四、区域对比和时代讨论
第七节 第四系
一、剖面描述
二、地层划分及成因类型
三、第四纪冰川

第三章 岩浆岩
**节 侵人岩
一、中-晚侏罗世松木果-央雄勒强过铝花岗岩带
二、白垩纪色热巴-夏噶日中酸性花岗岩带
三、晚侏罗世-晚白垩世公穷松多-郎那中酸性花岗岩带
四、晚白垩世-始新世岗在-青都中酸性花岗岩带
五、脉岩
六、测区侵入岩综述
第二节 火山岩
一、早白垩世则弄群火山岩
二、古-始新世林子宗群火山岩
三、上新世乌郁群火山岩

第四章 变质岩
**节 区域变质岩
一、岩石类型及特征
二、主要变质矿物特征
三、岩石化学特征
四、微量元素特征
五、稀土元素特征
六、原岩恢复
七、变质相带划分
八、区域变质作用及变质作用期
第二节 动力变质岩
一、岩石类型及特征
二、主要动力变质带的岩石组合特征
第三节 接触变质岩
一、热接触变质岩岩石类型及特征
二、气-液交代变质岩岩石类型及特征
三、变质相带划分

第五章 地质构造及构造演化史
**节 主要边界断裂构造特征
一、昂孜错-色热巴断裂(F3)
二、江章 -马弄拉断裂(F49)
第二节 各构造单元特征
一、革吉-申扎燕山期岛弧
二、冈底斯燕山期-喜山期岩浆弧
第三节 新构造运动
一、纳玻拉活动构造带
二、热布喀活动构造带
三、念青唐古拉山活动构造带
四、格仁错青都活动构造带
五、小结
第四节 地质构造演化史
一、前震旦纪
二、古生代时期
三、中生代时期
四、新生代

第六章 结束语
**节 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地层方面
二、岩浆岩方面
三、构造方面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及图版
附件1:25万热布喀幅(H45C002003)地质图及说明书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