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筷子扎根

筷子扎根

作者:孙春平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1-01
开本: 32开 页数: 331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5.3(5.9折) 定价  ¥42.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筷子扎根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7135326
  • 条形码:9787517135326 ; 978-7-5171-353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筷子扎根 本书特色

在当下的小说写作中,有一种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被回避,那就是人的形象有可能不是庸俗的,而是高贵的;不是阴暗的,而是决意做出英勇的选择。孙春平决心一试,看看在人心中,真正的光芒如何保存和展露。 ——李敬泽

筷子扎根 内容简介

《筷子扎根》是作家孙春平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共收录《拆了墙是一家》《身后事》《情感逃逸》《松涛呼啸》《百岁金莲》《筷子扎根》等8篇短篇小说作品。作者以纯熟的技巧、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状绘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的众生态相,刻画了包元瑛、邢岳山、张海俊、岳老太等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努力探索他们的形体生存与精神空间。 作者以娴熟的东北方言和极具生活质感的日常对话,赋予小说舒展、鲜活的生命气息,既是一组当代浮世绘,也是笔尖下的“心灵史”。

筷子扎根 目录

拆了墙是一家

身后事

鼠标指

观音松

情感逃逸

松涛呼啸

百岁金莲

筷子扎根

后 记


展开全部

筷子扎根 节选

一 当年,我插队的那个地方农民们形容某片田地肥沃,常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说插根筷子都能生根。这我不信,绝对不信。我虽然没有多少土壤学和植物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好歹也读过几年书,这个比喻也有点太不着边际太不靠谱太夸张了吧。不管土地有多肥沃,也不管当地气候如何湿润温暖,可筷子无论是木质的还是竹子的,肯定已经彻底失去了任何生命机能,那它还怎么生根发芽?那个年月,若有塑料筷子,就更不可能。能发芽的不能称为筷子,而是还没彻底晒干巴的小树棍或竹棍。这可用当年我们经常引用的一段论述来说明,一定的温度可使鸡蛋变成小鸡,却绝不能让石头变成小鸡,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这就涉及哲学方面的命题了,绝非抬杠。 可我万没料到的是,后来,有一根筷子真的生根了,而且一扎几十年,直到今日,还滋生出两枝很茁壮的枝杈。 这根筷子叫张海俊,我从小要好的朋友,初中时的同班同学。 二 我和张海俊下乡时都是十八岁,去的地方离家不远,坐火车也就两个小时的行程。这似乎跟按学校按班级的统一调派有关,铁路职工子弟中学嘛,总得找个能听得到火车叫的地方。听说为争取这一点,铁路局尽了很大的努力,包括答应可给安置知青的县城和公社优先调派车皮。这一近,就给我们这些铁路子弟们经常回家提供了便利。至于火车票嘛,家长和知青心中早达成了共识,都是铁路家的孩子嘛,都是响应伟大号召去大有作为的,还买什么票呢,就好像回家敲门,太外道了吧。 但这好日子并没维持多久。铁路局来了军代表,他在坐火车巡察一番后拍了桌子:“这叫牛犊子拉车,乱套!一帮小毛孩子,还没王法了呢!不管是谁,想坐车,都买票!” 这些背景资料是我从爸爸口里知道的,我所亲身感受到的气氛则是严防死守如临大敌。那天,已是暮色垂临,我和张海俊跨出车门,下车的旅客不少,其实多数是知青,不下百人。落脚之地是三等小站,几组铁道线路,不长的站台,横空一道天桥,那是出站的唯一通道。知青们很少有人按规矩行事,顺着铁道,或向前,或向后,或跨过对面的铁道,便直奔了广阔天地。可那天的情况特殊,站台对面停着一列货车,与站台这侧的客车夹成一条狭长的走廊。下车人一下都拥在站台上不动了,因为站台的前方和后方站满了身穿草绿色军装的士兵,一个个笔挺威严,密层层封堵了昔日可自由往来的去路。有车站工作人员拿着电动喇叭喊:“下车的旅客请经由天桥出站。没买票的旅客在出站口补票。” 这好比瓮中捉鳖,四面围堵,只留那么一个出口,插翅难逃了。少数买了票的往天桥走,大批的知青们则拥在站台上不动,低声的议论与咒骂嗡嗡嘤嘤。我对张海俊说,今天要倒霉了。张海俊问,怎么说?我说,花钱补票呗。张海俊冷笑,不嫌窝囊?我说,看来今天得认了。张海俊说,愿认你认,顺着腚沟子流大汗一天挣不到两毛钱,显你趁啊?他说的是实情,别看我们插队的地方交通还算便利,但生产队的分值却低得可怜,年终能不能兑现还得另说。我嘟哝说,那可咋好?张海俊前后看了看,低声说,把你的大棉袄脱下来给我。我问,啥意思?张海俊说,少废话,快脱,别让当兵的看见。 站台上的人挤成一团,乱糟糟,高挑在头顶的路灯也昏昏不明,想不让执勤士兵看到我脱大衣很容易。我身上的棉大衣是我爸前些年在工务段当养路工时发的工装,我下乡时便给了我,大衣左胸上印着路徽和安全生产的字样。这一点,张海俊就没法跟我比了,他爸爸是餐车上的厨师,厨师不发棉大衣。 张海俊穿上了我的棉工装,吩咐:“随大溜儿,要快。” 我没听明白他的话,更不知大溜儿将怎么行动,可眼见着张海俊已拨开身边的人,大步向着列车尾部而去,走出没几步,又听他扯开嗓门喊:“还发什么呆!赶快经天桥出站,没买票的抓紧补票,都给我听好了,今天谁也别想捡国家的便宜!” 张海俊他要干什么?疯啦?可站台上的知青们却以为他是车站上的工作人员,便避瘟神似的四下躲闪,任由他一路直冲冲往前走。 张海俊继续喊:“不许钻车!知不知道钻车危险?敢钻车的加倍罚款!” 知青们怔了一下,立即就明白了,这响彻站台的吆喝无异于提醒,眼下的唯一逃脱之路就是钻车,从对面的货车或身旁的客车底下钻过去。人们好像炸了圈的羔羊,呼地一下散开,各寻了遁身的去处。执勤士兵的哨子尖厉地叫起来,随即就是奔跑而来的脚步声。那一刻,我呆了一下,就在一个士兵要抓住我胳膊时,一缩身,急闪到货车轮下,由于慌急,脑袋还被底梁重重地撞了一下。 哪还顾得上疼不疼,钻过车轮我就往插队的方向跑,身前身后还跑着几个陌生的知青。我一边跑一边往后看,不知张海俊是不是也跑出来了。没想,张海俊突然从铁道旁一根电线杆子后闪出来,哈哈地笑:“还跑什么,一帮惊枪的兔子!” 我喘息着,问:“你也跑出来啦?” 张海俊得意地笑:“我可没跑,咱哥们儿是从他们眼皮子底下走出来的,大摇大摆。” 我说:“他们没问你呀?” 张海俊说:“问我什么?我是李向阳啊。就咱这扮相,正儿八经的铁路工作人员,《平原游击队》白看啦?” 看他那得意的样子,我可以想见他经过那些执勤官兵身边时的样子。这个张海俊,胆大心细,遇事不慌,真是生错年代啦!

筷子扎根 作者简介

孙春平,男,满族,1950年生,中国作协会员,文学创作一级作家。当过知青、铁路工人、锦州市文联主席、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长春光华学院教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作品有长篇小说《江心无岛》《蟹之谣》,中短篇小说集《怕羞的木头》《一路划拳》《沽婚》《谁能摩挲爱情》等。作品曾获骏马奖、辽宁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人民文学奖、小小说 “金麻雀奖”等奖项。此外曾担任《爱情二十年》《金色农家》等多部剧集的编剧。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非常喜欢孙春平的小说,为一个中篇买了一本

    非常喜欢孙春平的小说,为一个中篇买了一本

    2021/3/15 21:04:39
    读者:562***(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