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

作者:段安主编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8-01
开本: 26cm 页数: 384页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54.6(7.0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医外科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249058
  • 条形码:9787513249058 ; 978-7-5132-490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医外科学 内容简介

  《中医外科学(第2版 供中医、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用)》坚持以“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突出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接轨,与学生就业岗位接轨,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编写内容以先进、实用为原则,贯彻“内容规范化,结构模块化,素材数字化及参照行业标准、执业考纲”的精神,对上版教材的内容和体例进行了删减、补充和修改。  根据中医外科学传统分类法,全书分为总论、各论两大部分,共14模块,其中总论部分5模块,各论部分9模块。各论以临床疾病的类型成模块,每模块前置短文对本类疾病进行概括性说明。每项目一病,分为学习目标、病例导入、正文、考纲摘要和复习思考。

中医外科学 目录

总论

模块一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一、中医外科学发展简史
二、中医外科学的主要学术流派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医外科学的发展

模块二 中医外科学的范围、疾病命名、基本术语
项目一 中医外科学的范围
一、传统中医外科学的范围
二、现代中医外科学的范围
项目二 中医外科疾病的命名原则
项目三 基本术语

模块三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项目一 致病因素
一、外感六
二、情志内伤
三、饮食不节
四、外来伤害
五、劳伤虚损
六、痰饮瘀血
七、感受特殊之毒
项目二 发病机理
一、邪正盛衰
二、气血凝滞
三、经络阻塞
四、脏腑失和

模块四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项目一 辨病
一、正确辨病的方法
二、辨病的程序
项目二 阴阳辨证
一、阴阳是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
二、阴阳辨证的注意事项
项目三 局部辨证
一、辨肿
二、辨肿块与结节
三、辨疼痛
四、辨痒
五、辨脓
六、辨溃疡
七、辨出血

模块五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项目一 内治法
一、内治三法则
二、内治法的具体运用
项目二 外治法
一、药物疗法
二、手术疗法
三、其他疗法
各论

模块六 疮疡
项目一 概述
项目二
项目三 疔疮
一、颜面部疔疮
二、手足部疔疮
三、红丝疔
四、烂疔
五、疫疔
项目四
一、颈痈
二、腋痈
三、脐痈
四、委中毒
项目五
一、锁喉痈
二、臀痈
三、手发背
四、足发背
项目六 有头疽
项目七 丹毒
项目八 走黄与内陷
一、走黄
二、内陷
项目九 瘰疬
项目十 褥疮

模块七 乳房疾病
项目一 概述
项目二 乳痈
项目三 乳癖
项目四 乳核
项目五 乳岩

模块八
项目一 概述
项目二 气瘿
项目三 肉瘿
项目四 石瘿

模块九 瘤、岩
项目一 概述
项目二 脂瘤
项目三 血瘤
项目四 肉瘤
项目五 失荣

模块十 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
项目一 概述
项目二 热疮
项目三 蛇串疮
项目四
项目五
项目六 面游风
项目七 油风
项目八 虫咬皮炎
项目九 疥疮
项目十 湿疮
项目十一 接触性皮炎
项目十二 药毒
项目十三 瘾疹
项目十四 牛皮癣
项目十五 白疤
项目十六 粉刺
项目十七 红蝴蝶疮
项目十八 淋病
项目十九 梅毒
项目二十 尖锐湿疣
项目二十一 艾滋病

模块十一 肛门直肠疾病
项目一 概述
项目二
一、内痔
二、外痔
三、混合痔
项目三 息肉痔
项目四 肛痈
项目五 肛漏
项目六 肛裂
项目七 脱肛
项目八 锁肛痔

模块十二 泌尿男性疾病
项目一 概述
项目二 子痈
项目三 子痰
项目四 尿石症
项目五 精浊
项目六 精癃

模块十三 周围血管疾病
项目一 概述
项目二 股肿
项目三 青蛇毒
项目四 筋瘤
项目五 臁疮
项目六 脱疽

模块十四 其他外科疾病
项目一 烧伤
项目二 冻疮
项目三 毒蛇咬伤
项目四 肠痈
项目五 破伤风

附录 中医外科常用方剂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中医外科学 节选

  《中医外科学(第2版 供中医、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用)》:  3.虚心学习,持续积累临床经验我们不仅要注重向书本学习,而且要积极向实践学习,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辨别疾病的水平和能力。  4.要拥有比较丰富的西医学知识和技能作为一名当代的中医医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中医学知识和技能,还要有扎实的西医学知识和技能。在临床工作中,中医辨病重在宏观角度着眼,西医重在微观人手。因此,如果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正确辨别疾病的性质,还可以客观确定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量的变化,使临床辨病更加科学和规范。  二、辨病的程序  1.询问病史主要是询问本次发病的原因或诱因、发病过程、治疗及病情变化,从中抓住可以提示诊断的关键线索,为辨病提供依据。应仔细询问既往的病史(包括个人生活史、职业史、婚姻史等)、既往的诊断、治疗经过和效果,以资参考。如足癣患者,突然出现下肢红肿,一般多为丹毒。  2.全面体检在诊断外科疾病时,应对每位患者的局部表现做全面的检查,既要搜集临床特征比较明显的一般性资料,,又要全面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在细微之处找到新的.发病线索,避免漏诊或误诊,从而达到正确辨病的目的。如乳房肿块患者,首先应细致诊察乳房局部及同侧腋窝浅表淋巴结的变化,其次还要检查患者的全身情况,以便区分属于乳癖或乳岩。  3.注重局部局部症状与体征是外科疾病临床表现的*大特点,各种疾病的局部表现各具特点,同一种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也不一致。因此,在临床上应十分重视外科疾病的局部诊查,通过明确局部的特征性表现,辨别该临床表现是哪种疾病、处于该病的哪一阶段。故详查局部表现,不仅可以正确诊断疾病和验证疗效,而且还可以积累外科临床经验,不断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和质量。  4.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近年来,许多新的诊断和治疗仪器设备进入临床,可提供疾病微观状态或不同侧面的临床情况,为中医外科学诊查疾病提供了良好条件。因此,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我们应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辅助检查手段,为正确诊断疾病提供客观依据。临床选用时,必须了解辅助检查的原理、目的、适应证、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同时还应考虑患者的身体条件和经济承受能力。  5.综合分析正确辨病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分析的系统性工程。首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全面、客观地收集临床资料,然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中医学知识和理论,对这些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去伪存真:去粗存精,从而辨别为某种疾病。因此,在临床过程中,四诊资料是否完备、是否客观决定着辨病的正确性;同时,从医者必须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思维严谨,只有这样,才能对四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所以,每一位医务人员只有在医学知识、临床经验、思维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持久的锻炼,才能不断提高辨病和治疗水平。  ……

中医外科学 作者简介

段安,男,1964年9月出生,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系教授,1987年参加工作,从事《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30年。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