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首都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首都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24cm 页数: 187页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49.6(7.3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首都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版权信息

  • ISBN:9787313229823
  • 条形码:9787313229823 ; 978-7-313-22982-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首都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2015年至2018年北京市政协科学技术委员会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撰写的六份调研报告, 并汇总了围绕这些主题北京市政协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的观点。该书分科创中心建设篇、创新驱动发展篇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篇共三篇。围绕着“科技创新”这一主题, 对未来首都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新旧动能能否实现平稳协同转换、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能否提高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阐述和调研。

首都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目录

科创中心建设篇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研究
关于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问题的建议

创新驱动发展篇
优化北京科技金融生态体系研究
北京知识产权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研究
促进北京科技服务业新业态发展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篇
关于以全面创新改革引领京津冀协同创新若干问题的研究
展开全部

首都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节选

  《首都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原始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是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因素。有两点建议:  (1)打造永久性国际**学术论坛,使北京成为原始创新策源地和引领者。打造永久性国际**学术论坛是原创性学术思想和观点的“孵化器”与“加速器”,是实现科学技术弯道超车*重要的催化剂。比如,苏州冷泉港会议是亚洲*具影响力的生命科学论坛,同时也推动了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建议成立国际**学术论坛协调委员会,负责编制北京市国际学术交流发展规划,制定有利于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方针政策,遴选、组织举办国际**学术论坛,统筹协调各项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设立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专项基金,进一步加强对于论坛活动的经费支持;制定政策,适当简化国外科研人员来访的报批手续;充分发挥怀柔区作为“会都”的区位优势以及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的资源优势,将怀柔作为论坛试点地,结合国家实验室建设、双一流高校建设和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遴选若干北京的优势学科领域,打造“北京学派”,传递“北京声音”;在怀柔区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结合“三城一区”的发展侧重,打造各自的专业论坛。  (2)试点研发代工模式,打造“研发总部经济”。研发代工是由科研院所和高校针对特定企业的技术需求,组建由高水平专业人员构成的专门研发团队,面向市场需求开展定制化的技术研发,企业方负责明确的应用牵引和市场渠道,研发代工方负责技术开发。建议由政府主导,选择若干典型的高新技术领域(例如石墨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由高校或科研院所、企业或行业组织共同组建新型研发机构进行试点;制定配套政策,按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参与研发代工项目,并在土地使用、人才引进、税收等诸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依托研发代工模式,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联合企业或行业组织衍生发展成立专一性研发代工公司,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将北京打造成自主创新的源头、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技术辐射的策源地,培育“研发总部经济”,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委员九:大力发展北京特色的新型研究机构  科学技术一体化、学科交叉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指数化等是现代创新的特征。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学科、技术、产业的边界,创新的竞争本质上已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要求构建若干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发展、示范应用四层次的“**、腰强、底实”的“正金字塔”、科学技术产业一体化的协同创新组织系统,形成“科技势能”与“经济动能”互为转化。“**、腰强、底实”的“正金字塔”创新结构,正是硅谷、剑桥等高科技重镇活力所在。为此建议:  (1)加强和优化基础研究,做尖“塔顶”。全球范围来看,北京的基础研究学科门类远远多于硅谷、波士顿、剑桥中任何一个地区,但创新能力却还有不小差距。“多不如强”是创新的客观规律,因此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若干重点领域进行结构性、系统性布局,形成有机结合的基础研究学科集群,实现“1+1>2”的效应。  (2)提高技术研发的系统能力,做强“塔腰”。北京的技术研发能力,与深圳、浙江等区域的能力比较,优势并不明显,创新链在应用研究环节存在缺失或断裂是根本原因。随着产业疏解的进一步加快,这种缺失或断裂可能会越来越严重,将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结构性隐患。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的能力不是基础研究的简单放大,而是多学科的优化匹配、长期积累而形成的系统性创新能力。在技术大变革的时代,这种综合性能力越来越难以形成,但一旦形成,就将具有难以超越的优势,对产业产生强大推动力和吸附力。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