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5-01
开本: 24cm 页数: 248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8.9(4.9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自卑与超越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9513509
  • 条形码:9787569513509 ; 978-7-5695-1350-9
  • 装帧:7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自卑与超越 本书特色

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心理学大师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经典之作改变全球无数人命运的心理学巨著著名翻译家王晋华倾心翻译 完整全译本一本书帮你读懂自我和世界探究人类心理本质,超越限制,活出更优秀的自己 1. 阿德勒是心理学界泰斗级人物。他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深蕴心理学的三大奠基人。他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有关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的学说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2. 本书为心理学必读经典,与《乌合之众》齐名的大师级巨作。该书观点深刻影响了马斯洛、华生、罗杰斯等众多心理学大师; 人际关系大师卡耐基、成功学大师柯维、墨菲等人也都深受书中观点的启迪。 3. 一部人人都能轻松读懂的心理启蒙书。本书语言朴实生动, 译文精练、流畅,结构严谨,不仅对心理专业人士具有借鉴作用,对普通读者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是值得拥有的一部心理学名作。

自卑与超越 内容简介

本书以“自卑情结”为线索, 论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影响及转变, 同时剖析教育、爱情、婚姻、社交等对人生的影响, 并以大量的实例为论述基础, 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作者通过深入剖析与研究人们生命中的一系列自卑、不足情结, 提供了克服自卑心理, 从而化自卑为动力、不断超越自己、追求优越、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自卑与超越 目录

译序

**章 生活的意义

第二章 心灵与身体

第三章 自卑感与优越感

第四章 早期的记忆

第五章 梦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

第八章 青春期

第九章 犯罪及其预防

第十章 职业

第十一章 人与同伴

第十二章 爱情和婚姻


展开全部

自卑与超越 节选

 人类生活在具有意义的世界之中。我们并不是单纯地体验环境,而是以它们对人类的意义去评判,甚至*初经验的产生亦是如此。例如,“木头”的含义是“木头与人类的关系”,而“石头”也是“人类生活的要素之一”。如果有人排除事物的意义而只去关注周围环境,就会孤立自己,脱离同类,其一切所为于己于人皆无益处。总之,人的存在无法脱离生活的现实,自我封闭毫无意义。我们体验世界,必先赋予其意义,而不仅体验现实本身。自然,这种意义总会带有些许缺憾甚至是荒谬。因为具有意义的世界里也充满了各种谬误。 如果你问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他可能不知如何回答。大多数人都不想对这类问题劳神费力或者设法回答。这个问题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直至今日,也有人时常提起,无论年长还是年幼,还常常脱口而出:“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客观地说,只有在人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才会问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人生平坦顺畅、没有遭遇艰难磨炼的话,就不会产生这种想法。但是,这个问题及其答案无一例外地体现在人的行为中。如果我们听其言、观其行,便可知道他人对“人生意义”的解读,而且此意义与其立场、态度、举止、表达、癖好、志向、习惯以及性格特征的表现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先对世界和个人暗中进行揣摩,然后贯穿于他的行为之中。“我是这般,宇宙是那般”就是思考得出的裁决,赋予自己和人生一种意义。 如上所述,对人生意义的解读或多或少都会包含谬误,但每个人就会有自己的理解。无人知道生命的绝对意义,因此只要是相对有效的任何解释,就不能称为是“绝对错误”的。其实正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包含了全部的人生意义。然而,我们可以在这一范围中判定哪些较为正确,哪些次之;哪些是小错,哪些是大谬。从中可以发现,较好的解读中什么是大同小异的,那些差强人意的解读哪里是难掩其伪的。如果坚持这样的普遍标准,我们就能得到生命的科学意义,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现实。同时,必须谨记这个“真理”是相对人类、相对我们的目的而言的。此外,再无真理,即便还有,也与我们无关。因为我们无法了解绝对真理,所以它也没有现实意义。 人生都要面对的三大死结,所有的人必须重视起来。因为这三个纽带构成了现实的内容,人生所面临的问题都是通向这些纽带的死胡同。因此,人们不得不对此做出回应。从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机械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对人生意义的解读。 **个纽带:我们只能可怜巴巴地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别无选择。人类所处之地受到限制,也拥有希望,我们必须在这些条件下求得生存。身体和头脑都要发展,这样我们才能生存下去,人类才能得以延续。这是我们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任何人都无法逃避。不管我们采取何种行动,都是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回应,我们可以从中知道哪些是必需的、适当的、可能的或所希望的。但是不管何种回答都必须考虑到一个事实—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同时,人类是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中的一部分。 鉴于人类身体的脆弱和环境的不确定性,为了自身和全人类的福祉,必须不遗余力地强化我们的回应,这些回答既要富有远见又相互关联。这就如同我们对一道数学题必须全力以赴、孜孜不倦地求出答案一样,既不能冒进也不能妄加猜测。这是从人类自身的弱点及其可能造成的潜在危机来考虑的。当然,我们的答案不会完美无缺,也不会一劳永逸,但是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去接近它。我们的答案都必须考虑到人类正为地球所羁绊,人类必然与地球休戚与共。 接下来是第二个纽带:我们每个人都与他人相互关联,任何人都不是人类家族中的唯一成员。单独一人无法达到目标,这是由人类个体的弱点和局限性所决定的。如果一个人独自生活,自己面对一切,就会走向灭亡。他不但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也无法延续人类的生命。正是因为人类所共有的弱点、缺点和局限性,所以人总要与他人合作。因此,个人和整个人类的*大福祉就是团结协作。要想寻求人生的答案就不得不考虑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想到:我们和他人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单独生活,必将灭亡。想要生存并且让人类生生不息,我们就必须与他人共同奋斗,并让自己的感情和这个*大问题的目标相适应。 第三个纽带是:人类有男有女。同样,这是个人和社会得以维系必须考虑的问题。无论男女,人的一生中谁都无法绕开爱和婚姻这个问题。当面对它时,人们如何选择,就是对这个问题的诠释。遇到这个问题,人们企图解决它的方法多种多样,他们的具体行动就是他们所认为的*佳方法。 这三种纽带又引申出三个问题:**,怎样在地球的自然环境的限制下求得生存;第二,在茫茫人海中,应该怎样给自己定位,以及相互协作,发展共赢;第三,如何进行自我调整,适应“两种性别”和人类的延续和发展依赖于两性关系的事实。 个体心理学发现人类的所有问题都可归于三类:职业、社交和两性问题。人们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回应精确地揭示了每个人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在生活中缺乏爱情,并且在工作中也表现不积极,还不喜欢交朋友,在他看来,人际交往令人痛苦。这造成他交往范围十分狭小,从他生活的范围和局限,我们可以推断出他感觉生活中充满艰难险阻,生命中成功机会渺茫,失败会接踵而至。根据他为数不多的行动,可以推出这样的结论:生活就意味着要让自己免受伤害,把自己封闭起来以保证自己平安无恙。 再假设一个完全相反的例子:一个人爱情美满,交际广泛,人际关系顺畅,善于团结协作,而且事业有成。我们可以断定此类人视“活着”为一个创造的过程,于是他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机遇,因为在他眼中没有无法克服的困难。遇到问题时,他的勇气就成了审判之矛,对他来说,真正的人生是懂得关注他人,让自己成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并为人类的福祉做出贡献。 由此可见,对人生意义的解读不论正确还是错误,都可从中找到一些共同点。神经病患者、精神病人、罪犯、酗酒者、问题少年、自杀者、堕落者、妓女等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缺少友情并且对社会冷漠。在处理职业、社交和两性问题时,对合作缺乏信心,因而从不寻求他人的帮助。他们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其他人根本无法分享他们的成功。他们如果取得了所谓的成功或实现了某种理想,实际上也只是一种虚无的优越感,这种胜利,也只有对他们自己才有意义。 例如,手持一瓶毒药的谋杀犯坦言感觉自己有权有势,显而易见,他们这是在自欺欺人、孤芳自赏。对我们而言,一瓶毒药并不能让此人的价值得到提高。其实,自我意义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真正的意义是从与人交往中体现出来的,独属于一个人的意义没有任何意义。同样,我们的目的和行为也是如此,它们的意义是相对于别人而言的。每个人都为了成功而奋斗,但如果并不明白自己的成功是建立在为他人做贡献的基础之上,那么错误就难以避免。 再讲一个关于某小教派教主的逸事。有一天,教主将所有的信徒都召集起来,说下周三就是世界末日。信徒们都对此深信不疑,于是赶紧变卖家产,然后抛开了所有世俗杂念,在惴惴不安的心情中等待灾难降临。可是星期三悄然过去了,却没有发生任何异常。信徒们在星期四一大早便集合起来,找到教主,向她讨要一个说法。人们纷纷抱怨:“看看你把我们愚弄到什么地步了!我们放弃了所有的生活保障,逢人便说周三是世界末日,我们从未在意别人的嘲笑,反复强调这个消息千真万确。如今星期三已经过去了,这个世界不还是依然如故吗?”这个预言家却用个人的意义摆脱了责难,她辩解说:“可是,我所说的星期三并不是你们想的星期三呀。”这个故事说明,个人意义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所有真正“人生意义”的标志是具有普遍性的,即可以与他人共享,并且绝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生活中,对于问题的好的解决办法也适用于他人,可见成功之道具有普适性。大众口中的天才只有被人们认为有社会价值时,才会被冠以这样的称呼。由此可见,人生的意义即“对整体做出贡献”。在此,我们并非信口开河,而是看重其*后结果。每一个能成功面对困难的人,好像都明白人生的真谛在于珍爱他人,善于合作。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被他人关注,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损害他人的利益。 如果我们说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关爱和合作,也许有人会对此产生疑问。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他们不禁会问:“如果一个人总是以他人利益为重,为他人做贡献,那么我们的损失会有多少?我们自己的事又该如何去做?难道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发展而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吗?至少一部分人有这样的权利。我们不应该先学会保护好自己或者增强自己的个性吗?” 这样的观点大错特错,此类问题也荒谬至极。如果一个人对人生意义感悟透彻、甘愿奉献、满腔热忱,并且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阔步前进,他必定会*能体现出熠熠夺目的人生价值。同时,他还会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断改变自我,形成一种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在实践中增强技能。目标一旦确立,他随后便立即进行实践。只有这样,他才会意识到要解决人生的三大问题,才会不断使自己得到提高。比如在爱和婚姻中,如果我们想让对方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就会竭尽全力做到*好,将全部注意力投入到对方身上。如果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个性去行动,不懂奉献,那么所得结果一定是:我们变得盛气凌人,让人生厌。

自卑与超越 作者简介

 作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被称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1895年,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先后受聘为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长岛医学院教授。曾是弗洛伊德的学生、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后因观点不同与之决裂。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有《自卑与超越》《自卑与生活》《人性的研究》《儿童的人格教育》等。 译者: 王晋华,中北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外语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外国文学研究与翻译工作,曾在美国锡拉丘斯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译著《美国现代小说论》曾获国家新闻部颁发的外国文学优秀作品奖。已出版《了不起的盖茨比》《傲慢与偏见》《朗费罗诗选》《欧??亨利短篇小说选》《寻欢作乐》等多部译著。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