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北京大学史学丛书走向欧洲命运共同体之路

北京大学史学丛书走向欧洲命运共同体之路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372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86.9(6.3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00:00:00
中 图 价:¥96.6(7.0折)定价  ¥1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北京大学史学丛书走向欧洲命运共同体之路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160193
  • 条形码:9787520160193 ; 978-7-5201-6019-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北京大学史学丛书走向欧洲命运共同体之路 本书特色

2018年9月15—16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举办了“走向欧洲命运共同体之路”博士生论坛。此次活动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等海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的80余位学者、研究生到会参与,具体探讨了欧洲民族国家历史、欧洲国家间的交流与互动、欧洲战争的教训与启示、欧洲一体化的历史与现实等四方面问题。论坛借鉴吸收了哲学、德语文学、国际关系学等人文社科领域的理论成果,实现了跨学科的交流互动。

北京大学史学丛书走向欧洲命运共同体之路 内容简介

本书为2018年9月15-16日召开的“走向欧洲命运共同体之路”北京大学欧洲史博士生论坛的论文结集成果。共包括25篇文章,分五个章节,分别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思想与变革”、“欧洲近现代的军事与战争”、“欧洲大陆的秩序与和平”、“欧洲各国的历史与文化”、“欧洲一体化的危机与挑战”,对近代以来欧洲各国的发展和各国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体现了欧洲史青年研究者的近期新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史学丛书走向欧洲命运共同体之路 目录

前言
·欧洲近代早期的思想与变革·
托马斯·莫尔与完美国家人民共同体
香肠事件与苏黎世宗教改革的开端
动荡与平衡:宗教改革初期奥格斯堡市议会的政治策略研究(1520—1529)
苏格兰启蒙思想视域下的法国大革命

·欧洲近现代的军事与战争·
19世纪的英国海军及其转型
20世纪初俄国战争与革命关系及对其评述的历时变化
——基于《消息报》的考察
试论1941—1942年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的军事历史意义
德国为何失败——浅析法西斯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军事失误
缘何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纳粹首要战犯的时空决计
冰英“鳕鱼战争”的爆发与海洋资源保护

·欧洲大陆的秩序与和平·
均势机制与体系扩展:欧洲均势体系(1815—1914)的演变与思考
战争的精神源流
——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中关于个体与意识形态的历史反思
“柏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之争”与德国的二战反思
“和平不只是没有战争”——西德与美国和平主义者的意见交流(1979—1987)

·欧洲各国的历史与文化·
塞缪尔·约翰逊的文学阅读观——“地方语文化”兴起背景下的讨论
工业社会下的工人自助——英国罗奇代尔先锋社的成立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官僚和学者——以阿尔特霍夫与哈纳克为例
虚构的“民族共同体”——以纳粹德国大众旅游活动中的地区交流为例
东西德统一后柏林的记忆文化
——以滕伯尔霍夫机场、德意志-俄罗斯博物馆和洪堡论坛为例
德国历史博物馆对集体历史意识塑造的影响

·欧洲一体化的危机与挑战·
康德的欧洲一体化思想及其困难
欧盟建立初期德国的难民问题
道义与利益的制衡:德国难民危机与难民政策研究
全球经济危机前后欧洲的积极福利改革
展开全部

北京大学史学丛书走向欧洲命运共同体之路 节选

  《走向欧洲命运共同体之路》:  由此可见,英国的海外政策已开始从“掠夺一统治一贸易”逐渐向“航线一中转一贸易”的模式演进,并依此对海上力量进行部署。这种世界范围内的力量部署也被学者认为是一种全球性事务被管理的形式与过程,它有着相关的规则、制度安排和法律等,或可概括为“贸易优先于统治”。②具体来看,英国的这种“全球治理”既是对全球秩序的规范和控制,也在相当的程度上实现了自身的利益,因此它的“全球治理”偏向于是一种“强权国家对世界事务的管理和调控”。③  国内政界的思想和心态也对海军定位产生了一定影响。1815年后,随着英国的繁荣和英帝国的强大,英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性心理日益明显。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潮有向民族主义转化的倾向,政府经常使用爱国主义修辞来强调人民与政府的一致,从而宣扬英国作为“自由先锋”帮助被压迫民族的历史使命。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50年代“罗马类比”思潮的产生和发展。深厚的古典教育传统加之这一时期帝国主义思想的萌发、高涨,以及学术先驱对罗马历史地位的重新评价,合力造就了19世纪中晚期的思想风潮。在这种氛围之下,“罗马”成了英国帝国话语当中的一个基本元素。④虽然罗马时期的大规模海战并不常有,舰队所发挥的政治、军事作用却不可小觑,所以尽管这无法给英国提供直接的战斗经验,但仍被英国政界和学界看重。英国学者斯托巴特指出,“罗马照亮了我们自己的历史”,而现代英国人“几乎不可避免地要从罗马历史中汲取类比,并为自己未来的道路寻找教训和指引”。⑤他们援引了诸多罗马时代的军事案例,来进一步论证海军之于英帝国的重要性。他们指出,英国海军力量的主要任务,是同贸易、帝国、外交和少数武力行动一道,按照英国的方式共同塑造19世纪的世界形态;①亦即,英国并非要建立以暴力征服、统治世界为主要特征的罗马式的军事霸权,而是要建立一种英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它将从这一秩序中收获安全、行动自由和繁荣的贸易。总之,以海军的实力给对手造成震慑,“不战而屈人之兵”,使得世界在英国国家利益和价值范式的框架内运行,或许就是一切转型想要达到的*终效果。  以这种社会意识和战略思想为先导,海军在19世纪展开与介入战争的模式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变化。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英国在波罗的海部署了舰队,牵制住了俄国大量的军事力量;在黑海沿岸的塞瓦斯托波尔,陆军在海军的掩护下登陆,二者协同作战,但主要的战役过程是由陆军完成的。同时,各国一边拉拢中立国准备战争,一边准备和谈,边打边谈,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②海军成为政府间谈判磋商的砝码,英方据此对俄持强硬态度。可以看出,海军在战争中的直接“戏份”有所减少,但它的存在与出击依然有着较强的威慑力。类似的场景在同期的亚洲也曾出现。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在数量、吨位、武器等方面都领先清朝舰船,且其作战方略明晰,义律给巴麦尊的密函中提及,要以收缴鸦片为借口,“立刻用武力占领舟山岛,严密封锁广州、宁波两港、以及从海口直到运河口的扬子江江面”,给中国“以迅速而有力的打击”。③据统计,在约2万人的英军中,海军有8000人,陆军为12000人。④这表明,海军愈加向配合陆军作战的角色转变。  ……

北京大学史学丛书走向欧洲命运共同体之路 作者简介

  李维,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研究方向为20世纪德国史、欧洲一体化史。著有Deutsche Plane zur europaischen wirtschaftlichen Neuordnung 1939-1945,Hamburg: Verlag Dr.Kovac,2007;《欧洲合众国:登霍夫-卡莱基“泛欧”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曾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范继敏,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