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好爸爸给孩子的25堂人生必修课

好爸爸给孩子的25堂人生必修课

作者:刘金石著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2-01
开本: 23cm 页数: 208页
本类榜单:家庭教育销量榜
中 图 价:¥36.5(7.3折) 定价  ¥5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好爸爸给孩子的25堂人生必修课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9121533
  • 条形码:9787549121533 ; 978-7-5491-215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好爸爸给孩子的25堂人生必修课 本书特色

★如果父亲缺位,缺的不是这个人,是我们在孩子心中的位置。不管平时我们有没有常常陪伴孩子,我们需要留意的是我们在孩子心中的位置,这不仅关乎我们是否得到孩子对我们的理解,更关乎孩子内心的成长与力量。 ——林青贤(字:懂辰)

好爸爸给孩子的25堂人生必修课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通过经典故事和鲜活案例作为依据, 突显父亲对孩子人生方向、品格塑造、规则建立、社会交往、心态养成等方向性的引领作用, 并提出中肯建议, 相信读者能从中收获一些有效的育儿方法或心得体会。

好爸爸给孩子的25堂人生必修课 目录

引言 做孩子成长的引路人
**章 人生方向
第1课 以终为始——教孩子用长远目光看人生
第2课 仰望星空——帮孩子树立崇高志向
第3课 脚踏实地——教孩子以行动实现梦想
第4课 拥有自信——帮孩子建立高自我价值感
第5课 性别认同-_让孩子接纳自己的性别

第二章 晶格塑造
第6课 浩然正气——塑造孩子正确道德观
第7课 积善成德——塑造孩子善良品格
第8课 自理自立——培养孩子独立性
第9课 主动担当——培养孩子责任意识
第10课 一诺千金-一培养孩子诚实守信

第三章 规则建立
第11课 勿存侥幸——教孩子敬畏规则
第12课 善恶一念——及时制止“熊孩子”的“坑爹”行为
第13课 允许犯错——让孩子在犯错中成长
第14课 允许自主——放手给孩子成长空间
第15课 亡羊补牢——四步法重建孩子的“边界”

第四章 社会交往
第16课 见贤思齐-一教孩子正确择友、交友
第17课 多赢思维——教孩子学会合作
第18课 多子少取——教孩子舍得之道
第19课 宽以待人一教孩子学会接纳
第20课 虚心实腹——教孩子学会谦虚

第五章 心态养成
第21课 温柔提醒——教孩子学会觉察
第22课 *好安排——教孩子学会转换
第23课 我即根源——教孩子学会主动
第24课 延迟满足——教孩子学会自控
第25课 笑看得失——教孩子学会放下
后记 因爱相遇,因缘重逢
展开全部

好爸爸给孩子的25堂人生必修课 节选

引 言 做孩子成长的引路人 001 从人类生物学的角度而言,我们都知道父亲是必不可少的,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父亲这一重要的角色却常常被看成是生儿育女的局外人。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不难看到,有些父亲忙于工作而很少参与孩子的养育,从而导致孩子依恋母亲,对父亲敬而远之。其实,有很多成功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男人做“好父亲”与“忙工作”间并不冲突。曾国藩是其中的典范。 曾国藩(1811—1872)是中国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37岁任礼部侍郎,后任总督,任大学士,直到封侯拜相,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但据调查,曾国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绵延至今190余年间,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没有出一个纨绔子弟。如此长盛兴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其原因当归于曾国藩的教子有方:他虽身居要职,公务繁忙,长年在外,无法经常督促子女,但无论工作怎样忙,他都不忘教育子女,“写信”成为他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即使工作到深夜,他也要抽空阅读子女书信。曾国藩在家中是长子,他的教育思想对其兄弟及子女都有很深的影响。长子纪泽精通诗文书画,在清朝末年,他自己刻苦学习英语,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在处理西北边境危机中,曾纪泽凭其斗志和谈判艺术舌战强敌,从沙俄口中夺回了伊犁城,取得清末外交史上唯一的胜利。次子纪鸿喜爱自然科学,在数学研究上造诣更深,只可惜英年早逝。难得的是不仅其子成才,其孙辈曾宝荪、曾约农等也都成为教育家和学者。至今,曾国藩的家教家风仍令人称颂。 我们相信,大多数父亲都爱孩子,但常常陷入一个误区,认为竭力打拼,为孩子带来优渥的生活条件就是做父亲的全部责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无数案例说明,父亲对孩子*大的意义并非外在的物质保障,而是内在的精神引领及教育孩子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父亲传承给孩子的*重要的不是拼搏事业的成果,而是面对梦想及事业时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父亲,带给孩子精神财富才是*难能可贵的。 著名商业大亨巴菲特曾表示,他将放弃自己99%的财富,其中83%捐赠给盖茨基金会。因为在巴菲特看来,能够用金钱购买到的外在的东西,随时都可能消失,而只有给予孩子内在的品质,才是一生享用不完的财富。金钱只是一种工具,这个工具很重要,但是不会使用,就会变成金匕首。 对于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东西方观念有很多相似之处。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养不教,父之过”。 在中国文字演变过程中,我们就能看到父亲的重要意义。“父”字在历史上的演变是这样的: 一个人手持一柄石斧,是“父”字*早的原型,它有两种寓意:1.辛勤劳作的人;2.*伟大、*值得敬重的人。 鲁迅先生在《热风·随感录二十五》中提到,中国的父亲要做“人”之父,“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一个完全的人”。鲁迅先生这里所说的“完全的人”,指的是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而西方“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者之一埃里希·弗罗姆也在其《爱的艺术》中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父母之爱的不同:“母亲就是生养我们的家,她就是自然,她就是土地,她就是海洋;父亲不能代表这种自然的家。……但是,固然父亲代表不了自然世界,可是他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不同的方面;那就是思想的世界、人造物的世界、治安的世界、戒律的世界、走东闯西与冒险的世界。父亲是儿女的教育者,是儿女走向世界的指路人。”也就是说,母亲影响孩子的情感世界,父亲影响孩子的社会能力。 父亲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研究发现,幼儿时期是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就曾指出:孩子在3岁前吸收、获得的知识,相当于大人花60年拼命苦学所获得的量的总和。在3岁以前,孩子的脑神经就已经完成了60%的配线工作,这个时候的孩子会以惊人的速度将看到、听到及接触到的事物一一吸收。因此,父母(尤其是父亲)如果能够抓住这一时机在道德及智力上给孩子以正确的启发和引导,必然对孩子的将来助益无穷。毕竟,现代的科学育儿观念所强调的是亲子依恋,而不是单纯的母子依恋。幼教专家经过大量研究指出,父爱虽然有时显得“大大咧咧”,甚至会带给孩子一些磨炼和冒险,但提供了孩子个性成长所需要的空间。 另外,父亲教育孩子时要比母亲具有更强的目的性,他们会有步骤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使孩子的思维更活跃、敏捷。母亲在下班回家后,一般是对孩子的生活更感兴趣,她们会嘘寒问暖,生怕孩子哪里不舒服或缺少什么;而父亲的介入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得他们长大后更自信,对学习和工作更加认真、负责和持之以恒,孩子今后成功的可能性也会越大。 因此,我们常说:再好的母亲也无法完全替代一个好父亲对于孩子的影响。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所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如果说母亲教会孩子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那么父亲则以自身言行,增强孩子的内在力量,教会孩子如何脱离依赖走向独立,并通过遵循社会道德规范,进而建立起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从父亲身上,孩子观察到什么是“男人”“丈夫”和“父亲”,进而建立自己的性别认同及发展出未来的两性关系模式。 可以说,父亲是孩子的“独立宣言”,是孩子自我价值、品行和未来两性关系的塑造者,更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引路人! **章 人生方向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先生曾说: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人的志向易受家庭环境, 特别是父亲的格局的影响。 因此,父亲对孩子*好的教育, 莫过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思想方式、 对待世界的态度去感染孩子。 所谓“格局”,“格”是人格, “局”是眼界、胸怀。 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 思想的奠基人。 第1课 以终为始——教孩子用长远目光看人生 008 父母专业课上,妈妈们经常会问我一些有关孩子养育的问题,绝大多数与孩子的行为习惯有关,似乎大家总想学会一招半式,去“搞定”孩子。当然,也有一些父母,他们希望让孩子意识到,读书是为自己,不是为父母,只有现在好好读书,今后才能进好的大学,才能找到好的工作,过上好的生活。 我感受到他们对孩子的那份“爱”,以及“爱”背后那份焦虑与恐惧:仿佛他们一放手,孩子就会无法无天,孩子的一生就毁掉了,而这会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人生很失败。 然而,在一次父母课程中,一位爸爸的提问让我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他问道:“我要如何用‘终局思维’来培养孩子呢?”一听到“终局思维”这个词,我好奇地问:“请问您如何定义‘终局思维’呢?”他说:“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明明知道人生无论多么辉煌或者平凡,*终我们都将无法逃脱死亡,那我现在该如何去培养这个孩子?” 这个问题让我深受启发,我觉察到男性和女性在家庭教育思维方式上的一些不同:女性偏感性,容易被琐事及情绪牵绊;男性偏理性,容易聚焦在现象背后的规律。 或许这是因为妈妈们一般负责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生活作息,因此思考的问题通常是:如何改掉孩子的坏习惯,让孩子有个好成绩?如何让家庭关系变和谐?再远一点是:如何让孩子去个好的学校,选个好专业,将来找一份好的工作,找个好伴侣,生个好孩子?……如此也就皆大欢喜。但因为类似的问题实在太多,且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会产生一系列新问题,所以妈妈们(或更贴近孩子生活的一方)更容易焦虑。 而有一部分爸爸(当然也有一些妈妈)虽然表面上没有关注孩子的生活细节,却在思考另一个长远问题: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观,以及如何在这种人生观的指引下,教育孩子——这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在家庭教育中的“终局思维”。 “终局思维”是阿里巴巴曾鸣教授提出的一种思维方式。 以我的理解,通俗地讲,假设我们能活100岁,而现在我们已经40岁,也许我们会为眼前的“一地鸡毛”烦恼:上有老,下有小,工作虽不如意,却不得不做,因为要还房贷、车贷。 我们一方面抱怨,终日繁忙,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一方面玩着手机,打着游戏,追着网剧……希望用短时间的感官快乐,麻痹自己紧绷的神经。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悄然流失,60年时光转瞬即逝,就在我们行将就木的那一刻,我们祈愿:如果人生能够重来一次,我们一定会换一种方式度过此生。 上苍感念我们的真诚,给了我们一次“重生”的机会,一瞬间让我们回到60年前的今天。 试问,此时我们还会再为眼前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忧心忡忡吗?还会纠结孩子一次考试的分数高低吗?还会为琐事与伴侣争吵吗? 或许,我们会思考:如果终将面对死亡,那么我们应如何过好这一生?又如何引领孩子过好这一生? 具有“终局思维”的父亲,就像一位传道者,他的思维、语言和行为模式将会传递给孩子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种“以终为始”的格局也将决定我们的教育布局,进而影响甚至改变孩子的人生结局。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先生曾在他所著的《活法》中提出:“人生的意义在于‘提升心性,磨炼灵魂’。”他经常会说希望他自己“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他说,人活着就是要让自己越来越美好。为此,他设计了著名的“人生成功方程式”: 人生结果 = 思维方式 × 热情 × 能力 -100—+100 0—100 0—100 这个方程式说明“人生”是由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三要素的乘积决定的。 稻盛先生把思维方式放**位,之所以如此强调它的重要性,是因为它决定了人生的结果:思维方式有正负,从-100分到+100分,而热情和能力,则都是从0分到100分。三要素是相乘的关系,如果思维方式的方向错了,就是负值,那结果就一定是负值。很多才华横溢而又无比努力的人,*终落了个凄惨的人生下场,或者疾病缠身,或者在监狱里度过余生,或者被处死,就是因为思维方式出了问题。这里的“思维方式”其实就是指人的心态、人生态度、人生方向。正确的思维方式通常指积极主动、有建设性、有感恩心、看到好的一面、善良、勤奋、知足等等。这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父亲引领孩子成长的方向所在。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方向不同,孩子的人生结局就会是天壤之别。 热情就是努力,就是为之付出的程度。稻盛先生关于热情有一句话是“就像划破了血管,流出来的不是血,而是热情”,没有尽力而为,只有全力以赴。在家庭教育中,父亲需要帮助孩子树立梦想,明确目标,进而脚踏实地地专注实施,百折不挠,愈挫愈勇。 大多数人*看重的能力,稻盛先生却只把它放在了第三位。他认为能力很多是天赋的一些才华,当然也有部分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得到的,但相比思维模式和热情,能力往往是不由人完全做主的。 人生由一系列的判断和选择组成,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这样的“终局思维”就是:方向(选择)比努力重要,努力比能力重要。正确的方向加上持续的努力,即使能力平平者也终将成功。 当一个父亲带着“终局思维”去引领孩子成长时,他会是这样的状态: 他不会纠结于孩子一次考试的分数高低,而会关注孩子的心性成长; 他不会用肢体和语言的暴力惩罚孩子的错误,而会用鼓励的话语启发孩子从错误中获得经验与教训; 他不会事必躬亲地帮助孩子解决所有问题,而会在孩子身后含着眼泪,微笑看着孩子一次次尝试,直到成功; 他不会对孩子辛苦取得的成绩故作无所谓,甚至打击、羞辱,而会用坚定的语气肯定、欣赏和赞美孩子; 他不会将自己完成不了的期待全部放在孩子身上,而会先让自己活出希望孩子成为的样子; 他不会在生活琐事中与孩子缠斗,而会在人生方向上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引。 他用自己的人生故事,教会孩子活着是为了磨炼灵魂,他让孩子感受到世间的一切问题、障碍甚至磨难,都将成为人生的助力。 有这样思想的人,他们的人生目标坚定,愈挫愈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使穿梭于功名利禄之间,也不会迷失方向,并且会游刃有余。 有这样的父亲引领的孩子,即使在青少年时期展现的才能有限,但因为他拥有单纯却非常有力的行动指导——追求正确做人,他会基于良知,坚守正道。 终局思维会让孩子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把握机会,厚积薄发,终将成大器,收获丰盛人生。 第二章 品格塑造 “童蒙养正”的思想 来源于《易经·蒙卦》的 “蒙以养正,圣功也”, 一语道出教育的至高目标——养正教育。 教育要慎始。开始的方向, 是人生*重要的课程,决定了人生的方向。 我们强调“品格教育”是父教之魂, 正是基于“养正”的需要。 作为权威和力量的代表, 父亲从小给孩子输入的信念, 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甚至决定 孩子一生的命运。 第6课 浩然正气——塑造孩子正确道德观 052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里的“正气”原指肌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以及自身的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而“邪”指的是各种致病因素。 运用于家庭教育当中,这里的“正”即我们常说的“童蒙养正”的“正”,这里的“邪”即各种诱惑、毒害和摧残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消极、负面的信念和行为。 “童蒙养正”的思想来源于《易经·蒙卦》的“蒙以养正,圣功也”,一语道出教育的至高目标——养正教育。教育要慎始。开始的方向,决定了人生的方向。 我们强调“品格教育”是父教之魂,正是基于“养正”的需要。作为孩子的**任老师,父母对于培养孩子的正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以父亲的影响*大,因为父亲代表着力量与规则。正如英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及文学家查斯特·菲尔德伯爵对他的孩子说的:“我对你的这份爱,不同于母亲对孩子的爱。母亲*关注的是孩子的健康和生命,虽然我也同样关注这两点,但是却不是把它们作为*重要的方面。我的目标是让你能够适应生活。我对你的爱就是——也只能是——与你的品德修养紧密联系的,这也是一个理性的生物对另一个理性生物的爱的唯一形式。”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像一台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电脑(硬件),父母通过教会孩子语言,先给孩子装上“操作系统”(自我价值、性别认同、身份认同等),再通过与孩子的人“机”交互,给孩子安装上各种“应用软件”(形成孩子早期信念和思维模式)。从此,孩子借用这些信念和思维模式,来处理他今后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而形成其更多的信念和思维模式。这些信念和思维模式将指导他的行为,久而久之形成他的习惯,而习惯又将铸就他的性格,*终这些性格将决定他的命运。 因此,一开始父母就要给孩子安装正版的“操作系统”,输入正确的信念和思维模式,*好安装上各种“防病毒软件”(积极的三观),那么孩子就拥有对不良思想的抵抗能力和面对挫折的自愈能力,人生不会走上歧路,至少不会走上绝路。 反之,如果一开始安装的就是盗版的“操作系统”,甚至父母在孩子尚不具备分辨力的情况下,就输入一些“病毒”(消极的三观),那么孩子的人生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严重时甚至导致“死机”(伤害自己或者他人)。 由此可见,父母从小给孩子输入的信念,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甚至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有一次,我作为外聘心理咨询师,受邀去一所特殊训练学校(专门负责矫正青少年网瘾、早恋、打架斗殴、吸毒等行为问题的学校)做团队辅导。其间,我接待了一名13岁左右的网瘾少年。 他走进办公室的那一刻,几乎不敢看我。 我微笑着示意他坐下,却发现他全身僵硬,大多数时间眼睛都紧盯着房间一侧的墙角。 我微笑着并缓缓靠近他,想用肢体的触碰来缓解他的情绪,手刚碰到他肩膀,他浑身就像被电击一样,不自然地后退了半步。 我立刻停下来,保持合适的距离,静静等待他的反应。 停了停,他突然低头说了一句:“老师,你觉得这个世界上有可以相信的人吗?” 我好奇地反问一句:“你觉得呢?” 他嘟囔着:“我爸告诉我,这个世界上所有靠近我的人都是为了从我身上得到好处。” “所以呢?”我又问。 “所以,我就不想出门,在家里打游戏,但,没想到,爸爸还是把我送到这里来了。”…… 一位父亲的错误“观点”就这样让邪气(网瘾)沾染了一个原本可以健康成长的孩子。 何谓“正”?现代汉语词典中“正”的基本字义有19种之多,主要有不偏斜、恰好、纯正等几种解释。但我们说一个人很“正”无外乎包括面正、心正、身正等几个方面。 中国古代早就有“正气”之说。先辈们认为,大凡人身上都是有气的。人的正气不仅说明其心理状态及其表现,也有生理、病理的基础。因为人的心理和生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所以,人类有善恶之观念存在,有好坏之分,这些都是老天爷造人时赋予人的自由意志,可供自己决断和选择。 我们所说的正气,是存在于人心中的符合普世道德行为的价值观,例如诚信、廉洁、光明正大、不损人利己等。也就是说,正气是一种有利于鼓舞士气,有利于激发活力,增强团结,让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心中怀有浩然正气,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正大刚直的精神。 与之相反的是心术不正,表现为心机重且精于算计、欺诈、腐化、阴险狡猾、巧取豪夺、不择手段等。这种人,世人都不喜欢。 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说的话,首先它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其次,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这种气,是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中产生的,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牌而获取的。” 民族英雄文天祥曾用他的《正气歌》描述孟子上述的“浩然之气”,诗中写道: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意思是说:浩然正气寄寓于宇宙间各种不断变化的形体之中。在大自然,便是构成日、月、星辰、高山大河的元气;在人间社会,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时,便表现为祥和之气;而在国家、民族处于危难关头时,便表现为仁人志士刚正不阿、宁死不屈的气节。社会秩序靠它维系而得以长存,道义是它产生的根本…… 这一切都说明,“浩然之气”是一种气节,是一种品德,是一种原则,是一种崇高境界,是一种生命的真谛。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大义大德造就的一身正气。 孟子认为,人有了浩然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或者是威胁,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 诚然,今天的媒体会经常报道一些社会道德败坏现象,但这些现象不是孩子们造成的,恰恰是成年人造成的。如果我们希望未来的社会更加良善,那么我们所要做的,一方面是规范自身的行为(不同流合污,更不要推波助澜),另一方面就是引领孩子去聚焦好的方面,或者让孩子思考那些反面案例对社会的伤害——我们也许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对世界的看法。 我们知道,无论孩子今后从政、经商还是从事其他职业,终将成为这个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将生活在他们所创建的社会环境里。如果我们希望那是一个更加和谐安康的社会,那么作为父亲,今天请多为这个社会培养具有浩然正气的人。

好爸爸给孩子的25堂人生必修课 作者简介

刘金石 “爱自然生命力”体系高级导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 完形亲子沟通培训师 艾瑞克森催眠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