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传播语言 : 演变、特征与趋势

传播语言 : 演变、特征与趋势

作者:李昌文著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24cm 页数: 201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3.1(7.2折) 定价  ¥4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传播语言 : 演变、特征与趋势 版权信息

传播语言 : 演变、特征与趋势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七章内容。**章详述了当代新媒体传播时代下传播语言所面临的巨大变局, 并阐明了本书所涉及的重要概念。第二章根据传播语言历史性流变, 对现当代中国传播语言进行了历时研究。第三章阐述了新媒体传播对于语言使用的多方面影响。第四章、第五章是鉴于新媒体时代融合传播的特质, 对视觉、听觉传播语言进行研究和分析。第六章和第七章对新媒体传播语言的意义生成、时代特征进行了阐述。

传播语言 : 演变、特征与趋势 目录

绪论 1.传播语言的转型 2.传播的“学说” 3.传播的“语言与言语” 4.传播的“符号” 5.传播视野下的“新媒体” 第—章 传播语言的流变 1.政治动员式传播语言 早期报纸的三大阵营 早期报纸的语言特征 2.意识形态宣传式传播语言 特定时代的宣传需要 标志性的语言 3.社会转型中代言式传播语言 三个典型性转向 贴近受众的语言 4.新世纪自媒体式传播语言 传播流动的分化 语言:从个性到随意 第二章 新媒体与传播语言 1.新媒体传播生态 2.新媒体传播语境 3.新媒体传播语言 新闻价值偏好与传播语言 文字作为传播工具的基本要求 文字作为传播语言的高级要求 新媒体文字语言的特点及分类 第三章 听觉语言的特质与传播功能 1.听觉语言的界定 播音 同期声 音乐 音效 2.听觉语言的“五性” 有声性 无形性 主观性 强制性 伴随性 3.影响因素 音量与音调 语速与节拍 性别与年龄 4.听觉语言传播的效果 以“具体”代替“笼统” 以“形象”代替“抽象” 以“浅显”代替“深奥” 以“清晰”代替“混乱” 第四章 视觉语言的构成与传播 1.视觉语言的演变逻辑 古老的研究传统 视觉语言符号的多维视角 2.视觉影像的宏观构成 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 图表信息 字幕信息 3.视觉影像的微观构成 色彩 形式 4.作为视觉语言源泉的视觉思维 借助视觉意象不断激活直觉 催生意会知识并向言传知识转化 具有不断革新欲求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视觉思维决定视觉影像的合理性 视觉影像大于视觉思维 第五章 新媒体语境下视觉语言的意义生成 1.视觉影像是一种错觉 2.视觉机器化 机器对视觉感官的巨大影响 视觉机器创造视觉奇观 视觉机器“进化”了人类的眼睛 视觉语言机器化与机器视觉 3.视觉语言—错觉的构成 空间错觉 时间错觉 运动错觉 第六章 新媒体语境下传播语言的时代性特征 1.多变性前提下的新媒体语言表现 捕捉实时情感流动的网络表情 以自我表达为中心的网络剧 以即时影像为内容的微视频 以个体展示为基础的网络直播 2.新媒体语言的时代特征 拟真化出现 实时性沟通 个性化构建 第七章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语言霸权与文化自觉 1.作为后现代社会重要媒介的影像 后现代社会的厘定 作为后现代社会的主要表征的图像 拟象的具体性特征 2.视觉影像对全球化的催生 视觉语言是影像全球化的特征 网络新媒体对影像全球化的促进 3.商品影像化与影像商品化 影像消费的特殊性 影像倾销背后的文化倾销 4.视觉语言的民族性和文化性 语言的民族性 视觉语言的民族性 语言的文化性 视觉语言的文化性 5.全球化、商品化影像中的文化自觉 坚持文化自信 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觉 文化的“现代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传播语言 : 演变、特征与趋势 作者简介

李昌文,男,中共党员,1964年12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主任,高级记者;山东广播电视台副台长。2015年8月任济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中宣部认定的文化名家;从事新闻工作近30年,囊括全国各类新闻奖项。在全国知名学术期刊和报纸发表学术研讨文章多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