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给孩子的汉字故事

给孩子的汉字故事

作者:王青菊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16
读者评分:5分2条评论
本类榜单:少儿销量榜
中 图 价:¥14.7(3.2折) 定价  ¥45.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给孩子的汉字故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8052943
  • 条形码:9787518052943 ; 978-7-5180-5294-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给孩子的汉字故事 本书特色

汉字,是五千年华夏文明*标志性的“图腾”。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汉字以形为主,以音为辅,它的一笔一画,都能反应古代社会、人文、习俗等信息,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近代以来,一系列伟大的考古发现,结合古人留给我们的文献,我们对汉字的认识更加深刻。本书《给孩子的汉字故事》力求在学术和通俗之间达成一个平衡点,使之少长咸宜,童叟可读:以语言文字学为主轴,言必有证,若断必征,广泛征引*的考古发现,结合人类学、社会学研究资料,以独特角度诠释史料,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每一个小小的汉字中,分解出一部部文化史和一个个趣味故事。

给孩子的汉字故事 内容简介

汉字,是五千年华夏文明具标志性的“图腾”。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汉字以形为主,以音为辅,它的一笔一画,都能反应古代社会、人文、习俗等信息,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近代以来,一系列伟大的考古发现,结合古人留给我们的文献,我们对汉字的认识更加深刻。本书《给孩子的汉字故事》力求在学术和通俗之间达成一个平衡点,使之少长咸宜,童叟可读:以语言文字学为主轴,言必有证,若断必征,广泛征引新的考古发现,结合人类学、社会学研究资料,以独特角度诠释史料,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每一个小小的汉字中,分解出一部部文化史和一个个趣味故事。

给孩子的汉字故事 目录

第1章 准备知识

1.1 何以文字?何为汉字?——记录语言,认知革命 / 002

1.2 汉字起源——象形图案,约定俗成 / 005

1.3 汉字演变——古篆今隶,由繁趋简 / 008



第2章 近取诸身,人与汉字的故事

2.1 蒙娜丽莎的微笑——取像视角,典型常态 / 016

2.2 侧视之“人”——准确再现,肢体动作 / 019

2.3 跪坐为“卩”——古今坐姿,家具演变 / 023

2.4 救人曰“丞”——物勒工名,秦统华夏 / 028

2.5 婀娜为“女”——姿雅仪美,男尊女卑 / 031

2.6 释“母”“每”,明“假借”——司母戊鼎,一字之别 / 036

2.7 头顶为“天”——刑天舞戚,五大酷刑 / 040

2.8 八尺为“夫”——束发插簪,成人之礼 / 043

2.9 生“儿”育“子”——囟门未合,古老族谱 / 047



第3章 远取诸物,从汉字看先民改造自然的征程

3.1 “火”与“鬲”——钻木取火,以化腥臊 / 052

3.2 “父”与“其”——原始技术,父权社会 / 055

3.3 “农”与“力”——风险控制,农夫多艰 / 059

3.4 “禾”与“黍”——五谷杂粮,社稷之本 / 065

3.5 “蚕”与“专”——纺线织布,丝绸之国 / 069

3.6 “金”与“铜”——物尽其用,点石成金 / 075

3.7 “铸”与“六齐”——云纹铜禁,阳燧聚光 / 078

3.8 “陶”与“复”——原始建筑,筚路蓝缕 / 083



第4章 趣味考证,小汉字见大历史

4.1 周“祭”卜辞——失落年表,商王谱系 / 090

4.2 “伊尹”谜案——商汤革命,厨子逆袭 / 094

4.3 “洹”河浪花——远望商都,殷土茫茫 / 099

4.4 烧“卜”视“占”——不问苍生,偏问鬼神 / 103

4.5 “契”刻“文”字——书写工具,铜玉之刀 / 106

4.6 “笔”写“文献”——唯殷先人,有“典”有“册” / 109

4.7 “王、士”同源——取象于钺,权力象征 / 112

4.8 五刑之“墨”——施刑用“辛”,刺面曰“黥” / 123

4.9 “锯足”即“刖”——西周“火锅”,截肢酷刑 / 128

4.10 释“乡”说《礼》——“乡”“飨”与“卿”,一字分化 / 131

4.11 砍头“悬”首——以儆效尤,郡县制度 / 135

4.12 “豫”有“象、犀”——环境变化,兴衰密码 / 137

4.13 “箸”与商纣——滑坡谬误,千年积毁 / 141

4.14 “车”上论史——天子驾六,秦人御马 / 145

4.15 “佛”音小考——永平求法,法显西行 / 151

4.16 “祭河”曰“沈”——沉牛沉羊,殉奴殉妾 / 155

4.17 “束囊”为“东”——有底曰橐,无底曰囊 / 158

4.18 雕玉为“章”——既非“立早”,也非“音十” / 161

4.19 次序曰“弟”——绳缠戈柄,兄弟有序 / 163

4.20 何以为“家”——定居农耕,建室养豕 / 166

4.21 守土卫“国”——何尊铭文,中国邮政 / 171

4.22 “鼻”从“自”分——认知原理:称自指鼻 / 175

4.23 “卢”先“炉”后——西周媵器,殷商祭品 / 179

4.24 “一、三、三、四”——积画表意,加笔区别 / 183



第5章 化繁为简,教你读懂汉字

5.1 说文解字——四书五经,小学训诂 / 190

5.2 化繁为简——三种字符,“意”“音”二面 / 193

5.3 独特汉字——中文房间,后发优势 / 197
展开全部

给孩子的汉字故事 节选

古代的儿童启蒙认字经典《千字文》曰:“始制文字,乃有衣裳。”古人认为文字和服饰一样是文明的标志,是人文之祖黄帝和圣人仓颉的杰作,而文字的发明则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仓颉是中国神话人物,相传他生有“双瞳四目”,是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

《淮南子·本经》: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仓颉造字而成,让鬼哭神嚎,联系前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所以,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敬字惜纸”的传统,汉字在中华文化中也处于核心地位,是华夏文明*具标志性的符号体系,汉字的书写在中国成为一门绵延两千多年,拥有广泛受众的艺术。
但“仓颉造字”只不过是神话,反映的是中国人的“文字崇拜”和“知识崇拜”。汉字绝对不是某一人在某一时间的即兴创作,仓颉有可能只是一个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神化了而已。前面说过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而文字的另一个性质是:它是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因此文字的产生是一种社会现象。
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你这样写,我这样写,他也这么写,大家都这么写,文字的形、义就固定下来了。而且写的人、用的人越多越固定。这有点像今天说的“路径依赖”。
例如,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今天使用的电脑键盘,为什么是这样的布局?其实,这样的布局并不合理 ,之所以还在采用,就是因为大家都习惯了这样的布局,约定俗成而已。这就是“路径依赖”。
那么,汉字的起源以及约定俗成的具体形成过程是怎样的呢?
今天,因为证据有限,我们还不能准确知道汉字起源、形成的具体过程,文字学家普遍假设:远古华夏先民*开始画出一些“象形图案符号”,传递、记录一些简单的信息。比如*为典型的是考古发现的史前时代的“大麦地岩画”,被认为有可能是汉字的雏形。
一切文字都有“形”“音” “义”三个要素。这些远古岩画中的象形符号,有“形”“义”但无“音”,换句话说:这些象形符号不是记录的语言,只是描摹一些具象事物来传递信息。所以,它还不是文字,或者说没有证据表明它是文字,学术界将其称为“前文字现象”。
比如我们常见的现代象形符号:厕所、机场、车站、商场、交通指示牌等,它们就不是文字。


但是,远古象形符号抓住了事物的常态和典型态,人类都能对这些符号察而见意,所以,会很自然地与语言形成对应关系,使用的人越多,也就渐渐固定下来,文字就产生了。
在这些象形符号的基础上,以“引申”和“假借” “形声”的原理,对符号进行组合、重构,形成庞大的汉字系统,使之能精确地记录语言,表达头脑中复杂、抽象的思想。
包括古汉字在内的世界上所有的古文字——古埃及圣书体、古苏美尔楔形文字等都是这样渐渐产生的。但是,其他古文字都消失、灭亡了,唯有汉字一直延续并使用到今天。

给孩子的汉字故事 作者简介

王青菊,香港中文大学教育文学硕士,资深中文、历史老师,在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以及华东师范大学《词学》期刊发表文章多篇。

商品评论(2条)
  • 主题:

    送给了高中生,对方由看到书不感兴趣,到后来为此着迷。文化素养不断提高。

    2023/10/15 11:22:45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 主题:物有所值,

    书很好很新,装帧不错,书体无损坏

    2022/8/22 10:04:11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