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系列丛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系列丛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作者:潘英丽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54.0(7.2折) 定价  ¥7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系列丛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版权信息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系列丛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 ?系统把握中国经济问题的来龙去脉,深刻理解其背后的体制根源,了解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作用的微观基础和制度环境,洞察中国经济金融转型的要义和瓶颈; ?十余年宏观经济学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提炼,跳开理论的禁锢,发掘现实经济分析的魅力; ?预测中国未来经济的走向,中美贸易战、人民币走势、房价和房产税、养老和教育,每个问题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懂得宏观经济学是不被时代抛弃的**技能。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系列丛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内容简介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研究成果,主要是大学教授们的学术论文和投行研究团队的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前者或侧重理论模型的构造与数字模拟分析,或在给定的理论假设下拿一大把数据做实证分析,其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解释也只能是一知半解的、碎片化的或雾里看花的。相比较,投行研究团队的宏观分析报告更为关注宏观经济指标短期发生了哪些变化,细致解读政府及其管理部门的各类新出台的监管新规或产业政策等等,但短期化和同质化倾向十分严重。那么如何才能系统把握中国经济问题的来龙去脉,深刻理解其背后的体制根源,了解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作用的微观基础和制度环境,洞察中国经济金融转型的要义和瓶颈?本书作者潘英丽长期从事MBA和研究生、博士生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撰写的这本《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是对其30余年关于宏观经济问题的独立思考和研究的系统总结。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系列丛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目录

第1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2章 消费、储蓄与财富积累

第3章 投资的理论与实践

第4章 金融基本功能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第5章 中国金融抑制政策的演变与未来金融转型

第6章 全球化调整的对外贸易和人民币汇率

第7章 对外投资与人民币国际化

第8章 政府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

第9章 增长起源、增长因素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展开全部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系列丛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节选

对金融业爱恨交加似乎已成全球趋势,不仅发达国家如此,中国也是如此。地方政府很喜欢金融业,金融业对GDP贡献不小,还可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金融从业者的薪酬列各大行业之首,金融也成为大学*热门专业。与此同时,社会对金融颇有微词: “企业为银行打工”、 金融业“暴利”、“脱实向虚”、“自娱自乐”、“金融乱象丛生”等等。中央政府则是为金融的系统性风险焦虑不安,要防“黑天鹅”,更要防“灰犀牛”。金融“脱实向虚”趋势十分明显:不仅出现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的空转,金融中介链的拉长致使产业融资成本上升,而且大量产业资本也转而介入金融领域。金融“脱实入虚”实际上是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金融“脱实入虚”表现突出。 首先,金融部门在一次分配中所占比例已超出新增财富总额。我们发现,2014年以来,金融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已超过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图3给出了1990年以来金融增加值占GDP比例的国别比较。其中两个时间节点值得关注。**个是2006年,当年中国金融增加值的GDP占比在4.6%左右,与德国水平相当,并且与之后的日本、德国和俄罗斯处在相近的水平。2007年金融增加值的大幅上升可以股市的大牛市做出解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的金融增加值的占比持续上升。第二个值得关注的时间节点在2014年。当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是7.4%,而金融增加值占比也达到7.4%的水平,之后中国金融增加值的比例不仅超过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而且超过了全球金融*发达国家英国和美国的金融增加值比例。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存贷款利差或金融机构佣金收益看作是金融运行效率的反向指标。银行部门利差越大,金融机构佣金水平越高,说明金融业运行的效率越差。如果我们用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差与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比例看作是银行业运行效率的负相关指标,那么如表4.1所示,这一指标已从1995年9%上升到2015年的65%。也许行长们会说,高利差是为了帮助银行抵销贷款的坏账损失。1999年中央政府在基准利率下调的过程中,增加了近一个百分点的基准利差,目的确实是以利差补贴帮助国有银行冲销政策性坏账,只是民生银行等新兴股份商业银行并无政策性坏账,却搭此便车得到了急速的扩张。但是2006年前后国有企业盈利状态良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整个银行体系也已全面达到国际银行的稳健指标。理论上讲,有效率的银行信贷配置应该是支持有效率的投资和生产活动的,而有效率的投资和生产活动是不会派生坏账的。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恰恰说明信贷的配给是低效或无效的。金融资源的低效率配置或错配如何成了金融机构获得高收益的理由了呢?如果说高收益是为了抵补高风险,那么我国银行体系却是在国家信贷担保前提下获取高收益的。高收益归金融部门内部人所有,而金融资源错配及其所形成的系统性风险则由国家财政兜底或通过央行增发货币救助分摊给全体社会成员。 由此可见,从广义利息或社会新增财富的分配来看,金融业获得的份额已超出其合理的水平,而且其超额部分是以金融资源错配为前提的。 其次,出现资金融通链条拉长和资金空转的倾向。从社会融资总额的数据来看,银行信贷占比已从2002年的91.9%下降到2013年的51%,同期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两项合计则从0.9%增加到2013年的25.3%。央行发布的存款类公司对非存款金融机构的债权数据提供了另一佐证。存款类金融机构对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债权存量已从2012年末的6万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27万余亿元,2013年以来的年增长率分别为43.6%、46.5%、53.46%、48.23%。2017年金融宏观审慎监管致力于压缩金融部门内部的杠杆率,才使这一指标的增长速度下降至5.5%。 再次,实业资本“脱实入虚”。*先是国有企业成为信贷的倒卖者,以基准下浮10%的优惠利率从银行获得贷款,再由集团内财务公司等金融子公司以高利率放贷给其他企业的方式套取官方和非官方市场的利差,以金融利润弥补或掩饰其实业的亏损。然后有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集团积极布局金融业务,通过获取各类金融牌照成为金融控股集团。由于国家信用担保的正规金融体系和非官方市场的分割以及两个市场间扭曲的高利差,这些从实业转向金融的控股公司大都实现了金融收益的大幅度增长,并在规模上超过了产业的收益。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系列丛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作者简介

潘英丽 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会副会长,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研究所潘英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室首席专家,招商银行独立董事。曾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八届执行委员,并因发展我国社会科学教育事业的突出贡献,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从事国际金融、中国宏观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近期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人民币国际化、上海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国金融转型与改革等方面取得较多成果,并在国内外产生一定影响。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